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Rautavaara 《北極之歌》
你聽過演奏者「不在場」的協奏曲?而且,作為明星的「獨奏者」,居然不是人?
Rautavaara 應當是除了Sibelius 之外,最知名的芬蘭作曲家,錄音唱片不算少。來自Helsinki的Ondine 廠牌,是最大力宣傳他的作品的在地唱片公司,最近並將他的交響曲與協奏曲分成兩套廉價盒裝重新發行。
不管是作為Rautavaara 的入門作品,或是作為愛鳥人兼古典迷的進階選擇,這首20分鐘之內、鳥與樂團的協奏曲《北極之歌》(Cantus Arcticus) 都是上上之選。Messiaen 的鳥音樂,數量當然多出太多,只是其「鳥歌」都是器樂化後的作品,不像Rautavaara 直接讓鳥的錄音磁帶「音容宛在」,並與管弦樂「琴瑟和鳴」。另外一點,Messiaen 的作品語言較為前衛抽象,不似Rautavaara 還保留了旋律性, 容易入耳。
這並不代表你聽到的是人工添加鳥叫或鯨魚呼聲的自然音樂、或新世紀音樂,你大可安心,作曲家的精心設計不會容許這樣的廉價把戲 (cheap tricks),而是安排不過度龐大繁複的樂團,伴合芬蘭境內北極圈的鳥叫,讓兩者間產生細膩的對話。
第一樂章,The Bog (Suo),由雙長笛獨奏起頭幫鷸科鳥成群的鳴叫鋪梗,進入宏偉的弦樂,輔以木管群相伴,最後以低調的鳥群與木管「合奏」幽然結尾。第二樂章Melancholy,以角百靈 (shore lark) 的長段「獨奏」進場,鳥鳴特意降了兩個八度,且調慢了速度,以便小調憂鬱的弦樂團可以和諧地與之共生共存。第三樂章,Swans Migrating,黃嘴天鵝 (whooper swans) 的聲音以磁帶調整過,與分成四組的隨機管弦樂組漸漸加重對應互織的肌理,最後同歸平靜,這是我感覺此曲最天人合一的一個樂章。
版本方面,最後出現的Naxos 版似乎是廉價好找的選擇,也獲得作曲家的背書並親自撰寫解說,可惜芬蘭指揮與英國樂團組合的暖意溫和,在曲子味道上稍遜一小籌。80年代芬蘭 Finlandia 廠的Pekkanen 指揮Klemetti Institute Symphony Orchestra 版,先在華納的Ultima 廉價雙CD 系列再版過,也有單cd 的Apex 版可尋,本土道地的演出,很值得找出來聽。個人認為Ultima 系列的版一併選入的 Angel of Dusk 這首低音提琴協奏曲,以及一些室內樂與弦樂團曲子相當精彩,如還找得到,絕對是適合深入 Rautavaara冷調中「天若有情」之魅力的入門好片。
若是要更講究錄音與詮釋,可以找Pommer 這位舊東德指揮領軍 Leipzig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的Ondine版,錄音電平較低,詮釋與樂團都更精練純粹,更冷調沈靜一些(畢竟是北極之鳥歌),有單張或是盒裝協奏曲版可選。
嚴格來說,《北極之歌》並沒有正格的快板,但並不灰暗晦澀,我姑且將此曲暱稱為「沒有田園人煙的田園」。如同Rautavaara 的諸多作品,其聲響有種特殊的緩慢卻常動 (slow but forward-moving) 的特質,頗能展現當代音樂中慢活的、沈靜的、靈氣十足的北國氣度。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NSO(國家交響樂團)的新樂季即將於2010年9月展開,在這之前2010.7.2新樂季沙龍音樂會首先登場,將由新樂季音樂總監呂紹嘉主講,舉行國內首創音樂總監樂季巡禮,將帶來馬勒、莫札特、舒伯特、布拉姆斯、荀貝格、柯恩哥德、巴爾扥克、西貝流士的精彩作品,歡迎大家於2010.7.2星期五晚上7:30,齊聚國家戲劇院四樓交誼廳,一同聆聽這美好的音樂饗宴!NSO音樂總監呂紹嘉邀您一同走進維也納,聽見馬勒,看見名家,搶先領略樂季精彩豐富之處,我們不見不散喔!詳情請點閱http://nso.ntch.edu.tw/news/detail/id/201。
回覆刪除天啊, Mingus 眼界之廣 !!
回覆刪除請受小弟一拜.
大羅兄太過客氣了。
回覆刪除無法進軍黑膠世界的我,總是要找些「黑膠沒發」的好樂來聽。
反過來看,也可能是,難以割捨一些90年代以後才出土的音樂家、演奏樣式、作曲家、與曲目(特別是古典主義之前、當代音樂、世界音樂),才會孤執在 CD 啊。
好個天若有情,我曾聽Rautavaara一陣子,Naxos盤,是有意思!
回覆刪除更確切些說,Rautavaara的天若有情,其中的天是「無生命的」,並不是有感有靈驗的,表面也是冷的。情,又是「無情之情」。(唉,算了,不知道是否越說越不清楚。)
回覆刪除Rautavaara 的曲子,似乎需要些機緣,我最近的磁場,頻率恰巧與他對應上了,感覺便強烈一些。
我記得Lapi 兄說有次聽 Rautavaara的鋼琴曲,聽到幾乎流淚。現在非常好奇是哪張唱片,哪首曲子?
(急急如律令,Lapi快現身。在意的謎團不能解開,像是搔不到的癢...)
看到這篇,關於Rautavaara的作品,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這張由沙瓦利許指揮的第八號交響曲
回覆刪除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517SQHFQ4GL._SS500_.jpg
感謝推薦。Dude 兄推的這兩張音源都已難見,如有機會請就音樂層面再進一言。
回覆刪除那就是不老之天了(我想我捉到挭)
回覆刪除哈哈,我不知是否如此,只知「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