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雪金在生命的盡頭灌錄了許多好作品,如德布西及拉威爾的獨奏曲,貝多芬的奏鳴曲和四號及五號協奏曲等。其中最感動我的,卻是這套逝世前一個月錄的Mendelssohn的無言歌與Grieg的抒情組曲。
我不想從「小品vs. 巨作」或「天鵝之歌」的觀點來探究這套錄音的偉大性,真正關鍵的切入點,在於Gieseking在這時期對於任何作品的一種真摯的投入。Debussy 就給他豐富的palette,貝多芬就加上不好戰的雄辯性,在Mendelssohn 則是不幼稚的simplicity,有時還繪上濃密森林的幽靜光影。
在Grieg 採用的是不大一樣的approach,更為輕盈和節制的踏板運用。這是minimalist 的Grieg,再差一點,所有已經 elusive的語感就要蒸發殆盡。沒有Gilels的堅實骨架,也缺乏Andnes的空靈氣質,Gieseking 的版本乍聽缺乏情緒起伏,但在我們不設防的意識之間,植入了更具衝擊性的銘感五內。只能淺酌,一次只能來幾小杯。
拿Lyric Pieces Book 3第五首Erotic、或Book 4第三首Melodie為例,源源冒出的太多感觸,會讓你希望他別再彈下去了,仍不自主地忍痛把它聽完。
2006年10月28日 星期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發現了Briliant 的蘇聯檔案系列的最大驚奇製作,Gidon Kremer 的10 CD 全集預告,特來報馬! 這次發行的新意在於,撇下Bach, Beethoven, Mozart與俄國作曲家等主流作品先不論,還包括Biber, Telemann, Paganini,...
-
本來想把副標題定為「從陳綺貞談起」。話說前幾天前,在餐廳吃飯時,PR系統傳來陳綺貞的歌,心中不覺升起一股厭惡感。之前就對她的歌聲與音樂十分感冒,只是一直說不上來是什麼理由。 我無意得罪她的粉絲,只是要藉此機會來...
-
耶誕應景一下,談談漢伯汀克的"韓賽兒與葛蕾特",這可不是給貴族小孩的"兒童劇團式"的童話。有位離過婚的老兄,在Amazon網站上提出一個有趣的論點,為此劇平反。他提到在剛離婚時,可...
如果我沒猜錯,Mingus很欣賞Gieseking?
回覆刪除他的孟德爾頌實有懾服人心的感動力量。
Gieseking 的確是我欣賞的音樂家之一, 只是在台灣這個充滿Gilels, Richter迷的樂界被低估了, 即便以同輩的Backhaus來比, 我們也像日本一樣, 比較看重"鍵盤師王", Gieseking的位置好像一直在這些其他大師的陰影下。
回覆刪除我是覺得樂友們可以多去exoplore EMI label 之外, 及他的Debussy, Ravel 之外的才能。從Music &Arts的一些廣播錄音, DG的Bach平均律聽來, 他的Bach, Rachmaninov, Scriabin, Schumann 也都大有可觀之處。在Archipel發行,與小提琴手Taschner合作的Frank與Brahms三號奏鳴曲表現也十分精采。
Gieseking的無言歌,是無上絕品。裡頭有近乎絕對的時間意識。
回覆刪除十分同意,我的無言歌選粹, 後來只剩Gieseking和Doremi出的Richter幾首。
回覆刪除一聽過這兩人的之後, 心中留下深深的刻痕, 除卻巫山不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