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我的羅斯托波維奇私房經典

羅斯托波維奇終於不敵死神的招喚, 於昨天病逝於莫斯科。

也算是預感吧, 當Gramophone四月號慶祝Rostropovich的80歲大壽特別專號發行時, 已經許久沒買這份雜誌的我, 隨手就把雜誌拿了起來, 只是沒想到昨天就傳出他過世的消息。這位音樂家的死, 不只是老大師世帶的完全斷裂, 更象徵以charismatic iconology 為中心的音樂藝術的輓歌。

Gramophone 列舉的老羅10 大代表作, 個人也認同的masterpieces 有 Britten 的 Cello Suites, 與Serkin 合作的Brahms Cello sonatas, 以及EMI的13cd大套裝"The Russian Years" 。可能並非是羅迷們都有共識的不朽名演, 但想補充的有下列幾種錄音, 湊成我的Rostropovich 私房十大:

As a conductor:
1) Prokofiev: Romeo and Juliet Suites (DG); 厚重, 反芭蕾式, 卻能反映Prokofiev 的偏執與莎士比亞的悲劇張力的佳作。
2) Prokofiev: Symphonies (Erato): 雖然樂團狀況並不理想, 但老羅與Prokofiev的熱情與高壓迫力讓這套全集 cd 成為在時代精神上遠勝過Jarvi 與Gergiev 的絕響。
3) Tchaikovsky: Pathetique symphony ("Return to Russia", Sony): 帶領美國子弟兵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重回蘇聯的現場音樂會, 柴氏與老羅皆是灑狗血的高手, 會不會濫情過頭? 絕對不會, 而是有情有義, 近鄉情怯的心靈大告解。
4) Schnittke: Life with an Idiot (Sony): Schnittke的第一齣歌劇, 病態, 沉溺的情節到了大師手裡, 變成發人深省的現代寓/預言。

As a Cellist:
5) Vivaldi, Tartini, Boccherini Cello concerti : 這是從大學時期到現在一直陪在身旁的心靈雞湯, 老羅拉巴洛克? 幾乎是與古樂運動脫節的刻骨銘心與時間靜止的陽光和風。
6) Schumann cello concerto (DG): 有些人認為這個演奏不夠文功細緻, 個人認為這是直接與舒曼不加掩飾的對話, an unshamefully romantic reading。聽過這個恣意的outpouring 之後, 其他的演奏都有把舒曼沙龍化的嫌疑。

As an accompanist:
7) Vishnevskaya: Songs and Opera Arias (EMI):
與女高音老婆合作的俄國歌曲精選, 以指揮與鋼琴伴奏雙重身分靈妙地表現俄國歌唱藝術中的牛脾氣與體味。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Richter的Phillips晚期錄音

philipricht
















Richter的Phillips晚期錄音,終於在樂迷們的諸多期待中決定重發了。

說實話,我對李希特沒有瘋狂的崇拜,也不認為他的詮釋與功力與年紀絕對成正比。我們應該走到褪去李希特的神格,解構任何的「後期神話」的時候了。

「李希特現象」,在國內外,都已經到可以集結成書的階段。不同聆樂資歷的古典迷的架上,也都少不了他大老的身影。不管你喜歡不喜歡Richter,好像與其他樂友交談中會不時出現,「我最喜歡的Richter 錄音,又收到他哪個罕見錄音」之類的話題。哲學家、詩人、神秘主義者等浪漫奇觀的標籤,也不斷地被複製,並如雲遮蓋我們真正了解他的路徑。

我最喜歡的大師詮釋,依序是Schumann, Prokofiev, 和 Handel 。這些Phillips的重發片裏,並不是我最覺得最具代表性的Richter。但我還是會適量補齊這系列之前沒收到的。

Celibadache 的太極或禪風並不對我的盤,然而在十年後、二十年後,還是會想重訪這些Richter「聲聲慢」中娓娓訴說的 travelogue。

有時,說書那個人與訴說的情境,要比故事本身動人啊。

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解放馬勒吧!

mahl















不管之前的文章說了什麼,我還是很崇拜馬勒,只是與別人的方式有些不同罷了。

對我而言,他不是屬於德奧的馬勒,或Klimt 風的厭世馬勒。而是像尼采一樣,打著metaphysics的旗幟,把metaphysics的建築主義招牌拆下來的解放者!

德奧浪漫主義與交響曲式,並非終結於Schönberg,而是死於Mahler 手上。

你看,Alban Berg的 管絃樂中,作垂死的掙扎的textual landscape,可聽到Mahler的邪獰的訕笑。用民俗與流行歌謠 tease out 交響曲式,多層次的斷裂,Ligeti 前身的expressionist 音塊觀念,都可在Mahler 的世界,甚至早自第一號交響曲就能觀照得到。

將「精神分裂, 沉溺, 猶太氣質, 末世觀, 死亡」等字眼,從你的馬勒世界移除吧!你會更清楚聽見他的尼采式的狂笑,並兀然看見你自己所投射的鏡像。

悼念Andrew Hill(1931-2007)

timelines















Andrew Hill 在4月20號與這個人世永辭了。一個(old )Avant garde 爵士世代也隨他就此走入歷史。

我正聽著他於三年前發現肺癌後,與老東家Bluenote 及小喇叭手Charles Tolliver再度攜手合作的"Time Lines"。這算是Andrew Hill 的墓誌銘。與他早期的BN groundbreaker "Point of Departure",遠隔了41年。

我有的這張"Point of Departure" BN1500日版,少了RVG 版的alternate takes。但自然的remaster 把abrasive edges 清的很乾淨,留下Hill「 點到為止」的純粹式的美學。

Monk 的味道是「瘋狂的方法總論 」(a methodology of madness ),相較下,Hill的風格是「瘋狂中自有一套章法」(a method in his madness),甚至是不搶戲份的布魯克納式的白飯上的灰燼。

有他助陣的專輯,不管其他的喧囂樂器管子如何衝鋒陷陣,rhythm section 總是迷離但深邃澄淨。

這不是一個終點的開始,而是一個開放的終點。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國民說真話(不會被圍毆)運動
















這是與網上一位朋友討論所激盪出的火花,為保他身家妻小的安全,暫姑隱其名。這位朋友想搞一個MLKB神教(Ma-Li-Ko-B,Mahler-Ligeti-Kodaly-Bartok),他說;「把這些人充滿泥土味(Ligeti可能比較少...)的作品,塑造成一種熱力十足、燒破浪漫樂派的fetish...」

浪漫樂派,本來原意是要打破框架搞革命的,結果成為膜拜儀式更深化的神教。這位朋友念茲在茲的MLKB教很合我的調調,這些音樂家事實上在搞的是種內爆(inplosion),把浪漫主義的內在邏輯推到極限,看看會出什麼事...

國內搞馬勒崇拜的不少,我卻一直覺得搔不到癢處。因為這些人群,多侷限於一種(Teutonic) romantic reading。交響曲的解體終結者,直指的事實,是要把交響曲式給搞垮。所以,MLKB神教所列的這些人都沒有、也不可能有來繼的模仿者。

「共同認知」(common sense?),這個話題很有趣。在較為進步的國家裏,common sense 比較只像是某種鬆動的遊戲規則。在華人圈裏,很容易變成了一些幫派自我洗腦的myths或教條。比如音X論痰、德奧與大師fetish、幾B幾T、CD vs. LP,這些似是而非又不斷重複的定見(有時是謬論),充斥並主導著「所謂的」common sense。你想think outside of the box,就很可能等著被圍毆。

這樣的現象,與華文世界中文的使用方式、思考方式、群體文化等全都有關。 我們這邊,喜歡搞小集團和幫派文化,不容易有「就事論事」的論述空間,很容易因強烈的愛或恨而過度defend自家人,offend異己。尤其是文化界的幫派風氣與大頭症,絕對不下於政治圈的惡搞,我們離真正的公民社會距離其實還非常遙遠。

亂蓋了一堆,可能又會得罪一些人,已經很少的觀眾恐怕又要更少了。

國民說真話運動發起人 Mingus

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

烏德琴高峰會Al Tarab

oudfest





















終於把Roodo 新的設定搞好了,之前一直post 不上去這篇介紹Ud(烏德琴)大競技的文章。

Ud (或oud) 到底是什麼樂器呢? 它西元前五世紀就出現於波斯,是中世紀和現代伊斯蘭藝術音樂中盛行的撥弦樂器,琵琶與魯特琴 (lute) 的前身。琴頸倒像提琴家族一樣上無琴格,目前仍是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重要音樂文化的一部分。以另個方面來說,烏德琴,算是吉他的老祖宗,沒有它歷經各時期在諸多文明中演化的狂飆撥弦的魅力,也就沒有搖滾樂今日的香火鼎盛。

這次要介紹的是2005年第一屆烏特琴音樂節 (Muscat Ud Festival) 之現場錄音Al Tarab (4cd, Enja 廠牌)。其中收錄了來自中東各國,包括阿曼、摩洛哥、埃及、葉門、沙地阿拉伯與敘利亞等的烏德琴高手,一次華山論劍的精采呈現。

此套裝 CD 包括了solo, solo with voice, solo with orchestra 幾種組合方式。獨奏的部分,可以聞到一點藍調式(cd 2第一軌) 的體味,挑動人心的精湛不在話下。讓人驚異的是,在與orchestra (是的,你沒看錯,是西式管絃樂團 ) 協奏的部分,由當地阿拉伯樂手所組成的樂團,雖說是用著西方的樂器,濃濃的伊斯蘭民俗風,配上ud的獨奏,令人想到 Concierto de Arenjuez 這首吉他協奏曲中,獨奏與樂團一起織出的和諧,與非競奏式的表面張力。

最炫的是,這個 project 的錄音雖為西方人監製,幾位協助的錄音師及音樂製作的 superviser 多為阿拉伯裔。如果你家音響還不賴的話, 可以聽到渾厚的人聲,暫態反應極佳的手指急速撥弦,琴身共鳴的木頭味。

我是在誠品購得這套cd的,一套1200大洋。如果找不到的話,請逕自與他們聯繫。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慘了,下一個目標是「世界」

latcho.jpg
Mingus的世界音樂專輯,原本只有30張左右。最近不知哪條筋不對,重新發起對世界音樂的瘋來。對象特別是對於Gypsy music、回教國家受沙漠影響的樂手、 和北海道愛奴族的吟唱風,覺得有靈魂出體般的奇異官感。

尤其是Gypsy 這個無國家、 大異分散於各國家的族群音樂版圖有很大的共鳴感。Gypsy music 跟最好的藍調,有異曲同工之妙。那種「不為新辭強說愁」的解放感,以及Gypsie violin那種不靠名琴,不特別強調形式或即興的對立,無本宣科,潺潺自流,全曲都是cadenza 的奔放氣質,讓人很容易進入凝神的trance狀態中。

非常擔心,世界音樂這下一個目標,不知又會讓我繼續「一窮二白」下去多久。

2007年4月7日 星期六

Jeff Healey 之粉墨登場--See the Light

seelight















「盲人藍調吉他手」這個label 實在不能概括Jeff Healey的基調,這位來自加拿大Toronto的吉他手,一歲時由於患了眼癌,必須把眼睛整個挖掉換上義眼。三歲起,他開始吉他的啟蒙,後來逐漸發展出一套把吉他擺平在膝蓋上的獨特彈法。

今天要推薦的是,他的Arista debut 專輯"See the Light"。除非你找得到好的 live 專輯,要不,收得到具代表的這張也就夠了。

以一個絶對的標準而言,這張的編曲十分保守。如此的白人吉他風格,既沒有Eric Clapton的charisma,,Johnny Winter那種近黑的藍及源源不絕的樂念。但從一種銳利的「慧眼」(discerning eye) 看來,在他solo的片段裏,尤其是其中重新演奏Freddy King的名曲Hideaway,可以瞥視到一種優秀Jazz 樂中的自發性,以及流暢的good sense。

近來這傢伙搞起 vintage jazz,也吹起小喇叭和clarinet,並利用電台Jazz FM,來介紹手中超過25000張的78轉爵士樂收藏,特別是20, 30年代的舊時代風。這樣的根源,說明了「Jeff Healey 魅力元素」中的即興特質與音樂性的根源為何。

對Mingus這種喜歡收藏以及「主流中的非主流」的調調的人來說,也算有一點臭氣相投與惺惺相惜的味道。

若想體會Jeff Healey現場魔力的blues迷,可到Youtube找一下他現場的"See the light" video,或是和Stevie Ray Vaughan合作的 "Hey, Little Sister'。

2007年4月5日 星期四

更黑更溫暖:Uto Ughi嚼Bach無伴奏

ughi.jpg
時間回溯到1990中期,當數位技術漸漸脫離青澀,當RCA Victor的Red Seal 找到一個新的黃金時期之際, 一個「舊時代風」的Bach 新經典嫣然誕生。

Uto Ughi 在後來轉靠發燒名廠Fone之後的音響效果或許更發燒。但1991年正值壯年的他,站在技與藝的巔峰,此時來挑戰Bach 無伴奏,配置 Red Seal活生感十足的錄音,絶對是難得的好時機點。他的1744年名琴Guarneri del Gesu "Cariplo",為這個Bach 詮釋上裹了一層高貴溫暖的黑亮釉彩。

如果你有時想脫離虔誠細膩的 Szeryng,銳氣十足且樂念滿溢的Milstein,咄咄逼人的Heifetz等「正典」(canons) 的話,"provocatively serene" Ughi is your man。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