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Sandor 的Prokofiev 鋼琴奏鳴曲
這次直接給結論。Sandor 的Prokofiev 鋼琴奏鳴曲全集(Vox),其整體呈現,具有以下的長處:
1. 野性能量與結構自身之間的平衡點,文與直之兼顧,抓的很適切。不會粗魯到讓曲子的架構崩解,也不會犧牲該有的頑固與衝勁。
2. 不機器化,具音樂性,歷盡風帆的洗練(sophistication)。與他的Bartok 一樣,在最粗野的地方,仍保有一種不過度抽象的活力與如優雅的歌唱性。Prokofiev 的難處,第一,要拋出該有的撒野與edginess(第三號的bravura 段落),第二,尤其在早期1910、20年代作品裡,機器般的超技裡,又要讓超技聽來不只是炫技的打擊樂器,而能體現「機器時代」的異化情感之矛盾特質(第四號開頭樂章,像是受驚嚇小孩般的懼慎與遲疑)。單就這兩點的完成度來看,Sandor 版可佔有此曲目經典地位之一席。
3. 全面性與風格的統整流順。俄國大師團(Richter、Gilels、Horowitz) 的成就,主要集中於後面6到9號的四首中長篇作品,他們戲劇性地凸顯了各樂章 grotesque 之特色。在他們的指下,Prokofiev 是全然古怪扭曲的、天馬行空的。Sandor 的「以德服眾」,在當今以 cult of personality 當道的樂界,是吃了悶虧的。事實上,他精準自然地攫取了Prokofiev 全套奏鳴曲里程碑似的豐富光譜。第1 到 5 號奏鳴曲較短篇幅作品的表現,在顯示其觸技曲般的eccentricity 的同時,也帶出Prokofiev 樂念之清澄通透,以及表達情感中較為「鋼鐵其外,溫熱其中」親切的部份 (尤其是在第六號,從頭就可感受到的20年代巴黎Poulenc風)。
Sandor 在Vox 廠,還留下兩張一套的 Prokofiev「小曲集」,同樣精彩,也另有較於「工整」的奏鳴曲式規矩之外,充滿 flight of fancy 的百花齊放面向,也讓 Sandor 有更多發揮的空間。其中的highlights 為,Toccata 失速前的光芒,尖酸但不過度苛刻刺耳的 Sarcasms,古怪中有溫度的 Old Grandmother's Tales等等。
化繁為簡下的泰然自若 (streamlined poise), 是Sandor 演奏Bartok 與Prokofiev 鋼琴樂的一個主要強項,而在這兩位鋼琴家/作曲家的詮釋典範中,又是較為珍貴難尋的。
至於最近剛出品的Sandor 彈奏「Bartok 改編巴洛克」,則是另一個饒富意味的混血實驗,等梗成熟了再來談。
以下是Sandor 彈的 Prokofiev op. 11 觸技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老大,只給結論的文章難度比甚麼都有的文章高些。
回覆刪除Sandor的確也讓我很驚艷。可是我在想,二十世紀初期的鋼琴家,或許或多或少都有化繁為簡的古典風範,但沒想到這種風範放在近代音樂那麼均衡。
我覺得普羅高菲夫的特質,或者說私心自愛普羅高菲夫之處在於他其實相當古典。以鋼琴來說,把他兩首旋律拆開來聽,經常都是優雅而古典的旋律線,但合起來,就出現你所說的奇型怪狀的樣子。這個相當神秘。
的確多數鋼琴家一遇上普羅高菲夫都卯起來要完成grotesque的部分,容易忽略其中古典的樣貌,所以聽起來冷冰冰硬梆梆的吧。
我覺得Sandor是少數能夠掌握普羅高菲夫古典精神的獨特觀點。
Classicism 這個字下的很對。當代音樂中越是揪結難解的毛線球,越是需要抽絲剝繭的古典主義的腦袋與魔手。
回覆刪除Sandor 特別的是,化繁為簡的作法裡,不會過度簡化曲子的複雜度、或閹割曲子的野性與綾角。
例如 1 號與3號的極短篇裡頭,充滿極度濃縮「擁擠」但迷人的旋律與變化迅速的樂念,以及對比反差甚大的動機群的拼湊層次。
適當的梳理,與取捨哪些要搬到前景、哪些要退之其後的 prioritization 是相當必要的。
上面這首op11,你是否聽過普羅高飛夫自己彈的?
回覆刪除http://www.youtube.com/watch?v=AHv919Pn8_w&feature=related
在美國時,收到一張Prokofiev plays Prokofiev,這首好像沒收在裡面。
回覆刪除Youtube 寫的是piano roll,或許不是同一批錄音。個人不是很喜歡 piano roll的「假人」味。
Naxos 已經重發這些30 年代左右的歷史錄音(非piano roll,包括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與 Visions Fugitives 選曲),想瞭解作曲家如何處理(強調節奏的重拍與straightforward的古典手法),可以參考一下。
感謝告知消息。
聲音或多或少都會失真,可能不足採信。但除去聲音,我覺得有趣的是他的觀點。
回覆刪除這首曲子他彈得比後世鋼琴家慢上許多,一般多在四分鐘以內解決,但他多出幾十秒。而且你有沒注意他很多踏瓣?他的敲擊沒有那麼重,反而很粘,但後世鋼琴家彈得非常觸技。
沒事,一點小討論而已。
尋盤不至,心灰悵然,有朝浮現,自當奉陪。
回覆刪除我看過Ampico Roll再生鋼琴也當場聽過用紙捲重播Rachmaninov彈大黃蜂。這種機械裝置能記錄按鍵力道和時間長短,但是好像無法記錄踏板使用,而且重播時轉速需要調整校正,聽到的可能和原始演奏有一定差距。
回覆刪除不過以這首來說,我覺得Horowitz的演奏也許比Prokofiev更加Prokofiev。
新年快樂啊
回覆刪除piano roll當初轉成cd真是一大福音 聽到歷史錄音 (很多是作曲者自己彈奏)又沒有炒豆聲與悶悶的壓縮感 不過就如您所說的假假的 比較像是音樂盒的感覺
To Val 兄:
回覆刪除感謝一起來共襄盛舉!有機會聽過這樣裝置的現場,實在難得。
Telarc 那兩張 Rachmaninov,我有其中一張,應該是此類「作品」中最究極的唱片,我有一定的滿意度。
只是,去掉踏板紀錄,也無法反應或肥或瘦的手指肉感骨感與觸鍵,還是可惜許多。
ㄟ,我忘了 Horowitz錄了這首。他彈的Schumann 那首(CBS/Sony),實在驚人。
To UQ兄:
新年快樂,祝福你的家人親朋好友一切平安如意。
是啊,如上所言,少了兩味,差了一皮。不過,這也是這些生不逢時的大師們,唯一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