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CPE Bach 之「我不是教你詐」

cpereprises


近來聆聽CPE Bach 有兩個心得:一個是,隨著他的總作品全集樂譜的依序問世,加上更熟識其特殊表現風格的錄音逐漸出土,他的多方面向之成就有如一塊不完整版圖,漸漸被新的區塊慢慢填滿還原。另一個是,CPE 念茲在茲的關懷課題,乃是如何能讓「內行看到門道、外行看到熱鬧」,亦即如何滿足Kenner 與Liebhaber (行家與業餘愛好者)兩者之間的共同需求公約數,或是流行與藝術之間的平衡。再偉大的作品,如果只是高高在上的陽春白雪,要如何發揮「引君入室,觀其堂奧」的廣大影響。 再流行的作品,如果未能隱藏一些可持續深入玩味的因子,也會被歷史之流所掩滅。

Spanyi 的CPE 獨奏全集(BIS) 新作 Vol. 21 "Six Sonatas for Keyboard with Varied Reprises" 所聚焦的作品,即是起源於對於Liebhaber 的體貼(從本卷所題獻的柏林宮廷的Amalia 公主,一直到此樂譜的消費群眾)。即便在現在的演奏中,君不見,從巴洛克時期到 Schubert 奏鳴曲,要不要重複,該如何重複,都是一門有爭議的大學問?

回溯到CPE Bach 的十八世紀,奏鳴曲之「重複部」要如何處理,也是演奏者的一個棘手難題。CPE本人的看法,尤其為了不要阻礙半即興的揮灑,不該「為了重複而重複」,但對於當代樂界強調強迫要重複的現象(聆聽在當時通常是稀有、甚至是 one-off 的經驗,沒有錄音讓你一再回味溫習主題或樂段之存在位置),也有理解式的同情。

所以他為了不懂、或尚未精通「reprise 重複中如何表現即興風」這門藝術的業餘愛好者,寫下了這六首奏鳴曲。其中所有原本該是演奏者自己來即興的reprises,都由CPE 幫你寫好「小抄」了,所以作為作曲家或演奏者的你,可以知曉「恰如其分、不喧賓奪主」的裝飾音型與變化該如何掌握。

「我不是教你詐,只是引你入門,提供一些實際訓練與表現想像上的可能」。我彷彿聽到CPE 親切地對著還無法抓到門道的音樂愛好者,如此說道。

Spanyi 沒有選擇同時灌錄方出土的、同一卷曲子之「特別加演場」,即 CPE Bach 日後寫下的更極端extra embellishments 之部份。對於這件事,我深感惋惜,因為這部份可能是他為了Kenner 之進階需求,以及更完整的、草書般的自我實現所作。

不得不提的「離題」,封面中這張唱片中所用的、複製1785年Saxony 樣式之「大clavichord」,一點都不小家子氣或聒耳,纖細又華美極了。

重複中有幽微變化,同中有異亦有意,這是CPE 藝術中之一絕與不變的活水。

3 則留言:

  1. 跟 CPE...嗯, 好, 我烘豆子的時候在聽 CPE, 不知道這樣對豆子有沒有影響

    你的咖啡豆烘好了, Panama Carmen, Iskanda La Minita, Gold Top Mandheling, Yauco Selecto AA 各半磅

    回覆刪除
  2. 感謝啦!

    有人用Mozart 音樂養牛、養菇,你卻被損友陷害,用CPE 來烘豆。

    待我收到後,立即沖它一杯,看看有CPE音樂「加持」的豆子,會變出什麼奇異的滋味。

    你聽的是Pletnev 彈的那一張嗎?我真的認為那是一張非常適合進入CPE 世界的好唱片。

    回覆刪除
  3. 是啊, Pletnev 那張聽來相當不錯, 他演奏的方式蠻特別的, 一些其它曲目也常常不太一樣, 挺有趣; 不過我手上 CPE 還真沒幾張就是了......

    買那張 Pisendel 時也一併買了張 Anton Steck 演奏的 Franz Benda, 感覺也還不錯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