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的樂評認為Boulez 指揮的法國音樂,在錄音及詮釋上,DG 都遠勝過CBS。
Boulez 的CBS 的cd轉錄,或許是罪魁禍首。LP上來聽的話,早期Boulez 的凜冽與點描(Pointillistic)技法就發揮的淋漓盡致,那種從黑幕背後黜然延伸出的風景,令人回味再三。90年代 的DG版Ravel 在我看來,可能多了些人的體溫,及樂團的超技。但是,若要尋人味的話,我就去直接找Barbirolli, Giulini, 甚至Karajan算了。
日前剛重發的低價版Sony 4cd-set,把早期的Boulez 指揮 Ravel 之聲,近乎全數收錄(也包括了Entremont 彈的左手協奏曲)。要領略Boulez 的瘦到只剩骨架,冷到去了人的體味的現代音樂法式神韻,就趁早珍藏吧。
早期的Boulez 是寒冷又類比的,充滿contradictions,一片遠望的evocative 的寒帶林。跟冰箱是相反的,此時的Boulez 音樂哲學,外面是冷的,但裡頭溢滿溫熱的曲子的 ebbs and flows。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