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那天來了個電子郵件,關於馬勒。他的兩個結論:一、單一指揮的馬勒,最好要整套聽;二、買馬勒唱片頗傷荷包。
我大致同意這兩個想法,也連帶觸動了最近對馬勒的一連串感受。對我而言,這兩個結論其實是連在一起的。
你面對唱片行架上一整套馬勒,又要價不斐時,得先看看自己當時的口袋深度。常常在整套帶進門前,你會搞個一夜情,先試個一首,看看是謝謝再聯絡,還是企望何日君再來。
有些指揮,沒有錄製全套,即便你對他表現有多滿意,最多也只有幾次一夜情的份,比如Barbirolli, Kletzki。Bychkov 與柯隆西德廣播演錄俱優的第三號,也就僅此一彈。有些指揮表現不穩定,隨著當天的狀況起伏,單獨憑一兩晚一兩首,你看不出他的big picture、全面性設計 、對馬勒世界勾勒的完整 vision,容易錯殺忠良。比如 Bernstein, Tennstedt。
有些指揮,在你遇見他的時間點上,已經只有包裹表決的選項,像是James Levine。目前他缺二、八號的 RCA 不全集,只有盒裝一套明媒正娶的份。雖然有些樂評媒人們早警告過你,你也老有不安的預感,帶進門,褪下嫁衣掀起了蓋頭,發現他是個胸毛不整、穿著紅內褲的大老粗那一刻,還是不免別頭嘆息。
好吧好吧,Levine 這套事實上沒有那麼糟,只是有些地方太像好萊塢電影配樂,我難掩一種「辜負自己與對方時間青春」的失望。
每個 metaphor 都有它的極限,以及不符合你想比喻的事物之處。但是,與馬勒指揮一夜情這個比喻,用在Abbado 第二次的柏林愛樂第四號唱片身上,卻是再貼切不過了。
向來表現非常穩定、體貼的熟男紳士,今天進了小奢舒適的大飯店,所有的舉止 happenings 都遠超過你事前想像。當你覺得這美妙良宵沒有止境,正要唱起蝴蝶夫人的「美好的一日」之時,突然傳來了一串掩鼻不及的響屁。
我說的,就是最後一個樂章!濃妝豔抹的 Fleming 女高音,開始粗鄙地揉捏所有的樂句。原本置身於超脫天堂,飄飄然的你,一瞬間,被打入了火焰狂囂的地獄!這是「歌劇式的」(operatic) 這個詞定義裏,最糟的一種狀況! (即便此刻,Abbado 與柏林愛樂的伴奏仍是水準之上的。)
這首天堂之歌,經歷了三個樂章的美好,你願意接受那最後反高潮的耳膜虐待嗎?這樣委曲「求全」的妥協,是必要的嗎?
我已經聽了三次了,在讚嘆前三樂章之格局與樂團之秀美後,還是帶著恐懼,不知如何面對即將張牙舞爪而來的最後折磨。是要眼睛一閉忍過去,還是按 stop 鍵,閹掉這首交響曲結構與情緒上關鍵的最後一章?
你呢?
但我覺得Fleming唱補白的貝爾格就對味了
回覆刪除轉到 Berg 早期歌曲時,是覺得稍稍挽回頹勢。就像她的 Dutilleux 演唱,即是我唯一能接受的 Fleming。
回覆刪除只是,Berg 這些七首精巧的 miniatures,心裡卻另有所屬啊。特別是Juliane Banse 的ECM版。
mingus這個推坑,讓我考慮再三都沒購入此張唱片的想法打破了!!
回覆刪除找一天來把這張買回來!
哇哈哈哈哈~~我雖沒聽卻可完全明白。
回覆刪除要是列個「小心有雷!」的古典樂女歌手清單,以Fleming在2000年以後錄製的專輯中之表現,一定會在這上面,跟Cecilia Bartholy一樣,被編到「只剩音量」的這個區塊。
我想問,如果一夜情的對象表現如此差強人意,你竟然還要一夜三次?這到底是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到可以扭轉乾坤,還是對於對象寬容到願意犧牲睡眠?所以最後問題的答案,如果我是你,我會按stop,然後接上滿意的馬勒四之四;但前提是Fleming的一夜情只會來一次。
回覆刪除然後聽馬勒還有一個弔詭,如果不滿意某指揮的馬勒第幾,未必會死心,通常還會想「那我想再試試他的另張馬勒」(這種情況很少出現在其他作曲家,如果我覺得某人指揮的貝多芬或莫札特不好,大概其他我也不會想買);因為幾乎不太可能出現一個指揮的馬勒一到10.1全部都讓人買單,你總是對A指揮的某幾首馬勒非常滿意,其他幾首感覺平平,同樣狀況又出現在B指揮身上,但是A和B又絕對不會重複,然後每個指揮從現場到錄音室配上不同樂團,出現無限多種馬勒組合,既傷腦筋又傷荷包。好比Kubelic,他就有兩套馬勒,阿巴多至少兩套,伯恩斯坦有N套!每個指揮都至少來個兩套,外加現場,現在還有藍光(因為馬勒也好看),簡直是.....錢坑。難怪唱片公司也很愛發馬勒全集。
唯一可省之處,是不喜歡的那幾首交響曲,可以完全不碰,好比馬勒第七之於我,一張就夠。但是如果你喜歡的那首讓你覺得普通,通常會繼續試到你死心為止--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那真不如一開始便買全集,省得麻煩又便宜。但衍生出另個問題,哪有那麼多的位子去供養馬勒全集?我覺得貝多芬全集有個兩三套就可以滿足,最多不超過五套,但是馬勒全集便感覺看不到盡頭,因為每個版本很難預測,就會好奇,好奇當然就會想買。
難解的經濟問題。
然後我好奇你有多少套馬勒交響曲?哈哈
話說現代青壯指揮好的馬勒指揮也不少,也不用獨沽一味? XD
回覆刪除糟了,我貝多芬套數遠大於兩三套,雖說我有大羅說貝多芬聽多了會便秘,但是我最近卻是常聽貝多芬,在家哩,這音樂廳來不太吵又有振奮我工作的用處。
回覆刪除馬勒!哼哼!我也有一些,但是這音樂卻算是考音響的,至少聲音不好我不會想聽下去,柏恩斯坦的CBS大家不愛,DG又貴到爆,但是我最近卻覺得CBS也不錯。
我算是最不會變心的,至少馬勒我最愛的一直是第九,而我的第九最愛一直是朱里尼,買全集的慾望就少了點。看來,我還沒進化完全。
Mikeliu 兄:
回覆刪除哈,這四號是我Abbado 二次錄音一直缺的一張,跟你一樣考慮許久,原因就是Fleming。
這次是因為DG 降中價,才決定一賭,沒想到...
你聽完有啥感想,再來聊聊。
Lapi 桑:
是啊,這兩位一直被我拒絕往來。聽古樂常會遇到Bartoli,我卻一張都沒有。
這兩位之前,還有Sutherland 與Kanawa,音色與唱腔會讓我有生理的不快。
Orangebach:
回覆刪除與Fleming 是三夜情,並非同一夜。我心臟不夠強。
說真格的,我並非喜歡妥協忍耐那一型的人。
但同時,我也不喜歡像《科學怪人》裏的主角Victor,到處撿最漂亮的屍塊,認為這樣會拼出最完美的「人」。
把林志玲的長腿,配隋棠的鼻子、誰的眼睛、又另個誰的皮膚,拼出的常就是科學怪人。
之前看一些樂評,說某某交響曲,第一樂章要聽貝姆,第二樂章福特萬格勒幾年版,第三樂章又要Klemperer的,我可瞭解想法,卻打心眼無法接受這種切割畫布的任性說法。
難道你不爽某人的畫作或是某部電影,會要東切西割、南拼北貼地自行湊成一隻怪物嗎?
對我而言,許多事,尤其是藝術與風格,是包裹表決的。所以,我只能將這次Abbabo的演出視為一個整體。可以按stop,不願同一晚退房另尋另個伴。
Abbado 馬四有另個藍光版,是拉圖老婆女高音Kožená。但對她一樣信心不足。
說到這,對於某種票房考量作法真是深惡痛絕。古典的聲樂組合,不該像是NHK 的紅白對抗,將當時當紅藝人草草送作堆同台,不管他們是否適合曲子、適合一起,能否有chemistry(尤其是歌劇卡司)。
最後簡答我有幾套馬勒全集,事實上不多。Bernstein(CBS/Sony), Kubelik, Bertini, Tennstedt, Boulez。
其他的像 Chailly, Sinopoli, Kubelik (Audite), Mitropoulos 有多張但不全,也沒有覺得可惜。
現階段,沒有第二、五、六我會活得好好地。最迷戀、想知道曲子所有詮釋可能的,是第三、第四,其次是第一與第八。
Arwen 兄:
回覆刪除我近來瘋狂聽了不少Beethoven 弦樂四重奏。最近跟你一樣需要振奮,在他的室內樂(而非管弦樂)特別可以得到。
從Budapest 的mono 到stereo,到 Vegh, Alban Berg, Talich 這組80年代三巨頭,到最超技炙熱的Emerson。好在沒有解便問題。
關於CBS,真的沒有大家想像地糟,只要有像你家像樣的喇叭,可以很有樂器質感的。
這次被我的Budapest stereo舊版CD的四把弦樂器分離度與形體感嚇到了(也包括他們的Debussy Ravel Quartet)。要是黑膠,會更上天堂吧?
你那有沒有得聽?
Mingus兄
回覆刪除想請教一下您對Kubelik Mahler DG 和 Audite版的看法? 從前面的回應感覺上您是認為DG版應已足夠,我自己兩版都沒有,但有考慮購買其中一版.謝謝.
Orangebach,
回覆刪除很好奇您會選哪幾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不太好選耶!
現在全套馬勒交響曲其實沒太貴,有時和貝多芬交響曲差不多一樣錢,即便最近發行的RCO藍光版售價也低於50歐元.這是要鼓勵大家多聽馬樂嗎?
抱歉打錯了,是馬勒.
回覆刪除現在大家一聽到"馬"都不太樂,不管是白馬或黑馬.即便聽完馬勒大概也很少有人會覺得他的音樂是快樂的.
先買DG 那套就可以,除了大地之歌與「續貂完整版」 十號之外都全了。
回覆刪除如果日後對Audite 那套以現場為主錄音有興趣,該廠的年度sampler 有出過1, 5, 9 三首的廉價版。
Audite 版,多了大地之歌,但少了DG 版個人深覺最精采的四號。
續貂Audite,因為前陣子剛好做了點研究。這個系列跨越的年代很長,從67到82,如果有興趣,我建議找晚期的幾張來聽,像79年的一號,82年的二號,81年的五號。其他的我不敢多說,但我覺得Audite的一號比DG的強烈許多。另一個考量點是馬勒交響曲現場和錄音室的差別,主觀來說,我覺得1, 2, 9的現場有可能會有魔力發生,但某些號數,像4, 7, 8,我猜差異大概沒那麼大。
回覆刪除我有三套貝多芬:福特萬格勒,卡拉揚和夏伊(萊比錫布商),另有多張第九。
回覆刪除貝多芬我有的算相當少,除非有特殊因緣際會,否則這些大概就足夠在不同情境下聽了。
這前提是對版本比較沒有特別偏好,對收藏也不甚有耐心,所以夠用就好是主要原則。
Val 兄:
回覆刪除Audite 這套我有1,3,5,9。聽感大致上與你相同,錄音時間與DG 相隔越久的越有活生的感覺。
9 號 live 仍是小別,而非永別。這樣的詮釋同樣有其魅力。
3 號雖然是與DG 同時期作品,詮釋沒差太大。但是現場的新鮮氛圍與變化,依然值得喜歡此曲的樂迷收藏。DG 與 Audite 版接連著聽,會更聽到Kubelik 在這首「構成世界」(world-forming)超長交響曲之功夫。
Orangebach:
回覆刪除Beethoven 每個人的劑量需要不同。
比起交響曲,我對他的鋼琴奏鳴曲與弦樂四重奏這些光譜更廣、橫跨發展弧度更長的版本需要較大。
新年快樂!
回覆刪除謝謝又一年的支持,來年也請多多指教。
唉唉,您太客氣了。
回覆刪除也請你拼跨年要保暖,來年繼續指教。
grateful for another year of good blog-reading.
回覆刪除happy new year to you and your family!
Thank you for your continuing support.
回覆刪除May you have a peaceful and prosperous new year!
"每個metaphor 都有它的極限,以及不符合你想比喻事物之處。"
回覆刪除Well said. Metaphor, by definition, has its limitation and is never be the same thing!
很有趣的比喻.
另,我最近幾年也比較偏向用貝多芬的室內樂"療預,"原來吾道不孤.
新年快樂! 請繼續分享~
也祝你有美好的一年。
回覆刪除在貝先生的一些室內樂中(string quartets, Archduke trio, Kreutzer sonata等),常是安撫「紊亂世界中的紊亂自己」的自我 talk therapy。
有時嫌他説教不倦,但有中心的重錨,是現代人不時要嚮往的。
Kožená的馬勒四號, 感覺唱的太重了, 味道很不搭。
回覆刪除唱歌劇出身的diva,在此曲的聲線音色多半太重太油。
回覆刪除不過,唱的太輕,太幼嫩的也不對,像上面提的Erdmann 或是伯恩斯坦的男童聲版。
不知若用 countertemor,會是如何?
真的很吊詭, 一個不小心就買了近30張馬二啊.
回覆刪除這不是與馬勒的一夜情,可真是夜夜夜狂啊。
回覆刪除30次復活,哇,給你按個大讚!
請問有沒有人聽遇過Armin Jordan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