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雪金在生命的盡頭灌錄了許多好作品,如德布西及拉威爾的獨奏曲,貝多芬的奏鳴曲和四號及五號協奏曲等。其中最感動我的,卻是這套逝世前一個月錄的Mendelssohn的無言歌與Grieg的抒情組曲。
我不想從「小品vs. 巨作」或「天鵝之歌」的觀點來探究這套錄音的偉大性,真正關鍵的切入點,在於Gieseking在這時期對於任何作品的一種真摯的投入。Debussy 就給他豐富的palette,貝多芬就加上不好戰的雄辯性,在Mendelssohn 則是不幼稚的simplicity,有時還繪上濃密森林的幽靜光影。
在Grieg 採用的是不大一樣的approach,更為輕盈和節制的踏板運用。這是minimalist 的Grieg,再差一點,所有已經 elusive的語感就要蒸發殆盡。沒有Gilels的堅實骨架,也缺乏Andnes的空靈氣質,Gieseking 的版本乍聽缺乏情緒起伏,但在我們不設防的意識之間,植入了更具衝擊性的銘感五內。只能淺酌,一次只能來幾小杯。
拿Lyric Pieces Book 3第五首Erotic、或Book 4第三首Melodie為例,源源冒出的太多感觸,會讓你希望他別再彈下去了,仍不自主地忍痛把它聽完。
2006年10月28日 星期六
2006年10月27日 星期五
老兵不死: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
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這張片子的記憶是屬於絕對類比的。我很懊悔在美國賣掉這一枚LP碟片。
其實最先買的是cd,沒什麼特殊的感覺,後來在南方一個大穀倉似的 thriftshop 裏翻出這張LP,三塊美金。當第一個音符從Project I 黑膠唱盤逸出時,我的乾枯的心河得到了立即的慰藉。
其中的名曲50 Ways to leave your lover的歌詞,根本是個騙局(scam)。一來,30種方式都算不上,二來,所有的建議聽來catchy,卻一點也不具體。可是,當那前奏的鼓聲在極遠後方響起,以及那低調憂鬱的吉他和絃不經意撥奏時,你遠行後的種種哀樂的毛孔,都被一雙綿暖大手撫過。
三十年後,我希望還能對自己說,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多年歲去,仍舊輕狂。
其實最先買的是cd,沒什麼特殊的感覺,後來在南方一個大穀倉似的 thriftshop 裏翻出這張LP,三塊美金。當第一個音符從Project I 黑膠唱盤逸出時,我的乾枯的心河得到了立即的慰藉。
其中的名曲50 Ways to leave your lover的歌詞,根本是個騙局(scam)。一來,30種方式都算不上,二來,所有的建議聽來catchy,卻一點也不具體。可是,當那前奏的鼓聲在極遠後方響起,以及那低調憂鬱的吉他和絃不經意撥奏時,你遠行後的種種哀樂的毛孔,都被一雙綿暖大手撫過。
三十年後,我希望還能對自己說,Still crazy after all these years。多年歲去,仍舊輕狂。
2006年10月25日 星期三
Dexter 愛松鼠.My boy 愛Dexter
很驚訝Dexter Gordon 在60 年代的Copenhagen 的窩Cafe Montmartre俱樂部的演奏,居然曾被丹麥廣播公司紀錄保存下來,這份檔案還在1997年被Bluenote 轉錄發行CD。
這次合作的夥伴,包括藍調基底的鋼琴手Kenny Drew,與大筆揮灑的外放鼓手Art Taylor。有幸收到這枚「只有」四軌的熱力四射的1967年現場之作,實在是作夢也會偷笑。每首曲子都在十五分鐘的長度,可是讓這些樂手 jam 到冒煙。有興趣的人,還可延伸去找Black Lion 同年所出的The Montmartre Collection vol. 1&2,只是鼓手與貝斯手都已換人,少了些白熱化的氛圍。
這也是Dexter 首度灌錄Tadd Dameron 的bebop快板名曲Squirrel,是一次春蠶到死絲方盡的 tour de force。據說Dexter 從Lester Young 那裡學到一個好撇步,就是把標準曲的歌詞盡力記住,有時還跟當場的樂手分享,嫚妙的分句跟傳達曲子的靈魂,就靠這手高招。難怪在第三軌芭樂曲"You've Changed"時,他先朗誦了一段冒頭的歌詞。
我的小子特愛Dexter,熱演的時候會手舞足蹈,芭樂曲時會屏氣凝神。在這首第一軌曲子前,Dexter 用它的中音磨石嗓子,緩緩地報了兩次歌名,連這個lead-in ,也會讓他莫名地專注起來。
這張專輯,加上Daddy Plays Horn 與Doin' Allright 一共三張,對這小子而言,可說是Dexter Trinity。
這次合作的夥伴,包括藍調基底的鋼琴手Kenny Drew,與大筆揮灑的外放鼓手Art Taylor。有幸收到這枚「只有」四軌的熱力四射的1967年現場之作,實在是作夢也會偷笑。每首曲子都在十五分鐘的長度,可是讓這些樂手 jam 到冒煙。有興趣的人,還可延伸去找Black Lion 同年所出的The Montmartre Collection vol. 1&2,只是鼓手與貝斯手都已換人,少了些白熱化的氛圍。
這也是Dexter 首度灌錄Tadd Dameron 的bebop快板名曲Squirrel,是一次春蠶到死絲方盡的 tour de force。據說Dexter 從Lester Young 那裡學到一個好撇步,就是把標準曲的歌詞盡力記住,有時還跟當場的樂手分享,嫚妙的分句跟傳達曲子的靈魂,就靠這手高招。難怪在第三軌芭樂曲"You've Changed"時,他先朗誦了一段冒頭的歌詞。
我的小子特愛Dexter,熱演的時候會手舞足蹈,芭樂曲時會屏氣凝神。在這首第一軌曲子前,Dexter 用它的中音磨石嗓子,緩緩地報了兩次歌名,連這個lead-in ,也會讓他莫名地專注起來。
這張專輯,加上Daddy Plays Horn 與Doin' Allright 一共三張,對這小子而言,可說是Dexter Trinity。
2006年10月23日 星期一
Klemperer Decca 版再次「復活」
Klemperer 在 Decca 阿姆斯特丹大會堂樂團版的馬勒「復活」再次出土!
這張Klemperer 的1951年「復活」,是筆者覺得除了EMI 愛樂錄音室版之外,最好的一版,兼具澎湃激情與克氏殿堂建築的美感。又獨唱者alto的是legendary 的Kathleen Ferrier,對沒聽過此版的樂迷,絕對是一大誘惑。這個英國Gramophone 的 Critics Choice系列的英國版轉錄都還算不賴,Klemperer 迷大可以放心收藏,預定十一月底在日本先發。
唯一抱怨的是,原發行的封面,在這系列都被縮小過多。對某些收藏者來說,可是一大殘念。
這張Klemperer 的1951年「復活」,是筆者覺得除了EMI 愛樂錄音室版之外,最好的一版,兼具澎湃激情與克氏殿堂建築的美感。又獨唱者alto的是legendary 的Kathleen Ferrier,對沒聽過此版的樂迷,絕對是一大誘惑。這個英國Gramophone 的 Critics Choice系列的英國版轉錄都還算不賴,Klemperer 迷大可以放心收藏,預定十一月底在日本先發。
唯一抱怨的是,原發行的封面,在這系列都被縮小過多。對某些收藏者來說,可是一大殘念。
Branford Marsalis 的跨界 debut
時序回到80中期,吹小號的Wynton 硬是比他吹soprano sax 的哥哥Branford來得有名氣。但Branford 在Wynton 的跨界之作Carnival 後,也在1985年CBS Heritage廠,出了這張跨界debut "Romances For Saxphone"。 這張以世紀交繼的法俄樂派改編曲為主的專輯,不但徹底排除了美國爵士及作曲家作品,連伴奏的樂團都請來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來打造歐陸的聲底風味 。只是封面的設計上還是洩了底,一付New Orleans style 的80年代美式大聲世故。
Branford 在同年,還加入了Sting 的Dream of the Blue Turtles以及Bring on the Night 的sideman 陣容。Sting 的樂迷應不會忘記Englishman in New York, If you love somebody set them free 這些曲子裏的sax,單飛之後的Sting 個人整體新樂風的槓桿力支撐。
古典樂迷應該不會嫌編曲過於媚俗,由Andrew Litton 領軍的ECO,也為這張Branford 端莊的力作,加上有如室內樂般的「獨奏--樂團聲部」間的互相呼應。Branford 極富音樂性的吟詠,及節制但風情萬種的phrasing,更是引人入勝。
Branford Marsalis 可能在這之後還陸續推出更有企圖心的projects (如回歸藍調, 與BB King, John Lee Hooker 等老將合作的 I Heard You Twice the First Time),但是這張 cd ,對小品--小宇宙的開拓啟蒙,美式歐風的嘗試,有著特殊的意義。
Branford 在同年,還加入了Sting 的Dream of the Blue Turtles以及Bring on the Night 的sideman 陣容。Sting 的樂迷應不會忘記Englishman in New York, If you love somebody set them free 這些曲子裏的sax,單飛之後的Sting 個人整體新樂風的槓桿力支撐。
古典樂迷應該不會嫌編曲過於媚俗,由Andrew Litton 領軍的ECO,也為這張Branford 端莊的力作,加上有如室內樂般的「獨奏--樂團聲部」間的互相呼應。Branford 極富音樂性的吟詠,及節制但風情萬種的phrasing,更是引人入勝。
Branford Marsalis 可能在這之後還陸續推出更有企圖心的projects (如回歸藍調, 與BB King, John Lee Hooker 等老將合作的 I Heard You Twice the First Time),但是這張 cd ,對小品--小宇宙的開拓啟蒙,美式歐風的嘗試,有著特殊的意義。
2006年10月17日 星期二
Mitropoulos 的查拉圖斯特如是說
等不到 Orfeo 發行的 Mitropoulos 的舒曼第二號交響曲,卻誤打誤撞發現他 Zarathustra 裏上下探尋的桃花源間的魅力。
這個版的查拉圖斯特如是說,除了有與 Reiner/Chicago 的雄性魅力相對的陰柔秀麗的 Concertgebouw Amsterdam 的加持,音域完整的mono錄音,再來就是濃厚的現場的自發氣息。Mitropoulos 讓一些樂迷詬病的極端的彈性速度,在這裡成就了潑墨畫般的灑脫氣韻。
在這個層次而言,搞不好比起Mahler,他是更適合Strauss的。
他指揮風格裏的不按牌理出牌的 frenziness, unpredicatibility,是得以拯救Strauss的宮廷脂粉味及中產拘謹的油條的利器。他的狂風疾雨的狂飆,也適切表現尼采原作中Zarathustra ,亟欲脫離西方metaphysics的神經質慾念。
Mitropoulos 為何常被認為是小眾的指揮家? 他一直時運不佳,沒有子弟兵的樂團,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和NY Philharmonic並沒有特別鍾愛這位大師。沒有死忠的錄音廠牌,像Dorati 在Mercury 這樣的發燒錄音團隊來支援他巨型的dynamic range。另外,是否他的性傾向,亦難以存活在 McCarthism 的高壓年代? 或是,他溫和非暴君式的風格,鎮不住難搞的紐約愛樂和樂評界?
事實上,以他在 Don Giovanni, La forza del destino, Wozzek 三齣風格迴異歌劇的成就,可以看見他跨時期歌劇曲目的寬廣。從他的Schumann 和 Brahms 的交響曲錄音,也可觀他在浪漫式的表現主義的傑出表現,在德布希的La Mer 的多視野的立體主義精神,及Prokofiev 的第五交響曲和Romeo and Juliet 裏的驚人縱深感與 technicolor 視覺般意境,這些都令人在在感嘆,Mitropoulos 沒有留下真正傳人或是更完整的錄音曲目,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這個版的查拉圖斯特如是說,除了有與 Reiner/Chicago 的雄性魅力相對的陰柔秀麗的 Concertgebouw Amsterdam 的加持,音域完整的mono錄音,再來就是濃厚的現場的自發氣息。Mitropoulos 讓一些樂迷詬病的極端的彈性速度,在這裡成就了潑墨畫般的灑脫氣韻。
在這個層次而言,搞不好比起Mahler,他是更適合Strauss的。
他指揮風格裏的不按牌理出牌的 frenziness, unpredicatibility,是得以拯救Strauss的宮廷脂粉味及中產拘謹的油條的利器。他的狂風疾雨的狂飆,也適切表現尼采原作中Zarathustra ,亟欲脫離西方metaphysics的神經質慾念。
Mitropoulos 為何常被認為是小眾的指揮家? 他一直時運不佳,沒有子弟兵的樂團,Minneapolis Symphony Orchestra和NY Philharmonic並沒有特別鍾愛這位大師。沒有死忠的錄音廠牌,像Dorati 在Mercury 這樣的發燒錄音團隊來支援他巨型的dynamic range。另外,是否他的性傾向,亦難以存活在 McCarthism 的高壓年代? 或是,他溫和非暴君式的風格,鎮不住難搞的紐約愛樂和樂評界?
事實上,以他在 Don Giovanni, La forza del destino, Wozzek 三齣風格迴異歌劇的成就,可以看見他跨時期歌劇曲目的寬廣。從他的Schumann 和 Brahms 的交響曲錄音,也可觀他在浪漫式的表現主義的傑出表現,在德布希的La Mer 的多視野的立體主義精神,及Prokofiev 的第五交響曲和Romeo and Juliet 裏的驚人縱深感與 technicolor 視覺般意境,這些都令人在在感嘆,Mitropoulos 沒有留下真正傳人或是更完整的錄音曲目,是多麼可惜的一件事。
2006年10月6日 星期五
月光之外的隨想
今天月亮節,不需俗氣去找貝多芬或德布希的「月光」,Dvorak歌劇裏的水妖唱的月之歌,或Ella Fitzgerald 的What a little moonlight can do,Sinatra的Fly Me to the Moon,Pink Floyd的Dark Side of the Moon。
今晚,把音樂停掉,不去烤肉,打開窗,直接沉浸在月光之中吧!
沒有聲音和影像的刺激,你會比較容易看到月(及你自己)的暗面。
下午進去一家店裡喝了杯奶茶,到處都是落單、打著盹的老人。一個中年男子,邊說話邊摸著情婦的大腿,也有姊妹掏輕鬆地數落著天高皇帝遠的家人們...
想要寧靜的我,在腦海中自動撥放Tom Waits 的The Christmas Card From A Hooker In Minneapolis,一遍再一遍。
假日,總是屬於正在快樂中,或在尋找它的人們。但話說回來,holiday blues 是種中產階級時間過剩的奢華啊....
今晚,把音樂停掉,不去烤肉,打開窗,直接沉浸在月光之中吧!
沒有聲音和影像的刺激,你會比較容易看到月(及你自己)的暗面。
下午進去一家店裡喝了杯奶茶,到處都是落單、打著盹的老人。一個中年男子,邊說話邊摸著情婦的大腿,也有姊妹掏輕鬆地數落著天高皇帝遠的家人們...
想要寧靜的我,在腦海中自動撥放Tom Waits 的The Christmas Card From A Hooker In Minneapolis,一遍再一遍。
假日,總是屬於正在快樂中,或在尋找它的人們。但話說回來,holiday blues 是種中產階級時間過剩的奢華啊....
2006年10月5日 星期四
暫時不聽不買不談Pollini
都是這張吸滴惹的禍,我打算暫時不聽不買不談Pollini....
他的精準、冷酷、雄辯,與不近人情,在這張新挖到80末期Beethoven中期奏鳴曲選集裏,完全表露無疑。
這是他的獨門絕活,也是他的罩門。這樣充滿強烈撞擊與極度理型的詮釋,睡前聽來令人精神緊繃,交感神經過度亢進。只得起身換上Richter的 EMI 版本的暴風雨(Tempest)。
呼....這才是有人大學時代前曾經想彈給我聽的,「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精神漩渦嘛!
近期的 Pollini 好像越來越執著於個人藝術的完整與完美,但這個境界是溢滿 tension 與 unease 的。像Glenn Gould 一樣,他背手看雪,不管塵世裏云云眾生能否領略這樣的孤高。
逆向來說,這個風格,的確是個具一家之言的paradigm。靜待更多的時間與經歷,有機會我會再回到 Pollini,他荒涼無菌的 landscape。
他的精準、冷酷、雄辯,與不近人情,在這張新挖到80末期Beethoven中期奏鳴曲選集裏,完全表露無疑。
這是他的獨門絕活,也是他的罩門。這樣充滿強烈撞擊與極度理型的詮釋,睡前聽來令人精神緊繃,交感神經過度亢進。只得起身換上Richter的 EMI 版本的暴風雨(Tempest)。
呼....這才是有人大學時代前曾經想彈給我聽的,「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精神漩渦嘛!
近期的 Pollini 好像越來越執著於個人藝術的完整與完美,但這個境界是溢滿 tension 與 unease 的。像Glenn Gould 一樣,他背手看雪,不管塵世裏云云眾生能否領略這樣的孤高。
逆向來說,這個風格,的確是個具一家之言的paradigm。靜待更多的時間與經歷,有機會我會再回到 Pollini,他荒涼無菌的 landscape。
2006年10月3日 星期二
不能結婚的男人: 古典樂御宅族
如果古典樂對你而言,是一種神聖的存在,你大可不用再繼續讀下去了。
下面是一些問題:
你是否用古典(或其他音樂),來建構自我的城堡,把自己封閉於人際關係之外?
音樂與無數的碟片collection,是你休憩的地方? 抑或是你得以逃離現實的藉口?
今天要介紹的,是最近一部日劇,「不能結婚的男人」。劇中的男主角,就是一個孤芳自賞,喜歡把音響開的老大,社交人間關係上「運作困難」 (dysfunctional) 的古典樂御宅族。
結婚與否,只是一個無法熱心於人與人之間關係、或是無法與另一個人相處的的隱喻。
劇中每集都會出現的古典樂,不是只是配角般的存在,而是這位建築師的ego 堡壘的一大部分。第一集就出現了整套的Onkyo 音響,Haitink 的柏林版馬勒第五、和Dorati 的蕭斯塔高維奇第五。之後還陸續出現許多的管絃樂曲的配樂,如Wagner的名歌手序曲、Dvorak 的第九等諸多名曲。有一次主角還甚至稍稍提了一下他喜愛巴倫波音勝過蕭提 !
當然, 不是所有的古典迷都是御宅族,但這位主角對人際關係的厭惡或無法對應,對自己以外的世界的一種高傲的姿態,以及他對古典樂的沉迷這三者間,好像還有那麼一點關係。
你/妳呢,古典樂的宅男宅女們? 音樂是你前進的力量,還是退縮或傲慢的藉口呢?
2006年10月2日 星期一
Pollini 的德布西前奏曲第一卷
Pollini 的德布西前奏曲第一卷,在發行時並沒有得到樂評的青睞。與Zimerman 的色彩繽紛與鉅細靡遺的格局來對照,Pollini 的 simplicity 與專一的精練,甚至時而極端鋼琴主義的咄咄逼人,好像顯得稍稍遜色。
如果Zimerman 的德布西是種 evocation,喚起潛意識的夢境; Pollini 的詮釋卻帶我們回歸Satie 式的素淨現代感,並在錄音史上接連Gieseking 與Casadesus 的去蕭邦的古典主義。
第五首的"安納卡普里的山丘"兼具洗鍊和俐落,曲尾的湛藍火焰的快意,以及第六首的"雪上足跡"的荒寂意味,都完熟提示了Debussy 對Mozart 的 singlularity of vision 的熱愛。
Pollini 應該是有想把技巧更 demanding 的第二卷完成的意願,只希望他老人家早日進錄音室,不要讓我們等待太久。以他的年紀而言,甚至要一鼓作氣,把 Estampes, Images, Children's Corner, Suite Bergamasque 一併完成才好。
如果Zimerman 的德布西是種 evocation,喚起潛意識的夢境; Pollini 的詮釋卻帶我們回歸Satie 式的素淨現代感,並在錄音史上接連Gieseking 與Casadesus 的去蕭邦的古典主義。
第五首的"安納卡普里的山丘"兼具洗鍊和俐落,曲尾的湛藍火焰的快意,以及第六首的"雪上足跡"的荒寂意味,都完熟提示了Debussy 對Mozart 的 singlularity of vision 的熱愛。
Pollini 應該是有想把技巧更 demanding 的第二卷完成的意願,只希望他老人家早日進錄音室,不要讓我們等待太久。以他的年紀而言,甚至要一鼓作氣,把 Estampes, Images, Children's Corner, Suite Bergamasque 一併完成才好。
訂閱:
文章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