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enboim在台灣樂界不受歡迎,不管是樂風或人格,在此想替他平反一下。我這十年內聽過他至少兩場獨奏會,兩場協奏曲,及部下十場指揮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的音樂會。
對台灣樂迷而言,一來崇拜老一代大師的風氣強盛;二來,許多人特別在意他和Du Pre的過去那一段,他才會有洗不掉的惡名。在美國歐洲樂壇,這樣的八卦anecdote,完全比不上他是否具有真正實力這件事重要。
巴倫波音近年的琴藝,比起他的指揮的才華,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你不見得在錄音中得以觀其全貌。當然,他也有表現不好的時候。然而,我聽到他的現場貝多芬「熱情」烈焰熊熊, Albeniz 的 Iberia 更是把這位作曲家拉到 Debussy 的前奏曲之格局,萬花筒般的和聲與韻律,毫無停滯的色彩繽紛。與妻共賞的音樂會,與Boulez/CSO合作的Bartok 的第一號協奏曲中間的樂章,完整預言了二十世紀後半的音樂語言,快板樂章則野性的熱氣火力全開,讓鋼琴冒煙。
這是錄音與現場間,動態的弔詭。有些人像顧爾德,只有在錄音室才可以如意自在,有些人卻擅長於現場舞台,錄音室裡則死氣沉沉。也有些時候,錄音唱片無法捕捉活生音樂裏驚人的動態,或獨特的音色,導致樂迷片面判斷,錯殺忠良。
2006年12月1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佩服你直言的勇氣!!
回覆刪除我也是聽了他的現場才開始"接受"他的!!
如果有人要出清八輪波音、內田光子、罵街兒的二手CD,麻煩通知我去資源回收。
音樂與人的許多事一樣, 成見與主觀在所難免, 如果成為集體信仰的話, 又更難去除。
回覆刪除尤其一些Teldec時期的錄音(包括與CSO合作的許多cd, 及小老婆德國樂團合作Wagner的一些歌劇, Iberia組曲等), 台灣所發的十分有限, 如果有人要低價讓賢的話, 我也想分一杯羹。
能否請問一下巴倫波英和杜普蕾過去的那一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讓大家對他有不好的印象?
回覆刪除巴倫波英在杜普蕾得了怪病(多發性硬化症)後仍堅持自己的career與繁忙行程, 沒有善盡照顧之責, 在她死後,又旋即再婚。
回覆刪除聽說杜普蕾還在的時候,巴倫博依姆已經和那位女歌手在一起了。
回覆刪除傅聰是巴、杜的介紹人,傅好像有為巴倫博依姆的"惡名"說過幾句"公道話"?!
關於杜普蕾的故事,這張DVD值得看。
http://www.prestoclassical.co.uk/r/Opus%2BArte/OACN090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