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中不同曲目的搭配,是一門玄妙的學問,甚至比雜誌的文章先後或廣告左右頁排序,比海鮮是否要搭白酒之抉擇更為重要。
到底要取鴛鴦鍋的反差感,親子丼的基因和諧感,還是「外不應裏合」的出奇致勝,考驗唱片製作者的功力問題,也是聆樂者的修業課題。
以兩組曲目,不同作曲家所搭成的「1+1」為主題來談。黑膠唱片長度約一小時上下,CD 可達 80 分鐘,一張唱片不可能讓貝九配上馬勒九。長度上能夠獨撐全場的,便不需也無法一山二虎,這是先決的先天條件。
先來回顧上世紀古典唱片中,榮登芭辣「鐵兩角」組合排行榜前幾名:
1. Schumann 與 Grieg 的鋼琴協奏曲:叫他第一名,同流著 a 小調的血液,秤不離錘,永結同心的春嬌與志明。
2. Debussy 與 Ravel 的弦樂四重奏:拜CD與黑膠長度差別之賜,最近趨勢是搞小三,加上一首湊起來長度不會破表的短曲Dutilleux ‘Ainsi la nuit',例如 EMI 的Belcea、Channel 廠的The Orpheus、HM 廠的Arcanto 這三團四重奏。
3. Tchaikovsky 與 Mendelssohn 小提琴協奏曲:曲目搭配的排行中,難得國度與曲子調性不同的「遠距離戀愛」。
4. Prokofiev 與 Shostakovitch 大提琴奏鳴曲:前者光明磊落的C大調,後者陰酸鬱結、安魂曲般的d 小調。反差是夠大,配來是否琴瑟和鳴,就見人見智了。我自己是覺得,以曲風而言,這兩位同鄉一直是「距離最近的陌生人」。
大家應該發現到了,作曲家只有單獨一首的孤男寡女,最適合配對。兩個恰恰好的蕭邦兩首剛協,Prokofiev, Shostakovitch 的兩首小協,兄弟老大老二基因相同,排排坐在一起的機會自然居多。
無論是就藝術或商業而言,新時代的先兆,便是挑戰過去的配對邏輯。目前想到,深覺最有創意,也make sense 的幾個唱片絕配:
1. Brahms 與 Berg Violin concerto (Capuçon, Virgin 廠):許多研究與評論提到Brahms 與新維也納樂派的血緣,為何之前沒人把這兩首深情濫情協奏曲喬在一起過?
2. Bach 與 Boulez 的鍵盤曲(David Fray, Virgin 廠):兩位「音樂之父」的數學方程式比較作。
3. Mozart 24 號& Schoenberg op. 42 兩首鋼琴協奏曲:黑膠史的奇蹟,"Mr. Gould"(要用Agent Smith 的嘴臉口氣來發音)的傑作!我十分好奇,黑膠時期的愛樂者第一次看到這個組合時,第一個當下反應。據顧先生自己的解釋,前者後者分別佔據「走入」和「走出」浪漫化的 grand piano concerto 曲式的關鍵歷史位置。
你覺得光聽到就快吐的唱片芭辣情侶 ( coupling cliché) 是哪幾對呢?新奇卻太過無厘頭的怨偶是?
怪得有理的(不管有人嘗試過與否),又是哪些?
How about Mozart's Requiem + Stravinsky's Les Noces?
回覆刪除日本Dreamlife發行,Kegel指揮RSO Leipzig,有意思吧?
葬禮/婚禮,死/生,傳統/現代,還有比這反差還大的嗎?
這個我喜歡!
回覆刪除感謝片林高手提供這樣有創意的組合。
Kegel 的片我有強烈興趣,這兩個曲目沒在我所知的K 的discography 裏頭。
完全沒聽過Dreamlife 廠,不知要去哪找,錄音會不會很風衣?
呵呵,竟然能被遍覽眾樂且見解獨到的Mingus封為「片林高手」,真讓人飄飄然也!
回覆刪除這片CD我當初是在日本HMV網站買到的,是列為Dreamlife的German Traditional Conductors Vol.12。
剛剛在HMV查了一下,現在似乎缺貨,所以沒看到。
其他日本網站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得到。
1955&56的錄音,當初應該是廣播錄音,所以音質相當好(以MONO來講),不用擔心風衣版的問題。
至於演奏則是典型Kegel壯年時期之聲:氣勢大開大闔,合唱咬字清晰充滿戲劇性,但表情又很細膩(聽過他指揮的合唱曲目應該會有同感)。經典的聽起來很新鮮;現代的則聽來流利酣暢。
組合有趣,演錄亦俱佳。
至於很芭樂的組合:普羅高菲夫「彼得與狼」再加布列頓「青少年管弦入門」。
回覆刪除可以讓上音樂課的小朋友們睡倒遍野吧。
不過,Kegel也錄過,且就是這個配對:
http://www.hmv.co.jp/en/artist_Prokofiev-Sergey-1891-1953_000000000019278/item_Prokofiev-Peter-And-The-Wolf-Britten-The-Young-Person%60s-Guide-To-The-Orchestra_2691145
大師也是有童心的吧...
可惜我與Kegel 的這兩張錄音都失之交臂。列入日後清單,尤其是安魂曲和婚禮這一張。
回覆刪除「合唱咬字清晰充滿戲劇性,但表情又很細膩」,非常同意!這應該是閱歷過許多他的演奏的人,才能得到的結論。
我知道他有不完整版的Mahler 第八片段,好像收在他書中的附錄CD,但完全沒機會聽到。真希望有天有完整的唱片出土!
Hans Werner Henze走了...
回覆刪除有空想寫篇網誌悼念他
嘆。
回覆刪除DG 那套作曲家自己指的交響曲,留在老家。無法立即溫習。
Henze 之死,讓我懷念起不斷期待DG 20世紀中價系列發行的日子。
寫好後,請傳個連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