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Jeru 與飲食政治學

jeru


















經過一個月Blue Note 1500系列的「疲勞轟炸」,終究得掛起免戰牌,直奔 Gerry Mulligan 的懷抱。吃了一個多月的Pinot Noir 加牛排, 總會想換道去油解膩的BLT sandwich。

Jeru 這專輯一改Gerry 為強調旋律與對位,不用鋼琴以避免繁複和聲的慣例。他找來了smooth 的哲學家Tommy Flanagan,又追加一組不搶鋒頭的conga drum ,來揮灑更多節奏與鼓群錦上添花的色彩。

這 laid back 音樂配上星期天的陽光,徐徐微風,任性的牛奶+飯團+香蕉的早餐,和咱家小子的間歇哭鬧聲,恰到好處。

2007年3月29日 星期四

Milstein的「畫像」

Milt.gif
"Nathan Milstein: In Portrait" DVD 最近在國外發行,是由製作Du Pre, Segovia 紀錄片,得過2005, 2006年坎城紀錄片大獎的導演Christopher Nupen所掌鏡。

內容上,除了回顧Milstein長達73年舞台生涯的點滴,還加上Beethoven的「克羅采」與Bach的「夏康」的最後一場音樂會珍貴的footage(Teldec廠牌曾經發行cd)。 不但十分值得Milstein迷珍藏,而且可與另一位音樂紀錄片大師Bruno Monsaingeon的音樂敘事風格互作對照。

2007年3月28日 星期三

邪魔降臨:Tabakov 的雙長笛協奏曲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被一段旋律或音群附身,無所遁逃?

這張Naxos發的保加利亞裔作曲家Tabakov協奏作品,是熱愛長笛(尤其是現代樂)的我,在異地不期而遇的一大驚喜。

這首雙長笛協奏曲的第二樂章,有些沾染Kabalevsky 或Shostakovich 那種戲謔(sarcasm),以及邪魔天降的menace預感。整個下午,整個腦袋,都被這只聽過一次,由四個音符構成的動機所侵占。

輕快故作天真的長笛,暴冽的銅管、打擊樂(包括一種罕見的tamburo bulgaro),按照一種unitary trajectory,交織成一闕死神之舞(Dance Macabre)。

首演時原班人馬的金三角:作曲家指揮, 首演的土耳其Bilkent 樂團, 與題獻者Patrick Gallois ,擔當本次的錄音,更讓詮釋上產生有如kindred spirits 對話的圓融與聲波震撼。

2007年3月26日 星期一

Janis 來畫魂

pic.jpg
展覽會之畫的鋼琴版錄音族繁不及備載,要找到臻近完美的還真不容易。

Richter 的Sofia現場有些過度被傳奇化吹捧,Horowitz版又讓他的idiosyncracy,把曲子「整治」的變形扭曲。Brendel 並無法呈現這曲目的粗俗與泥土味那一面。Porgorelich 發燒有餘,卻沉溺過度,少了Mussorgsky 的直筆的坦率與誠懇。

這個Byron Janis 的SACD版,終於讓我有90分以上的滿意度。直率與誠懇就不用提,難得的一筆到底的氣勢與無窮動感,更是這個曲子所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是各個畫面的特線,像「雛雞之舞」與「市集」中的靈動,「古墓」裏的神秘和殤懷,Janis 都表現得恰如其分,這不是單憑猛敲琴鍵或蠻力可以做到的。少用踏板的Janis,以多層次的觸鍵和指頭音色的控制,撞擊出火光電石,同時生成間歇的陰影感。

Mussorgsky 與 Gogol 的小說一樣,描景不如畫魂。

2007年3月17日 星期六

Aesthetics of the Perfunctory

Hipp.jpg
絶非炫燿,我這次總算收到BN 系列Jutta Hipp的三張專輯。爵士觀點來看女性,總是限於docile (and lyrical) performers,而非original creators,這三張專輯可讓我們開發新的視野。

尤其在這張與Zoot Sims 的專輯中,她彷彿陪襯墊底般的鋼琴,被Zoot的強力搖擺感的大管子給強壓下去。表面上而言,Jutta Hipp 淪為打拍子的rhythm section 的邊緣,一種惟惟諾諾的perfunctory 的存在。但你仔細凝聽的話,她將整個樂念,都牢牢鎖在她任意編織出來的音網與諧律之中。

男性=蹻勇的征服者 vs. 女性=抒情的弱者,這套dichotomy,不攻自破。

If we men create, what exactly is our creation? Who created the standard of creation by which we judge what constitutes it?

2007年3月11日 星期日

Gergiev 與 Kirov 再度連演

這套2006年錄製的Tchaikovsky 全本「天鵝湖」,有兩大特長,第一是Gergiev 錄製的柴老三大芭蕾音樂終於補齊。更重要的是,Gergiev又回頭與老搭檔Kirov Orchestra 聯手錄音。

希望這並非是這個組合的「迴光返照」之作,而是更多俄國曲目的開端。日本預定四月底發行。

2007年3月7日 星期三

Blue note 系列唱片的壓版問題

byrd.jpg
有看倌問到Blue note 系列唱片的壓版問題。

個人主觀品味大不相同,有一派覺得RVG在場捉刀的錄音,當然是要本人親自來remaster,才會最有authentic 的重回現場感覺。但也有人在美國發聲,認為RVG年事已高,高頻的聽覺已鈍,新的RVG系列多有高頻刺耳的問題,進而擁抱日版。

我私人的偏好順序會是:美國版> JRVG紙盒版>BN 1500系列>RVG歐洲版

如果你要最初發行LP的原始設計感覺,你會鍾意日版。但是,如果你在意有沒有bonus tracks,還是買最新的RVG。

新的RVG的另一好處是,附上經過update過的新唱片解說(linernotes),持續訴說著Blue Note的歷史,以及該張唱片製作的來龍去脈與秘辛。與舊的解說相對照併讀,頗有考古究竟BN 系列的樂趣。

手上少有JRVG紙盒版來做個版本比較,我對這一批24bitsBN1500的音質算是非常滿意。尤其這次遇到千載難逢的大特價,又有一些國際版發行遙遙無期的選擇,即使在日本要找齊其中想要的,都是件大費周章的難事。更何況,這次台灣唱片公司把這批日版專單的貨拋出傾銷之後,短期內應該很難再見這些貨色了。

2007年3月5日 星期一

BN1500個人推薦榜單

JH.jpg
JM.jpg


如果你還買得到BN199元特價品的話,請參考一下這些個人首選:

飆(藍色)管子:
1. John Jenkins (比Sonny Stitts 更像Charlie Parker的sax player)
2. Out of the Blue/Sonny Red (突然, 你會跳脫不出blue)
3. Bluesnik/Jackie McLean (藍調音樂與postbop的混血)
4. Hootin' 'N Tootin'/Fred Jackson (重度南方靈魂樂影響傑作)

鋼琴Trio經典:
5. Jutta Hipp at the Hickory House vol 1&2 (只出了四張唱片的cult德裔女鋼琴家NYC現場)
6. Us three/Horace Parlan (繁複架構與groove的罕見結合)
7. Profile/Duke Pearson (第二軌中, 有一杯不夠黑但夠藍的咖啡)

尬管風琴:
8. Face to Face/"Baby Face" Willet (這位紐奧良出身管風琴手,只有臉跟baby 扯得上邊)

鼓手領軍:
9. AT's Delight/ Art Taylor (AT 唯一領隊大作)
10. Puttin' it Together/ Elvin Jones (無鋼琴之三重奏, 管子sax, piccolo, flute輪流換)

2007年3月3日 星期六

藍調音樂節裏的Buddy Guy

buddy.jpg
Buddy Guy 比起BB King的純藍,多了更多的蠻勁力道、能量感、與電擊般的sharp attack。如果BB有王者的寬厚與氣度,Buddy Guy就是帶領千軍的武將,有深謀的腦子,以及飆悍的physical prowess。

Live的時候,聽他似乎漫不經心地飆出一段段的佳句,又直攻你腦門最脆弱的神經。當你已經招架不住,大喊投降之際,他卻又詭笑地補上你一記,留下你應聲倒在黝黑的血泊當中。

這已經像是奇幻的奪魂經驗,而不是一場音樂會而已。

他的風格,除了傳統的old time blues之外,也常常融合了R&B的硬式韻律節拍,和靈魂樂的soft whispering。早期的Buddy Guy 夠黑,晚期又加上更精純的大師匠氣,也多了點霸氣威風。

想一瞥Buddy 晚期雄風再現的開端,找這張Damn Right, I've Got The Blues 就對了。需要迷幻經驗的話,請另尋更晚的現場錄音The Real Deal。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