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In der Nacht:夜夜夜狂
如果說Chopin 的夜曲的境界是「春江花月夜」加上「城春草木深」;Schumann《幻想小曲》中的短曲〈在夜裡〉( In der Nacht ) 所描寫的,並不帶著林沖夜奔的悲壯,而是伸手不見五指下的夜夜夜狂。
Op.12 的《幻想小曲》完成於1837年,題獻給Clara,此時他們已經取得結婚的共識,但修成正果的「圓滿結局」卻要等到三年之後。
Schumann 完成此段小曲後所看到的畫面是,希臘神話中暗夜幽會的 Hero and Leander。Leander 每晚夜泳橫越海峽,水裡來、水裡去,為的是「只屬於夜晚」的偷歡。有人可能會很自然地用心理分析,將此曲解讀成,與Clara 分隔兩地的Schumann 「欲求不滿」的投射。對一個滿腦子浪漫狂想的瘋子,我倒不覺得慾的部份會勝於情,Schumann 自己覺得此曲是組曲op.12 中的最佳作品,或許與永遠填不滿的「渴望思慕」( longing) 較有關連:如同Schumann自己,Leander 空了又填,填了又空的思慕,只能永遠在夜裡重複這樣的儀式。
中間的 Cantilena,表情的指示是「帶著激情」( Mit Leidenschaft,With passion),此段是這幅音畫中的纏綿場景 (love scene),Schumann 說是描寫分離之前,這對情人躺在彼此懷中的景象,也是貫穿全曲的激動不止、無窮動的16分音符陰影之下的短暫寧靜綠洲。
原神話中Leander 死於浪裡、Hero 也隨著殉情的悲劇色彩,個人認為並非Schumann此曲的表現核心。黑夜中的焦躁無眠、暗潮洶湧,才是重點。
到岸後便歸零的欲望,即是Sisyphus的推不完的石頭,Leander 游不完的夜晚,Schumann 寫不完的思念雜念。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聽起來也頗像張生與崔鶯鶯...
回覆刪除又,如果這首是夜夜夜狂,那林沖夜奔素蝦咪哩?
連忙三天,累壞了。
回覆刪除你的中國文學比我強多了,我讀過的太少,這是實話。
年輕開始,小說方面,三國、紅樓、西廂都不合我的胃口。反倒是水滸、西遊記、封神榜、鏡花緣較對我的調。
果然我的怪癖不是只在音樂這件事上。
我很難找到林沖「悲壯」故事的西方對等物,尤其在音樂裡。
雖不完全可比擬,倒令人想到《失樂園》Book IV 裡,幾經轉折、後來決定走自己的路的「窮寇」 Satan:
So farewell hope, and with hope farewell fear,
Farewell remorse; all good to me is lost.
Evil, be thou my good.
再會吧、希望,揮別了希望,恐懼也隨之而去。
再會吧、悔恨;我失去了所有的善。
邪惡,你就是我的善。(粗譯)
所以你比我有想像力多了。
回覆刪除林沖夜奔,這事情是複雜了些,尤其如果將整件事情前因後果放在一起看,那情緒之複雜,的確翻來翻去也沒幾個像的。
去年看了林沖夜奔的京劇,那種深沉的感覺更明顯。
(他們夫妻訣別的那場戲,真是太讚了!)
嘿嘿,不過我真的沒讀甚麼古典文學,您太過講。
音樂最難表現的,就是這種複雜前因後果的「故事情節」,沒有文字
回覆刪除或演員的表演,試問要用哪種抽象的曲式、旋律、和聲來表示「官逼民反」、「逼姦」、投名狀?
(Tosca 的逼姦場景云云,也無法用純音樂來形塑啊)
這個故事用讀的最適合、最是震撼。不過描意就情緒張力的京劇版,我也滿想看的。
打拼賺盤纏去英國在所難免,也需保持玩的本錢,保重身體以確保品質。等你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