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2日 星期二

令人好奇的馬勒第八

mahler 8.jpg
美國的音響雜誌Stereophile 有時會出現一些對台灣主流觀點來說,匪夷所思的評論。他們不迷信大師,沒有非德奧法不夠格的偏見,也不對某些樂團或廠牌有過度死忠崇拜的傾向。不管你贊成與否,這是可以攻錯的他山之石。

七月份的Recording of the Month,樂評者Robert Levine給了這個版本的馬勒第八許多捧上天的稱讚,說他超越了EMI 的Tennstedt,這CD 不是新的Rattle或Nagano大廠錄音,甚至也不是SACD或DVD-Audio等發燒錄音,而是許多人不放在眼裡的Wit 加Warsaw National Philharmonic Choir & Orchestra 在Naxos這個組合。

Levine 歸納出幾個特點:1) 不像有些數位錄音(以Tilson Thomas 的馬勒第三為例),過分強調單獨樂器或聲部的「特寫」(spotlighting),而是有整塊肌理的seeming effortlessness。 2)錄音捕捉到這個作品的龐大與鉅細靡遺,包括舞台後的銅管群、管風琴、合唱群的對位細節。 3)弱音及微動態(microdynamic)的呈現。例如,在第二部開頭,似乎從月球表面傳來的中多重的極弱音,鈸的輕擊、高音部弦樂的顫音,以及接連而來的低音弦樂撥奏。

事實上,在讚揚Wit 的中道與內在力道的同時,他還順道批了Nagano 的過度肉麻的官能性(overt, almost embarrassing sensuality) 和 Simon Rattle 包裝膚淺論點的狂飆張力(whip-smart "tension") 。

我不知Naxos 是否給了Stereophile什麼好處,Levine的最後評語是: 'I own seven recordings of this work, and I now feel as if this one is enough. It isn't missing a thing."

話說回來,The Absolute Sound 和台灣的音響論壇不也推薦了一些Naxos 的唱碟? 最少在錄音方面,這些音響雜誌不可能隨意自砸招牌吧?

無論這個錄音演出是否真有那麼神奇,我是會去找來聽聽的。至少至少,你可以試著探究出某種美國觀點的音響及音樂理念。

2 則留言:

  1. Some magazines in Hong Kong also recommended this version. I got to find it and see whether it is good.

    回覆刪除
  2. Unfortunately, as of today, this Naxos set is still not available in Taiwan.
    You're more than welcome to report how it is when you get hold of it.
    找到後, 歡迎共享你聆聽的心得!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