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7日 星期四

隔牆有琴?



「Goldberg variation  title」的圖片搜尋結果


為失眠而苦的伯爵(藝術贊助者+消費聽眾)?背後主宰的大師(全能全知的作曲家)?彈琴的小師 (天才演奏神童)?

此三樣元素,是音樂傳奇神話公式的三位一體,藝術能癒療心靈,藝術家取悅服伺 pamper 他們的聽者大爺 (包括你),好記動人又好賣。

大巴哈的 Goldberg 變奏曲,大家都知曉的說法,是為了伯爵 Keyserlingk 所寫。這位俄國駐 Dresden 大使,因為公務繁重,由凱薩琳大帝而來的壓力過度,飽受失眠之苦。由二十世紀早期灌錄此曲女大鍵琴手Landowska 經手宣傳,廣為流傳的這個「傳奇」,來源是德國作曲家 Forkel 在十九世紀初1802 年所寫的巴哈傳記。

「據說」,他曾與WF 與CPE 巴哈查證過這段傳奇逸事的真實性。不過,即便此事為真,當時兩兄弟並不在Leipzig,拿到法庭上屬 hearsay,無法成為呈堂證供。

即使把故事當作現實好了,曲子實用的「治療功效」到底為何? 助眠乎,醒神乎? 兩種答案,分別走出不同的意趣。

助眠的話,是要解決失眠,比較容易瞭解。醒神的話,要舒解的是失眠所導致的憂鬱。這可能對曲子有所不同的詮釋要求了。

根據 Forkel 的故事版本,伯爵所寄望的其實是後者。他所要的,是一首在失眠的夜裡,能提振精神,舒緩又饒富生氣的曲子。心病般的失眠,或許無藥可治,音樂能做的,只有適時陪伴(並非安撫)清醒的心魂。

上面這個流傳已久的Forkel 紀錄,成為大眾欣賞此曲潛意識的浪漫化故事,事實上相當可疑,非常可能是本來無一物的故事。

翻案的研究顯示,獻給 Keyserlingk 的樂譜,怎會不符合當時的必然慣例,大不敬地「斗膽漏掉」對於伯爵的題獻?再者,並沒有任何伯爵委任此作品的紀錄證據。又者,晚年的Bach,會單純為一個13歲的少年,神速地構造一個大曲?最多,Bach 不過是把印行的樂譜,借花獻佛一番,順道帶給伯爵。視為他系列化鍵盤作的 Clavierübung Series,可能才是曲子的真實定位。

伯爵失眠,藝術能療癒心靈的傳奇故事,恐怕不過是在後世對曲子的一招行銷技倆。放開這個故事吧。不需要人與藝術的社會功能的形象,沒有天才、病症、音樂治療等老掉牙的劇本。這次,脫除了角色干擾的 Bach 作品 、數字、與音樂天啟的關聯。參照一些研究,至少包括以下的原則:

1. 巴哈B A C H,字母上的排列為 2+1+3+8= 14。所有變奏裏的對位 canon 曲式,共有14 個。

2. 主題連變奏,此曲有32個段落。主題的Aria 有32小節。

3. Aria,共有兩段,各有16小節;變奏,也分兩組,各有16個變奏。第16個變奏,以法式序曲(overture) 的形式開頭,清楚劃分另外一半段落的開啟。

4. 著名的第25 變奏,常常被視為這首18世紀超長篇作品之秤陲的中心。也是半音主義之哀嘆。

Bach 作品的數字鐘擺,充滿了精心的規律,對自身 signature的銘記、對神聖事物的嚴謹處理。這樣的狀態,絕不是八卦媒體中穿鑿附會的某某數字魔咒的巧合,而是 Bach 準確施工的必然結果。

對於版本時常挑剔的我,最近對於 Goldberg Variations 這套曲子卻幾近無版不歡。過年前一個晚上,聽的是美國大鍵琴先鋒Kirkpatrick 五零末的版,大而化之。大剌剌的maverick gesture,不夠細緻,但也去卻了此曲過於小巧的沙龍味。

Scott Ross 則是清心寡慾的背手散步,如實如是,我特別喜歡他不過於強調哀怨特質的第 25 變奏。現在聽的是 Robert Hill 的版,整體的規模較小,直接的德國口音,感覺像密室中的傳道。

Goldberg 的傳奇本事,是真是假放一邊,從隔牆的另外一個空間聆聽,的確有種從很接近、又很遙遠地方傳來的感覺,半夢半醒,潛意識的「另一個房間」的感覺。將耳機卸下,掛在頸上,喧囂中的寧靜,不小心又聽到極小聲的針針鏦鏦,有如音樂就在體內的感覺。

不管是助眠或提神,抑或是與神、數字、天律或宇宙的對話冥想,或沒有故事的故事,隔牆傳來的變奏,對位格律的破格,各各說著情緒的話語,在我的睡與醒之間,在平行的諸多世界裏穿插來去。

想著想著:「對位與變奏,實為兩種不同的巴洛克音樂風格走向。變奏,代表的是巴洛克的自由精神,monophonic;對位,是巴洛克的嚴格語彙,polyphonic。」

「Bach 將原本單聲部、自由的曲式,穿套上嚴謹的織錦外衣。主題,包進變奏裏,卻只有低音變化上的串連。不像Mozart 的變奏,主題的輪廓總是清晰。」

「隨著曲子的開展,越發複雜的和聲行徑(直向發展),竟成為變奏曲(橫向發展) 的依循軌跡。」

「黑珍珠變奏(另一個來自 Landowska 的故事),讓人昏昏欲睡,尤其是Mr. Gould 的版。」

「最後的aria 回觀又恍如隔世般喚醒我:鄉音無改鬢毛催」

點點點....點點點。

我的點點點 Goldberg 隨想,比不上虛構的 Goldberg 傳奇。然而,每個人無須仰賴別人的單一神話故事。與藝術關係的劇本,自己來創作挖墾,在不同的時空,反覆多線來寫最佳。

(寫於兔年前三日間)

3 則留言:

  1. 兄可以依此寫篇論文喔!講述音樂與行銷,就像我前一陣子見識的宗教與資本主義的連結。

    不過我看是寫一本郭德堡密碼,一解我等苦為稻粱謀的境遇。

    回覆刪除
  2. >>郭德堡密碼

    快寫!我預約一本 :D

    回覆刪除
  3. 聽來會是滿有票房的推理小說。

    可惜,以我的文筆與時間,應該會非常難產。

    看有沒有人要來挑戰,比如說....最近勤於小說寫作的阿聞兄。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