2006年12月31日 星期日

跨年聽什麼

beetho.jpg
跨年聽什麼? 今天準備了下列曲目,可能來個remix:

1. Nutcracker/ Gergiev
2. Strauss Waltzes/Fricsay
3. Beethoven Choral Fantasy/Aimard/Harnouncourt
4. Horace Silver/Six pieces of Silver
5.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7/Gulda/Abbado
6. Joni Mitchell/ Blue
7. Jimi Hendrix/ Electric Ladyland

最後是新年定番料理Sinatra 的Old Lang Syne,美式的迎新別舊。

預祝大家2007年一切順心,希望收入的「貴參參」的唱碟都打入廉價盤,想發的明牌都會發( 啊, 是名盤啦) !

2006年12月27日 星期三

古典記事屆滿百篇

fan.jpg
屆滿一百篇的古典樂posting, 我要來寫誰呢? 這是個純機率的問題,我可以用Barbirolli的Bruckner第七,或是Naxos的女性鋼琴家錄音蒐奇,或是新生代男高音Villazon 的詠嘆調選粹....。今天午寐半夢半醒間,所聽的Francescatti的Bach Partita 讓我下定了決心。

這是Music and Arts 在今年出的Francescatti 未發行過之現場錄音盒裝集, 曲目及合作夥伴如下:

CD 1: Mozart: Violin Concerto in G Major, K216 (24:09) (Orchestre de la Société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 Andre Cluytens, 11/13/46); 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61 (43:55) (Orchestre de la Société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 Andre Cluytens, 11/13/46).
CD 2: Brahms: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77 (37:54); (ORTF, Erich Leinsdorf, Lausanne, 5/23/69);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Major, Op. 35 (34:54) (ORTF, Paul Klecki, 5/5/70).
CD 3: Beethoven: Sonata No. 7 in C Minor, Op. 30, No. 2 ( 24:14) (Robert Casadesus, 6/30/63); Brahms: Sonata No. 3 in D Minor, Op. 108 (21:30) (Eugenio Bagnoli, Besançon, 9/9/58); Prokofiev: Sonata No. 2 in D Major, Op. 94 (21:00) (Eugenio Bagnoli, Bordeaux, 5/9/61); Ravel: Tzigane (9:23) (Eugenio Bagnoli, Besançon, 9/9/58). CD 4: Bach: Partita No. 1 in B Minor, BWV 1002 (16:29) (Besançon, 9/9/58); Beethoven: Romances: No. 1 in G Major, Op. 40 and No. 2 in F Major, Op. 50 (14:56); (Eugenio Bagnoli, Bordeaux, 5/9/61); Paganini: Il Palpiti, in A Major, Op. 13 (posth) (8:18) (Eugenio Bagnoli, Bordeaux, 5/9/61); Saint-Saens: Introduction et Rondo Capriciosso in A Minor, Op. 28 (9:27) (Eugenio Bagnoli, Besançon, 9/9/58); Mendelssohn: 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 64 (26:55) (ORTF, Antal Dorati, 6/3/72)

剛拆開包裝時有點失望, 因為Music and Arts 的解說,詳細到把這些錄音參差不齊的疑難雜症全巨細靡遺地標了出來。例如它說,小提琴前傾音像過大、鋼琴模糊、音準有問題等,讓我以為買到一堆硬湊成軍的劣質品,又氣結這些資訊為何沒在外面的盒子上註明。但在聽了幾片之後,才發現他們可能有些「小題大作」了,不禁要讚嘆這個廠牌的誠實。歷史錄音的其他廠牌,比這離譜太多的音源比比皆是!

上次提到 Francescatti 有點擾人的特色---慢速的 vibrato,在這些現場錄音裏並不算嚴重。可貴的是,其中有些錄音把Francescatti 琴音裏奇特的光芒與暖意(例如沒在別處看過的 Bach 第一號 Partita),尤其是越古典的曲子,越看到他illuminous tone的細膩,樂句的平衡節制。光是這首巴哈,就值回票價,也讓我對他沒留下無伴奏的全曲感到扼腕。

昨天順道把DG二十年前發的Francescatti的巴哈協奏曲cd 挖來比較,好像沒有這個無伴奏版的人劍合一來得傲岸。幾年沒聽過的唱片,這次居然一下子可分辨出在雙協奏曲中他是拉哪聲部,這可能是最近「密集訓練」的成果。

我還是要警告古典樂迷,請勿單單為了嚐鮮而收藏這套錄音,有些錄音實在很有問題,你可能也無法一次吞下那麼多的法式蜜汁。附註一下,Music and Arts 解說中摘錄的一本論小提琴大師的書中章節,回顧了Francescatti 以CBS 為大宗的大多數的商業錄音,是一個意外的驚喜與 bonus。

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De Sabata 的 Sibelius First 傳奇

de saba.jpg
De Sabata 的任何錄音,總讓人無法預料。這位指揮,是自收集古典音樂以來,少數幾位總是令人驚喜不斷的音樂家。

De Sabata 的Sibelius第一號交響曲,從「非冰天雪地」意像的新典律出發,不柴可夫斯基,也不遷就刻板印象的北歐氣質,純粹以樂曲的意念和原力為起點,結果卻是劇力萬鈞的spectacular technicolor。看他那層出不窮的新發現之旅,有近有遠的透視與油彩感,堪稱一絶。即使在慢板,其他指揮頂多只取出一種觀點,發出一種聲音,De Sabata 硬是將這孤寂、幽靜、慧詰、狂喜、失落等各種情境的色盤,全數以立體主義的眾聲喧嘩來呈現。終曲更是風雲變色的monumental reading,逼你不得不全神貫注地凝神於這齣神劇的火光電石的結尾。

只能做出這樣的結論,在De Sabata的魔棒之下,Tchaikovsky 不是這部交響曲的遠祖,變成了Sibelius一個貧乏的鏡像倒影。我是不是有誇大不實之嫌? 請你務必聽過再作判斷。

本盤為1950年與紐約愛樂的卡內基現場錄音,Urania的數位處理算不上漂亮。但面對這難得幾回有的天籟,我們都得感謝Urania 獨具慧眼,讓這個獨特的指揮與曲目的結合能重見天日。

2006年12月23日 星期六

Francescatti/Casadesus的貝多芬奏鳴曲

France.jpg
是否聽過Francescatti/Casadesus的CBS全本貝多芬奏鳴曲?

這個組合,不像其他Francescatti 的協奏曲錄音那樣特別浪漫與奔放,而是順著Casadesus較為直接的理性和速度能量感(第七號尤其是個highlight)。我個人很喜歡,只是Francescatti的抖音,在現代提琴拉奏風格中,實在不能為多數接受。

又可惜,法國版Casadesus的全集裏的Brahms小提琴奏鳴曲已經絕版。以Francescatti 在Bernstein 皇家系列,合作Brahms協奏曲的成就,這同一組合的浪漫風奏鳴曲,感覺會比這套 Beethoven 來的更具特色。

2006年12月22日 星期五

Abbado 全本柴可夫斯基

abbado.jpg
這個Sony 超低價系列,收錄了Abbado與CSO的Tchaikovsky 全集。我想,這個全集應該是大師唯一的一次全本老柴。芝加哥雄壯威武的銅管,與層次立體鮮明又厚實的弦樂,十分適合這位心儀西方曲式的俄國佬,加上Abbado對整體管絃樂的平衡感及讀譜的精細,這是歐式風格的柴可夫斯基的上品。

以全面的成就觀之,你可能會要多一點Mravinsky 的腥騷味、暴君的charisma,Karajan的唯美與洗鍊,或是Markevitch/LSO 的爆棚錄音。你或許會對Abbado的客觀主義感覺有所欠缺或有距離感,另個意義來看,這個穠纖合度,又不缺flexibility及溫暖的全集,堪稱是一個直攻法的典範。

Abbado的堅毅的瘦金體,加上芝加哥交響的筋肉與油花,真是罕見的美味。1980年代的Abbado 與CSO,是常被忽略的一個異質但神奇的組合,可惜這個他們沒留下太多的錄音紀實。

順便提一下 Tchaikovsky 交響曲單張的個人首選:
No. 1 Karajan/BPO (DG)
No. 2 Abbado/VPO (DG)
No. 3 Dorati/LSO (Mercury)
No. 4 Mravinsky/Leningrad (DG, Stereo)
No. 5 Gergiev/VPO (live, Phillips)
No. 6 Mravinsky/Leningrad (live, Erato)

2006年12月20日 星期三

Boombox 和提博的默契

thibaud.jpg
音響一部送修,才知道科技是如何地脆弱,一夕間,其他的器材與cd幾乎全變成廢鐵、廢玻璃。新買的唱片,只得先和閒置的Phillips的boombox 送作堆。

這是一張法系小提琴元老Thibaud,在1953年留下的現場錄音的天鵝之歌(APR)。即使是一台boombox,也將 Thibaud 的時不我予露了餡,意氣風發時期的sensuous tone 已不見蹤影,唯有在Lalo的慢板裏,留下一致的靈光閃閃。

補白的1941年詩曲(Poeme)一開頭,將我們又帶回桃花源,畫面瞬時跳回到大師曼妙的一葉扁舟。我第二愛版本的 Kogan,只能望著Thibaud 夾帶著一個典範,向大海的深處揚長而去。

沒想到,這下駟音響和這位老博,也能共生火花和默契。讓人想要擁有所有 Thibaud 戰前的錄音哪。

2006年12月18日 星期一

Barbirolli 的雙重「命運」

Barbirolli.jpg
最近無意間發現一大驚喜,Barbirolli與子弟兵哈雷管絃樂團錄於60年代中的Beethoven 與Shostakovich 兩首第五的BBC Legends現場。

Barbirolli在紐約愛樂時期,就已有過貝五錄音,但蕭五則是一個新鮮貨。尤其在看過日劇『不能結婚的男人』之後,對這個版本,更加不能放過了。

奇特的是,雖然Barbirolli的Shostakovich第五,顯示他對這首「現代樂」還是稍嫌陌生,但他勝場之處,在於他一貫的厚實溫暖弦樂,以及大畫布(canvas)上的揮灑,特別是慢板中的一氣呵成的交錯旋律線。但是,這些特點都更適合本碟中的Beethoven的第五。這樣會呼吸的有機體的「愛」的感覺,為這首已經成為陳腔濫調(cliche)的古典時期代表作,生成一種人味十足的溫火。

這張CD的錄音是頗為抱歉的mono。我想一般樂迷無需購入,除非你是Barbirolli的頭號粉絲,或極其希望聽到非德奧法系觀點的貝五、非Mravinsky 的暴力派俄國風Shostakovich的收藏家。

2006年12月12日 星期二

Blue Note RVG新發行的個人首選

Vangelder.jpg
這位已經高齡83歲的爵士黃金時期錄音師Rudy Van Gelder 好像在跟時間賽跑,用他最後的日子,拼命地監製,他專屬的RVG edtion CD(包括限日本發行的系列),重新還原自己在大師雲集時期的「在場證明」。

最近又發行了約十張左右的Bluenote reissues,其中必買的有下面兩張值得特別珍藏的好貨:

1. Horace Silver / Doing the Thing (At The Village Gate)

衝著Horace Silver Quintet 在巔峰時期沒有留下太多現場實況錄音,這張1961年在紐約 Village Gate 俱樂部的錄音彌足珍貴。

2. Lee Morgan / City Lights

Lee Morgan 這張引用Chaplin經典老片同名作,之前只收在Mosaic series 的怪怪盤,居然被RVG以用中價版重發,真會讓之前買過「貴桑桑」的Bluenote全集的爵士迷搥胸頓足。光是Ray Bryant, Paul Chambers, Art Tayler 這個 rhythm section 鐵三角組合,就異常地吊人胃口。

這邊忍不住要抱怨一下,把「第三世界」樂迷當賊的含Copy Control 的歐版片,就別再發了吧!

2006年12月11日 星期一

Gergiev 的雙城記

gergiev 047.jpg
成為LSO的新任首席指揮的Gergiev,以其初試啼聲的Prokofiev交響曲全集的uneven成績觀之,他還需要跟這個英國大團好好磨合上一陣子。

今天聽他過去與子弟兵Kirov Orchestra合作,兩張以俄國管絃名曲為主的CDs,再加上另一張驚天動地的春之祭時,發現除了道地的「新俄式」發聲(少了銅管的風聲鶴唳,及木管的酸味,多了些精練與polish)之外,這個組合在默契上的隨心所欲,也令人懾服。這樣的精采呈現尤其是弦樂的malleability 與豐富表情,與幾次聽他們的現場的經驗完全吻合。

Gergiev/Kirov 的舊組合,的確曾出現過一些敗筆,如Shostakovich的交響曲系列,就有點失焦和見樹不見林。即便如此,在音色上及一些新發現的細節上,這組人馬的 Shostakovich 詮釋還是有一些建樹。

我現在好奇的是,Gergiev與他歐洲主翼大都會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的新搭檔,接下來會推出哪些錄音計畫? 如果是俄國曲目,恐怕是無法超越前組合的成就,尤其是Prokofiev與其他俄國歌劇方面。但若是經典曲目或歐洲現代音樂,可能又並非是Gergiev的強項。以2007年的LSO schedule 來說,Gergiev只保守地集中在Stravinsky, Prokofiev, Debussy三位作曲家,其他的core repertoire 全由其他英國指揮包辦。

總之,來日方長,此組合的總戰力,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2006年12月8日 星期五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我今年聖誕節最想要的,是這套韻順還沒引進的,Richter 在 1960年十月19, 23, 25, 28, 30日灌錄的卡內基音樂廳現場全集(Doremi Richter Archive Vol. 10, 6 cd set)。

如果RCA發行的同年十二月份同場地錄音Richter Rediscovered 可作為依據的話,這五天的馬拉松式的演繹,將會是更大一筆成就。去年在日本看到,約一萬日幣,當時不想讓信用卡公司太高興,暫且打消念頭。曲目如下:

Beethoven: Sonatas: Nos. 3 in C, Op. 2/3; No. 7 in D, Op. 10/3; No. 9 in E, Op. 14/1 No. 12 in Ab, Op. 26; No. 22 in F, Op. 54; No. 23 in f, Op. 57 (Appassionata)
Haydn: Sonata in C, Hob. XVI:50; Schubert: Impromptu in Ab,Op. 90/4
Prokofiev: Sonatas: No. 6 ,Op. 82; No. 8, Op. 84; Sonatina, Op. 59/3; Paysage, Op. 59/2
Pensées, Op. 62/3 Gavotte, Op. 95/2
Debussy: Suite bergamasque; Images I; L'Isle joyeuse; Preludes Nos. 3, 5; Cloches à travers les feuilles
Ravel: Oiseaux tristes;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Jeux d'eau;
Scriabin: Sonata No. 5, Op. 53
Schumann: Novelettes, Op. 21 Nos. 1, 2, 8; Fantasy, Op. 17; Fantasiestücke, Op. 12 No. 2 Aufschwung
Chopin: Scherzo No. 4, Op. 54; Mazurka No. 15, Op. 24/2; Etudes: Op. 10 No. 1 & No. 3
Rachmaninoff: Preludes Op. 23 Nos. 1, 2, 4, 5, 7, 8 and Op. 32 Nos. 1, 2, 6, 7, 9, 10, 12

你/妳呢? 想要怎樣的全集,on your adult Christmas?

2006年12月4日 星期一

紐豪斯的俄式貝多芬archetype

neuhaus.jpg
身為Richter, Gilels這兩位貝多芬專家的恩師的紐豪斯,是如何傳承俄國鋼琴學派的貝多芬的? 剛出爐的Denon俄國鋼琴學派系列第三彈之中的紐豪斯Beethoven sonatas選集,提供了我們一些探究的端倪。此次收了5 首跨越時期的作品,包括月光、暴風雨,以及24, 30, 及31號奏鳴曲(全部省掉了repeats)。

從月光以降,你就可以嗅到一股與Schnabel德奧體系不同的emphasis。前者長於logic 的緊湊組織推演,老紐豪斯長於 rhetoric 的戲劇張力。初次感覺上,會讓人有太過generalized,缺乏momentum的印象,要經過多次咀嚼後,才能發現用 time cluster 緩緩推出的內在力道。

Tempest 此曲中,你也很容易可以聽見Richter EMI版之中不急不徐的渾圓太極功力的源頭。在後期的奏鳴曲中,與Gilels的同曲目錄音相較,你也會發現,Gilels的聖母峰巔峰(尤其是兩個慢板),都可看到Neuhaus所呈現的「以大喜來慰癒受傷之心」的影子。Opus109 的變奏曲式,更加上自然羽化的metamorphosis,絶對是Richter 青出於藍的版本中的基型。

這張音盤的出現,讓人不禁惋惜Neuhaus沒有留下全本的Beethoven sonatas錄音,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歷史錯誤。

2006年12月3日 星期日

超懷舊的李希特平均律封面

richter.jpg
超懷舊的一套李希特平均律,好像可以回到許久之前跟舊情人分手時,最想不留情面搶過來的一套。

雖然此套的音響效果欠缺,彷彿琴音一進入教堂般的空間就溶掉的模糊。再之缺乏節奏感,也和Gould的顆粒分明、少用踏板的斷奏感覺成正對比。

無論如何,這是可以和Fischer, Gould 分庭抗禮的一套扛鼎之作。舊封面,比起國際版的舊樂譜拼貼要來得精簡,亦合乎這音色有如水墨畫般境界的大宇宙觀 Richter。

2006年12月2日 星期六

早坂文雄的Ravel Connection

Hayasaka.gif
早坂文雄的這首鋼琴協奏曲,獻給自己的死去的兄弟,和二次大戰後所逝去的人事物。開頭樂章長達20分鐘的Lento,一腳踩著浪漫主義語言,另一腳則跨進了Ravel 左手協奏曲那個「殤逝」的境界,又加上一點Gorecki 的低限的氛圍。

第二樂章歌詠的,是享樂主義的東方人意象,用的是無窮動的形式。剛起頭你可能覺得東方主義過了頭,之後你會聽到一點Prokofiev, Stravinsky, 日本酷斯拉的配樂,還有更多的是Ravel G大調末樂章裏的戲謔,狂歡式的形式崩解。

我們要看到Naxos 灌錄早坂文雄的電影配樂(尤其是小津及黑澤明) ,可能還很遙不可及。不過Naxos這日本作曲家的系列,得到日本樂壇的大力相挺,相信還會有佳作陸續推出。

之前跟各位的告知的長假,種種考量,又無疾而終。看來Mingus 是不夠瀟灑,下次消失的話,還是不帶一些雲彩地走。

2006年12月1日 星期五

Barenboim的「惡名」

daniel_barenboim.jpg
Barenboim在台灣樂界不受歡迎,不管是樂風或人格,在此想替他平反一下。我這十年內聽過他至少兩場獨奏會,兩場協奏曲,及部下十場指揮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的音樂會。

對台灣樂迷而言,一來崇拜老一代大師的風氣強盛;二來,許多人特別在意他和Du Pre的過去那一段,他才會有洗不掉的惡名。在美國歐洲樂壇,這樣的八卦anecdote,完全比不上他是否具有真正實力這件事重要。

巴倫波音近年的琴藝,比起他的指揮的才華,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你不見得在錄音中得以觀其全貌。當然,他也有表現不好的時候。然而,我聽到他的現場貝多芬「熱情」烈焰熊熊, Albeniz 的 Iberia 更是把這位作曲家拉到 Debussy 的前奏曲之格局,萬花筒般的和聲與韻律,毫無停滯的色彩繽紛。與妻共賞的音樂會,與Boulez/CSO合作的Bartok 的第一號協奏曲中間的樂章,完整預言了二十世紀後半的音樂語言,快板樂章則野性的熱氣火力全開,讓鋼琴冒煙。

這是錄音與現場間,動態的弔詭。有些人像顧爾德,只有在錄音室才可以如意自在,有些人卻擅長於現場舞台,錄音室裡則死氣沉沉。也有些時候,錄音唱片無法捕捉活生音樂裏驚人的動態,或獨特的音色,導致樂迷片面判斷,錯殺忠良。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