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雪金在生命的盡頭灌錄了許多好作品,如德布西及拉威爾的獨奏曲,貝多芬的奏鳴曲和四號及五號協奏曲等。其中最感動我的,卻是這套逝世前一個月錄的Mendelssohn的無言歌與Grieg的抒情組曲。
我不想從「小品vs. 巨作」或「天鵝之歌」的觀點來探究這套錄音的偉大性,真正關鍵的切入點,在於Gieseking在這時期對於任何作品的一種真摯的投入。Debussy 就給他豐富的palette,貝多芬就加上不好戰的雄辯性,在Mendelssohn 則是不幼稚的simplicity,有時還繪上濃密森林的幽靜光影。
在Grieg 採用的是不大一樣的approach,更為輕盈和節制的踏板運用。這是minimalist 的Grieg,再差一點,所有已經 elusive的語感就要蒸發殆盡。沒有Gilels的堅實骨架,也缺乏Andnes的空靈氣質,Gieseking 的版本乍聽缺乏情緒起伏,但在我們不設防的意識之間,植入了更具衝擊性的銘感五內。只能淺酌,一次只能來幾小杯。
拿Lyric Pieces Book 3第五首Erotic、或Book 4第三首Melodie為例,源源冒出的太多感觸,會讓你希望他別再彈下去了,仍不自主地忍痛把它聽完。
2006年10月28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如果我沒猜錯,Mingus很欣賞Gieseking?
回覆刪除他的孟德爾頌實有懾服人心的感動力量。
Gieseking 的確是我欣賞的音樂家之一, 只是在台灣這個充滿Gilels, Richter迷的樂界被低估了, 即便以同輩的Backhaus來比, 我們也像日本一樣, 比較看重"鍵盤師王", Gieseking的位置好像一直在這些其他大師的陰影下。
回覆刪除我是覺得樂友們可以多去exoplore EMI label 之外, 及他的Debussy, Ravel 之外的才能。從Music &Arts的一些廣播錄音, DG的Bach平均律聽來, 他的Bach, Rachmaninov, Scriabin, Schumann 也都大有可觀之處。在Archipel發行,與小提琴手Taschner合作的Frank與Brahms三號奏鳴曲表現也十分精采。
Gieseking的無言歌,是無上絕品。裡頭有近乎絕對的時間意識。
回覆刪除十分同意,我的無言歌選粹, 後來只剩Gieseking和Doremi出的Richter幾首。
回覆刪除一聽過這兩人的之後, 心中留下深深的刻痕, 除卻巫山不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