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問我,"Why not Benny Goodman, or Sidney Bechet"? Goodman的管子太討喜,Bechet 則日後必有重用。
Artie Shaw 與 Buddy De Franco,都是極出色的樂隊領班及編曲者,但進一步看,他們最令人鍾情的地方是在他們獨有的單簧管音色與韻味。Shaw 比起 Goodman少了強烈的 swing 舞味,也有別於 Bechet 紐奧良喪禮式的哀嚎與 aggression,卻具有黯淡低迴的思維特質。(比較一下他與 Goodman灌錄的 "Begin the Beguine " 此曲,即可明判。)
De Franco 是在爵士單簧管完全邊緣化前的最後一位大師,他的演奏已脫離搖擺樂風 dancibility 的範疇。所謂爵士的modernity,即是切斷它與舞廳及實用性的臍帶。這位"Mr. Clarinet"的shtik,在於吸收Dixieland與bebop的實驗語彙與繁複節奏 (如 Charlie Parker, De Franco 超愛挪用 Bird的"卡門"樂句),使得這有如"爵士繼子"身份的 clarinet,展放了新的、抽象的、"boppable" 的可能性。
這張"Mr. Clarinet"(1953),是他在Norman Granz 旗下的許多佳作之一。搭配的夥伴,包括 Art Blakey, Kenny Drew 在內,皆為受過bebop洗禮的樂手。然而,全片風格並不只咆勃樂而已,也有藍調曲、拉丁節奏曲相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