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南極交響曲》:To suffer woes which Hope thinks infinite

antartica















前陣子談過的 Rautavaara 協奏曲《北極之歌》,鳥聲幽延,萬徑人蹤滅。英國作曲家 Vaughan Williams 的《南極交響曲》的冰原世界,自然的嚴酷依舊,卻是人類意志征略自然「獨鬥寒江雪」的戰地。

前者是短詩,沈靜、靈氣十足;後者是史詩,激昂、鬼氣逼人。惡靈般的自然反撲越大,更是考驗人的意志的堅毅。

Vaughan Williams 的Whitman 控情結,在此也可清楚看到。大寫的「我」,作為人,廣大無所不在的ego,曲子裡這個ego 有否受創我不知道,Vaughan Williams 要著眼的是,生命有盡,意志不滅。至少作為此曲藍本配樂的電影"Scott of the Antarctic",所強調是Captain Scott 與其南極探險隊員「明知不可而為之」、以身殉道的英雄意識。

作曲家開頭選的英國詩人雪萊詩的第一句是: 盡嘗連「希望」都覺得無盡的苦痛。( To suffer woes which Hope thinks infinite)。這正是比擬 Prometheus 為理想忍受異於常人般痛苦的力量。(網路上介紹此張唱片的文章將五段詩文全部譯錯,這句居然把它翻成:「對痛苦來說,希望是無限的。」,完全誤解了字面與內裡的精神。)

穿插於曲間詭異的女聲獨奏、女聲合唱 ,在在提醒陰森之地當中,人的介入與氣息。然而在終曲結尾,女聲似乎帶領著殉難亡魂向死域行進。

第三樂章 "Landscape" 是本曲最精彩的centerpiece,先是一片萬物靜止的巨碩冰山,慢慢奏出大地神秘shimmering 的主題(小三度的起落),突然衝出如疾雷般的金鈸銅管,又展開另一段轉折,原本只是伴著低音部前進的管風琴最後才陣陣堆起襲擊的力道,伴來如冰岩自山崖掉落海面的高潮,直到結尾前漸入平靜。

Naxos的英國團隊之數位錄音,在此讓人見識到其可怕的潛力,這張上了TAS HP 的Super Discs 名單的唱片,可不是只有錄音的威力而已。我的首選,雖是錄音普普的Boult 版(Decca mono) ,再來就是Handley 與此版Bakels的雙雄對峙了。Boult 的純淨尊貴、與世無爭,不見得是最合乎曲趣的詮釋,我私心卻覺得這樣「真實赤裸的自白」(baring your soul out) 最為耐聽。Bakels 的數位錄音優勢,讓低底盤來自地心的威力盡出,詮釋上的強項在於能動能靜,其輕柔詠歌、低調樂段的細節,引人入勝。

首度接觸 Vaughan Williams 的交響曲,就是這個曲子。它吸引我的原因,在於作曲家配合每個樂章意趣所選用的motto,引用了短詩或短文,分別為 Shelley 的Prometheus Unbound、Psalm 104、Coleridge的 "Hymn before Sunrise"、John Donne 的"The Sun Rising" 、以及南極探險家Robert Falcon Scott 自己札記中自明心志的宣言。Naxos 版的另一個 bonus 在於收錄了這五個片段完整的朗讀,使用CD player 編輯播放的功能,即可讓詩文與對應樂章穿插上場,有助了解音樂的意境畫面。

話說回來,聲音之於南極,還是日本忠犬的南極物語與國王企鵝的鳴叫較為平和感人哪。

pengui

2 則留言:

  1. Vaughan Williams也是我相當喜歡的作曲家之ㄧ,他總是給我富有田園氣息的英國紳士這樣的作曲家,聽他的音樂就如同欣賞一幅幅圖畫,甚至是自然美景,總讓人心曠神怡。
    也聽過他少數比較陰暗,具有煙硝味的曲子,如第四第六號交響曲,這首第七號尚未聽過,看來有機會也要找來聽聽。

    突然想到有一個也是擅長以景入樂的作曲家Hovaness,我還沒聽過,不知Mingus兄對其音樂有何看法?

    回覆刪除
  2. 除卻一些陰暗的作品,多數的Vaughan Williams 的確是「讓人心曠神怡」,奇怪的是,他的「田園」受到大戰的影響,反是比較像「荒原」般的荒蕪之境。

    Hovhaness 一直沒機會深入相處,暫無想法可以分享。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