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羅馬尼亞、受教於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的鋼琴家 Dana Ciocarlie,2012-2016 年間於法國羅馬尼亞大使館、共15 場的現場音樂會錄音,壯舉收拾全數 Schumann 鋼琴獨奏曲目。
為何 La Dolce Volta 廠牌願意大手筆投資壓寶 Ciocarlie 的這個舒曼大計劃?我想有下列幾個原因:第一,她曾經獲得作曲家出身地 Zwickau 舒曼大賽首獎。第二,她在法國廣播長達14年的節目裏(2001-2015),曾與主持人Jean-Pierre Derrien 討論並分析舒曼大多數作品。第三、「全數現場錄音」的舒曼鋼琴全集,將是前代未聞的一手豪邁好棋。
音樂演繹上如看不到過人的強項,再多的賣點也是無意義的。舒曼狂的我,帶著躍躍的心情,開始探索這套全集,目前僅拆聽了三張。兒時情景、克萊斯勒魂、狂歡節,帕格尼尼練習曲等,各各透出有別於 Kempff 平淡中不平凡的詩意, Horowitz 超人之狂狷重擊, Richter 的焦灼與重度憂鬱, Le Sage 的風輕雲流等,夙昔典範們之外的嶄新光芒。
讓我最驚艷的,跟現場放手一搏的氛圍或有關,是 Ciocarlie 幾乎無拘束框條的即興、自由、流動感。每個音粒彷彿沒有算計,沒想過(但實為藝術隱藏藝術 [art concealing art] 的魔法),即瞬時躍動在幽暗音樂空間中的明麗、聚焦力。有時是舒曼,有時又是非常不熟的、只在此處有的「你是誰哪位」「非定型舒曼」,間歇在不經意的樂句轉折裏(twists and turns)。
這點點滴滴的新鮮意趣,要能不感到其做作刻意,試煉著彈奏者的對舒曼整體作品的宏觀、熱愛、與無數反覆操演。
解說中,Ciocarlie 用了一個德文字 “Sehnsucht“, 來形容 Schumann 音樂,它並非指單純的懷舊,而是「朝向無從接近的世界之渴望」,「無法成為我們想成為的」,「對自我分身的嚮往」。
我深深覺得,她的文字與彈奏,都緊緊掌握住舒曼此一精髓處:obsession=強迫症≠病理神經質,想妄不得,欲罷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