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lini 的德布西前奏曲第一卷,在發行時並沒有得到樂評的青睞。與Zimerman 的色彩繽紛與鉅細靡遺的格局來對照,Pollini 的 simplicity 與專一的精練,甚至時而極端鋼琴主義的咄咄逼人,好像顯得稍稍遜色。
如果Zimerman 的德布西是種 evocation,喚起潛意識的夢境; Pollini 的詮釋卻帶我們回歸Satie 式的素淨現代感,並在錄音史上接連Gieseking 與Casadesus 的去蕭邦的古典主義。
第五首的"安納卡普里的山丘"兼具洗鍊和俐落,曲尾的湛藍火焰的快意,以及第六首的"雪上足跡"的荒寂意味,都完熟提示了Debussy 對Mozart 的 singlularity of vision 的熱愛。
Pollini 應該是有想把技巧更 demanding 的第二卷完成的意願,只希望他老人家早日進錄音室,不要讓我們等待太久。以他的年紀而言,甚至要一鼓作氣,把 Estampes, Images, Children's Corner, Suite Bergamasque 一併完成才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