絶非炫燿,我這次總算收到BN 系列Jutta Hipp的三張專輯。爵士觀點來看女性,總是限於docile (and lyrical) performers,而非original creators,這三張專輯可讓我們開發新的視野。
尤其在這張與Zoot Sims 的專輯中,她彷彿陪襯墊底般的鋼琴,被Zoot的強力搖擺感的大管子給強壓下去。表面上而言,Jutta Hipp 淪為打拍子的rhythm section 的邊緣,一種惟惟諾諾的perfunctory 的存在。但你仔細凝聽的話,她將整個樂念,都牢牢鎖在她任意編織出來的音網與諧律之中。
男性=蹻勇的征服者 vs. 女性=抒情的弱者,這套dichotomy,不攻自破。
If we men create, what exactly is our creation? Who created the standard of creation by which we judge what constitutes i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這段來自1872年版的布魯克納第二 Adagio,約早了馬勒第九慢板 40 年。情緒強度不次於馬九,語彙上卻大腳踢開了Brahms,也比馬勒更接近當代音樂所常用的休止、音塊書寫。 這是所有 Bruckner 交響曲中,淡白卻最銘感五內的慢板。Feierlich, etwas...
-
你的德奧作曲家CD,佔了你的收藏的七八成以上? 你喜歡樂評裏,襂入崇高、精準、深度、孤獨、主義、結構性、精神性等字眼? 你瘋狂收集柏林、維也納、德勒斯登、萊比錫等樂團的"德奧之聲...
-
感謝各位朋友的關切與留言,新腦已經到位,但身子卻累壞了,得了重感冒。而且是,全家一同淪陷。 喉嚨痛的當下,還有點感謝敲鍵盤不用「出聲」,可以少挨些疼痛。 醫生囑咐我最好不要超過11 點睡。待我稍作休養生息,再來與大家五四三。
Very interesting... as always! Cheers from -Switzerlan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