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回到80中期,吹小號的Wynton 硬是比他吹soprano sax 的哥哥Branford來得有名氣。但Branford 在Wynton 的跨界之作Carnival 後,也在1985年CBS Heritage廠,出了這張跨界debut "Romances For Saxphone"。 這張以世紀交繼的法俄樂派改編曲為主的專輯,不但徹底排除了美國爵士及作曲家作品,連伴奏的樂團都請來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來打造歐陸的聲底風味 。只是封面的設計上還是洩了底,一付New Orleans style 的80年代美式大聲世故。
Branford 在同年,還加入了Sting 的Dream of the Blue Turtles以及Bring on the Night 的sideman 陣容。Sting 的樂迷應不會忘記Englishman in New York, If you love somebody set them free 這些曲子裏的sax,單飛之後的Sting 個人整體新樂風的槓桿力支撐。
古典樂迷應該不會嫌編曲過於媚俗,由Andrew Litton 領軍的ECO,也為這張Branford 端莊的力作,加上有如室內樂般的「獨奏--樂團聲部」間的互相呼應。Branford 極富音樂性的吟詠,及節制但風情萬種的phrasing,更是引人入勝。
Branford Marsalis 可能在這之後還陸續推出更有企圖心的projects (如回歸藍調, 與BB King, John Lee Hooker 等老將合作的 I Heard You Twice the First Time),但是這張 cd ,對小品--小宇宙的開拓啟蒙,美式歐風的嘗試,有著特殊的意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像許多在東德體制活躍的音樂家一樣,Kurt Sanderling (1912--), 是一位被主流樂界所低估的德國猶太裔指揮家。 他的音樂事業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階段是自1936 年起為躲避納粹迫害,流亡至俄國,...
-
感謝各位朋友的關切與留言,新腦已經到位,但身子卻累壞了,得了重感冒。而且是,全家一同淪陷。 喉嚨痛的當下,還有點感謝敲鍵盤不用「出聲」,可以少挨些疼痛。 醫生囑咐我最好不要超過11 點睡。待我稍作休養生息,再來與大家五四三。
-
本來想把副標題定為「從陳綺貞談起」。話說前幾天前,在餐廳吃飯時,PR系統傳來陳綺貞的歌,心中不覺升起一股厭惡感。之前就對她的歌聲與音樂十分感冒,只是一直說不上來是什麼理由。 我無意得罪她的粉絲,只是要藉此機會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