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一年前開始,我走出 Ali “Farka” Touré 吉他取向藍調的圈圈,陸續多聽了其他西非(尤其是 Mali) 的音樂。慢慢接觸到所謂Griot 這個世襲「遊唱詩人」族群的音樂,其中有深切、有粗曠、有和諧、有衝撞。有些甚至過度地 rough and abrasive,無法跟大多數人推薦。
不像音樂廳裏的 suits and ties formality、總帶著些孤芳自賞態勢的古典樂,某些世界音樂,不膜拜音樂本身,向你demand 的,是一種與其他生命結合共舞的「介入、參與」態度。至少,繞著地球轉,上下交征音樂史,嚐百草採民風,並非我真正的關懷 (儘管表面上看來如此)。
我在此間找到的是:關起門來個人主義的心靈修養可休矣,該開始的是對世界的擁抱。
Youtube 上這段紀錄介紹 Griot 音樂的影片,配上Ablaye Cissoko 像大地搖籃曲的kora 琴,算是最「細緻」的一類,也迫切質問你的「生為何物」的問題。
We have to play and sing and dance to live。一個卑微又無比尊貴的請求。
https://youtu.be/H8awXnnpPvo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