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貝多芬的助聽機器 Gehörmaschine


1820年,貝多芬央請維也納鋼琴技師André Stein ,製作一個巨型助聽器Gehörmaschine, 架設在他在1818年收到的禮物:晚年最鍾愛的倫敦製古鋼琴 Broadwood fortepiano 之上。


此時已經近全聾的貝多芬,與其說是靠著聽覺來創作,不如說是「靠觸覺和身體感受震動」較壯碩的 Broadwood 鋼琴發聲,來完成最受關注的晚期三首鋼琴奏鳴曲 op.109-111。

而圖片中這部像是三分之一的號角的助聽機器,就是能讓他「把頭伸進鋼琴裏面」的奇異裝置,讓聲音與震動,都能夠更集中植入貝多芬有缺陷的「腦耳連動」的肉身之內。

比利時鋼琴家 Tom Beghin 於是深入考據文獻、樂器測試與科學聲學,致力再現這樣子一個複感官經驗,讓我們能「融入、最接近」貝多芬創作最後三首奏鳴曲時的實際生理感受。

我們常把貝多芬最晚期的多方限制,視為一種「只有精神層次、內面的掙扎」(purely spiritual struggle)。Beghin 卻認為,當時貝多芬的靈感 vs. 生理條件、技術聲響 (Broadwood 琴+Gehörmaschine 助聽裝置),未必站在對立面,而是相輔相成的。易言之,樂器、技術與聲響等獨特物理條件,反而成為貝多芬最晚期的養分與助力。

整個op.109-111的音樂學論述、聲學實驗,與麥克風模擬「鋼琴-號角之內聽感」實踐之結果,已經由 Evil Penguin 這個比利時奇異廠牌作唱片發行。

無論你對此等嘗試的看法為何,都強烈建議要看看下列連結裡的幾篇考據詳實論文,以及整個背後故事的記錄片“INSIDE THE HEARING MACHINE”。影片當中對當時維也納鋼琴(Graf, Walter琴) vs. 英國鋼琴的聲響特質,如何改變貝多芬與海頓的鍵盤表現手法及藝術,古鋼琴聲學分析等,皆有深入精闢的剖析。

https://www.insidethehearingmachine.com/documentar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