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悼念Andrew Hill(1931-2007)
Andrew Hill 在4月20號與這個人世永辭了。一個(old )Avant garde 爵士世代也隨他就此走入歷史。
我正聽著他於三年前發現肺癌後,與老東家Bluenote 及小喇叭手Charles Tolliver再度攜手合作的"Time Lines"。這算是Andrew Hill 的墓誌銘。與他早期的BN groundbreaker "Point of Departure",遠隔了41年。
我有的這張"Point of Departure" BN1500日版,少了RVG 版的alternate takes。但自然的remaster 把abrasive edges 清的很乾淨,留下Hill「 點到為止」的純粹式的美學。
Monk 的味道是「瘋狂的方法總論 」(a methodology of madness ),相較下,Hill的風格是「瘋狂中自有一套章法」(a method in his madness),甚至是不搶戲份的布魯克納式的白飯上的灰燼。
有他助陣的專輯,不管其他的喧囂樂器管子如何衝鋒陷陣,rhythm section 總是迷離但深邃澄淨。
這不是一個終點的開始,而是一個開放的終點。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唉,在50、60年代爵士樂黃金時期活躍的諸大師們,似乎這幾年開始漸漸要離開我們了.......
回覆刪除不知道是否只是我這麼覺得, 尤其是商業化全球均質化的影響, 現在的爵士樂已漸漸失去靈魂。古典樂方面雖有declining 的趨勢, 但好像沒那麼嚴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