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Sabata 的任何錄音,總讓人無法預料。這位指揮,是自收集古典音樂以來,少數幾位總是令人驚喜不斷的音樂家。
De Sabata 的Sibelius第一號交響曲,從「非冰天雪地」意像的新典律出發,不柴可夫斯基,也不遷就刻板印象的北歐氣質,純粹以樂曲的意念和原力為起點,結果卻是劇力萬鈞的spectacular technicolor。看他那層出不窮的新發現之旅,有近有遠的透視與油彩感,堪稱一絶。即使在慢板,其他指揮頂多只取出一種觀點,發出一種聲音,De Sabata 硬是將這孤寂、幽靜、慧詰、狂喜、失落等各種情境的色盤,全數以立體主義的眾聲喧嘩來呈現。終曲更是風雲變色的monumental reading,逼你不得不全神貫注地凝神於這齣神劇的火光電石的結尾。
只能做出這樣的結論,在De Sabata的魔棒之下,Tchaikovsky 不是這部交響曲的遠祖,變成了Sibelius一個貧乏的鏡像倒影。我是不是有誇大不實之嫌? 請你務必聽過再作判斷。
本盤為1950年與紐約愛樂的卡內基現場錄音,Urania的數位處理算不上漂亮。但面對這難得幾回有的天籟,我們都得感謝Urania 獨具慧眼,讓這個獨特的指揮與曲目的結合能重見天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