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日 星期三
白人爵士單簧管雙俠:Artie Shaw vs. Buddy De Franco
你會問我,"Why not Benny Goodman, or Sidney Bechet"? Goodman的管子太討喜,Bechet 則日後必有重用。
Artie Shaw 與 Buddy De Franco,都是極出色的樂隊領班及編曲者,但進一步看,他們最令人鍾情的地方是在他們獨有的單簧管音色與韻味。Shaw 比起 Goodman少了強烈的 swing 舞味,也有別於 Bechet 紐奧良喪禮式的哀嚎與 aggression,卻具有黯淡低迴的思維特質。(比較一下他與 Goodman灌錄的 "Begin the Beguine " 此曲,即可明判。)
De Franco 是在爵士單簧管完全邊緣化前的最後一位大師,他的演奏已脫離搖擺樂風 dancibility 的範疇。所謂爵士的modernity,即是切斷它與舞廳及實用性的臍帶。這位"Mr. Clarinet"的shtik,在於吸收Dixieland與bebop的實驗語彙與繁複節奏 (如 Charlie Parker, De Franco 超愛挪用 Bird的"卡門"樂句),使得這有如"爵士繼子"身份的 clarinet,展放了新的、抽象的、"boppable" 的可能性。
這張"Mr. Clarinet"(1953),是他在Norman Granz 旗下的許多佳作之一。搭配的夥伴,包括 Art Blakey, Kenny Drew 在內,皆為受過bebop洗禮的樂手。然而,全片風格並不只咆勃樂而已,也有藍調曲、拉丁節奏曲相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對﹐比較起Benny Goodman 和 Artie Shaw, 我也是較喜愛 Artie Shaw.
回覆刪除這張精選第一軌的Nightmare獨奏, 即可聽出Shaw的不太黑卻極富尾韻的魅力。
回覆刪除第六軌的Stardust的shaw,編曲與solo皆優,先讓小號出盡鋒頭, 再秀出一小段蘊含understated charm的段落,是這首名曲的極佳作。
不知哪可以買到Self-Portrait的5CD盒裝版?
你可在CDNOW.com 試試﹐我有很多CD都是在那裡訂購的。
回覆刪除謝啦,我會看看的...
回覆刪除BTW, 你的網站也很精采咧。
謝謝你﹐有空請多來訪。
回覆刪除大家一起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