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 星期三

EMI的特價活動(之碟對諜)

monte.jpg
又去敗到一堆Blue Note日版,以及以下的古典好物。可怕的是,我去的地方,好像有許多收藏家躲在我後面收片,才不到半天的時間,回頭一瞧,想收的片就不見蹤跡。

Bach: Mass in b (Celibidache)
Part: Pro and Contra (Estonian National Orchestra/ Paavo Jarvi)
Strauss: Opera Scenes and Lieder (Dessay/Pappano)
Mozart: Nozze di Figaro (Giullini)
Handel: Arcadian Duets (Le Concert d'Astree/ Haim)
Monteverdi: Combattimento (same as above)

EMI的台灣代理是要換人做做看了嗎? 怎會用這種殺雞取卵的花招?

以前用正常價格買的人,好像都被擺了一道....

2007年2月24日 星期六

EMI的特價活動update

shostakovich.jpg
昨天去了車站附近的一些唱片行和信義誠品, 大多數的EMI特價都被掃的差不多了, 尤其Bluenote1500系列, 幾近斷貨。看來識貨的爵士樂迷還真不少。

不過還好撈到了Rattle的Shostakovich交響曲, 還有古諾的「羅密歐與茱麗葉」(Plasson)。根據誠品官方說法, 年後或許有機會再度進貨, 是真是假, 我們拭目以待。

今年過年可說是Bluenote之年, 多虧了這次特價, 重新再認識bebop, free jazz, soul & funk 種種樂風, 拼湊出更完整的族譜。另一個收穫是重新發掘到Stanley Turrentine這位tenor sax好手的靈魂樂groove與藍的過剩的melancholia。如果你還找得到的話, 與 Three Sounds合作的Blue Hour 2cd這套, 是非常勾魂的入門磚。

2007年2月21日 星期三

台灣EMI的詭異特價活動

jenkins.jpg
thad.jpg








過年前後,各大唱片行突然出現許多EMI的199特價花車,不知有什麼隱情內幕在後面。其中最為可觀,也最讓之前買過的人搥胸頓足的,就是Blue Note 1500日版系列。

總共陸續補了20多張,其中多是國際版尚未發過,或是令人厭惡的Copy Controlled的亞洲版曾出過沒買的,加上John Coltrane 的Blue Train 和Bill Charlap 的Stardust 這兩張SACD。古典部分,只收得 Rattle 的梅湘最後大作「來自彼岸的靈光」和Charpentier的合唱作品。

你在這次EMI的特價活動裏掃到了什麼?

過年過到一半,順便跟大家拜個晚年。Happy listening!

2007年2月13日 星期二

情人節個人點唱機

polini.jpg
如果看倌們喜歡啥獨特的選擇,來度過今天,請留言。算是個人一些off the beaten path的選擇,不按順序:

1. Brahms op. 8 Piano Trio 慢板
2. Beethoven 悲愴慢板
3. Schumann Fantasie op. 17 第一樂章
4. Janacek String Quartet no. 2
5. How blue can you get/ BB King
6.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 慢板(絶對是努娃版)
7. Fool (if you think it's over)/ Chris Rea
8. Takemitsu 「他人之顏」圓舞曲
9.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7 op. 90 第二樂章

最後壓軸:
3. There's a Small Hotel /Chet Baker

2007年2月12日 星期一

Primrose的Amati魅力

viola.gif
用Primrose用過的Amati拉奏他的改編曲,會是怎樣的光景?

Naxos 的這張傑作,可說是去年新錄音的一個大highlight。這把琴1600年左右製作的Amati琴,曾被Primrose 遺棄過,後來經過指揮Sawallisch 的斡旋,落入費城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Roberto Diaz,也即是本片的主角手中。期間經過一次的大修復工程,改善了某個音域的嚎叫,與projection不足問題,才漸達到一個趨近完美的境界。

這些Primrose巧手改編過的曲子,經過Diaz 的精心整體設計與這把名琴的加持,在中提琴原本黯啞的基調上,鍍上一層寶石般的sheen。這樣的「貴氣」,實然帶有dignity 的尊貴。也不禁納悶,為何這些曲子要等到Naxos 廠牌的慧眼,才得以首次重見天日。

2007年2月11日 星期日

Musik No. 5 內容預告

Mingus 在本期的Musik 寫了一篇「2006 年古典唱片趨勢回顧 」(著重於新錄音部分) 的稿,,在此分享一下綱要。

一、 莫札特250年誕辰紀念的光環獨大
二、 Naxos 與Reissues 的賤價大拍賣的邊際遞減效應
三、 持續仰賴大師的招牌與票房指數
四、 古樂版圖的聲勢壯大
五、 大樂團錄音發行的自力救濟
六、 近代曲目接受度的提升

2007年2月10日 星期六

幾乎被遺忘的Riccardo

RiccardoMuti.jpg
Muti應該是當今義大利指揮裏最被唱片界打入冷宮的一位大師,如果還有人把他當大師的話。

雖然他仍持續與維也納愛樂、紐約愛樂等天團合作,歌劇領域上也持續活躍中(包括去年薩爾茲堡的魔笛)。但是,近年唱片成績方面幾乎是掛零。這位得過Cantelli大賞,掌過愛樂、費城愛樂、客座過柏林與維也納愛樂的指揮,唱片的世界裏,好像人間蒸發一般地消聲匿跡。比起驟逝的Sinopoli,與垂垂老矣的Abbado,或新紅得Chailly來說,Muti 的「晚景悽涼」, 可不是一般的慘。新片的發行不用說,市面上還找的到不少他的錄音,但多數是低價版,以前高中價版的片子,也多半不再重新發行。

就我個人而言,他的義大利歌劇絕對是上品之作,Verdi 與Puccini就不用說,罕見的Cherubini 與 Spontini 更是鏗鏘有力的熱血之作。分別與愛樂和費城合作的Schumann 與Scriabin的兩套交響曲,是以浪漫語言為起始點的魅炫演繹,尤其是後者將Scriabin的迷幻魔性與沉溺呈現得淋漓盡致。舉例而言,Scriabin 交響曲第二的慢板,我想不出有誰能將這「言情晃動式的瑰麗」表現地更好。

2005年,由他帶領重振雄風的La Scala ,最後選擇逼迫他下臺,算是Muti一生中的奇恥大辱。New York Times曾指出,Muti被與他共事過的團員和歌手稱為是「難搞的大師」(high-maintenance maestro)。他的難以相處,是否是他音樂生涯與唱片合約上,最大的致命傷。

或許還沒到蓋棺論定的時候,但不知當 Muti 從世上消失之後,會不會有人真心懷念他,會不會落到連個紀念小全集都沒有的下場?

2007年2月5日 星期一

Oistrakh等待的側影

dv.jpg
這張法國的音樂檔案狂Bruno Monsaingeon 心血之作的DVD,有大衛最早錄影的1937年的愛之悲,有讓大衛迷拼死以求的克羅采第一樂章的東京排演片段,更有Brahms, Tchaikovsky, Sibelius三大協奏曲的實況錄影。

可是,為何我最深的印象,總是卡在Brahms協奏曲冒頭,遠鏡頭中Rozhdestvensky指揮樂團的tutti中,畫面左下角Oistrakh等待他的solo entry的側影? 他時而望向樂團,時而靜靜凝聽,晚年大師的這一時刻瞬間,在想些什麼? 要哪個 timing 點,切入樂團大布的音網? 晚餐? 之前排練的一些cues?抑或跟黑壓壓的群眾神合的meditation?

另外納悶的是,布拉姆斯為何寫了那麼長的樂團序奏? 這等待的時間,獨奏家們都各自進入怎樣的「神遊」狀態?

2007年2月3日 星期六

張漢娜的新錄音Romance

hana.gif
這封面中,溫香軟玉的丰姿,令人驚艷。

通常我是不吃美女牌或 Romance 這類的跨界風這套的人。但以張漢娜最近在Shostakovich專輯裏,極為「音樂性」的整體設計與表現,實在讓人對這張三月左右要發的Romance有許多遐想和期待啊。

曲目包括:Glazonov 的 Melody,Saint-Saen 的激情的快板,Dvorak 的Rondo,Tchaikovsky的如歌的行板,Lalo的協奏曲,和Casals改編的白鳥之歌。伴奏是老搭檔 Pappano 與他的子弟兵羅馬聖切西利亞音樂院管弦樂團(Orchestra of the Accademia di Santa Cecilia),默契上,有一定的品質保證。

"For the most part, it took care of business"

gerry













這句話,被用來形容 Jon Eardley 這位小喇叭手身上。他是1954年Chet Baker 離開Gerry Mulligan Quartet 之後的替代人選,此話可粗略翻成:「大體上來說, 尚能交差了事。」

大部分的人,應該不會希望得到這樣的一種評價吧? 彷彿自己沒有存在感一般,可有可無。

以最近的心境而言,音響也是,音樂也是,生命也是,能夠四平八穩地「交差了事」,反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與其事事爭鋒、求完美、 求過剩的individuality,不如試著去看待「處待現有」這件事的珍貴性與獨特。

回到這張英國Giant Step Records發的怪碟,你問我Jon Eardley 在這的表現,比起Chet Baker 如何? 我覺得,Gerry Mulligan這時期的低調之美及側重編曲結構而言,Baker 藏不住的星辰氣質,可是讓這個團的氣質過熱了點。

Eardley的「交差了事」的調調,配上Mulligan的在編曲和整團音色的「不打誑語」,剛好。

Horizontal式的重複美學

soko.jpg
忘了在哪聽過的,「舒伯特的曲子,總是美的無盡重複,當你瀕臨厭煩之際,曲子才嘎然而止」。他的長篇大作,像 f 小調幻想曲、第九交響曲、弦樂五重奏等,總是留連在某些美麗句子,忘了離開,直到我們不再願意負荷一再重來的侵襲,才容許我們稍稍一吐悶氣。

Sokolov 彈的D. 960奏鳴曲,沒有讓我們觀察到「重複」之中的細微轉化或豁然昇華,而是讓我們回到一塊塊相似積木的原點。我們與它相遇,再次相遇,反芻咀嚼它的美,與它胃液般的酸苦之兩極 。其他的大師,可能帶你往上翱翔,甚至昇華,Sokolov 讓你在horizontal plane上不斷回顧撞擊。

許多人把挑戰後期Beethoven奏鳴曲,比喻成攀登Everest山峰。為何此一暗喻,鮮少人用在Schubert上,好像有點明白了。處理Beethoven 是accumulation 與可攀性「vertical 高度」的問題。對應Schubert,卻是反覆但互相抵銷「歸零」的能量。Sokolov版的成就,在於彰顯Schubert獨樹一格的nothingness,西西弗斯式的非荒謬性、必然性。

Schubert 適合被虐狂,Beethoven適合有支配慾的虐待狂,Schumann則寫給躁鬱及失語症者。水平、垂直、上下左右跳躍,你同意嗎?

2007年2月2日 星期五

孤舟簑笠翁:Boshnyakovich的蕭邦

Bosh.jpg
本來是要介紹Boshnyakovich的蕭邦夜曲集或柴可夫斯基的「季節」,沒想到「舟歌」一放,心便止不住要隨這舟子飄浪而去。

這樣有安全感地被搖晃著是幸福的,一路搖到Marzukas去,踉蹌未減,倒有些茶醉的味道了。

Boshnyakovich這位先後受教於Igumnov與Neuhaus俄國鋼琴兩大門戶的大師的蕭邦,遠離 Rubinstein的秀逸工整,沒有沙龍煙花味,也有些「色彩不足」的缺憾。來自本質上韻腳錯置,結合精妙的superbly-judged rubato,產生一種遊刃有餘的玄妙感與歌唱性。

如果你喜歡Francois的微醺,你一定要聽聽看這有凌波微步功夫的怪老頭的「舟歌」。它收在Denon俄國鋼琴家第三彈裏,有鋪貨的店家不多,但值得你踏雪一尋芳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