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Rachmaninov 第二號交響曲雜感
最近最沈溺的舉動,是狂聽Rachmaninov 的第二號交響曲。
遠離蘇聯,在Dresden 這個古色古香、平靜輝煌之城所構思寫作的此曲,Rachmaninov 寫的還是他自己:綿綿無絕期的旋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又躁又鬱,火球爆裂後的解脫。
前陣子聽 Slatkin/Detroit Symphony 的新唱片,重新燃起對此作品的熱情,開始回溯一些俄國指揮或樂團組合。從Sanderling DG舊版、Erato 愛樂版,Rozhdestvensky 與LSO合作的MCA 版 (後來由Regis 重發)、一直到Gergiev 這個Phillips舊Kirov 版,越聽越深感與過去的印象有不小出入。
受到俄國訓練的德國指揮Kurt Sanderling 兩版當中,以曾經介紹過的 Leningrad 愛樂版為佳,後面1989年的愛樂版雖不取過度扭捏的撒狗血路線,莊嚴大器,然而 rubato 稍嫌極端,速度慢下來時過慢、拉下了我覺得此曲該有的能量感與自然流動感。不過,Sanderling 先生告別人世那一天,我絕對會選這張monumental but dignified 特質的版來送行。
1988年Rozhdestvensky 與LSO 的組合相當有趣,至少十年沒碰這張cd 了,之前的印象是稍嫌溫吞,沒想到前幾天聽時,被 Rozhdestvensky 濃烈卻整治紮實的風格所深深吸引。在羅氏的慢工細活的棒下,舊俄國團暴力感缺乏的 LSO這部「大戰車的聲勢」依舊強大,銅管的重量感與厚實也相當驚人,整個聽下來漸入佳境,越到後頭越發現Rozhdestvensky 中火加溫裡整體的 vision:「輕時如鴻毛、重時如泰山」。
離Phillips 版15年後,LSO Live 廠剛剛發行Gergiev 與LSO 在Barbican 的2008年現場,我還沒入手。Gergiev 的Phillips舊版,一張被朋友搜刮去,補來的一張至少六七年沒碰,從老家剛搬過來。今天早上一聽,發現並不像過去所感覺到的懷舊感傷,而是諸版本中偏快的激情演出,且洋溢著濃烈的黑暗氣質。這樣的體認,其實很符合兩次聽Gergiev/Kirov Orchestra 的聽感。比起LSO,Kirov 這個團感覺「小或窄幅」,然而其可塑性(flexibility)、刁鑽與放縱的abandon 卻遠勝過LSO。春之祭中的Kirov,危險與驚懼的深度,我不覺得LSO 這樣的團能佔到甚麼上風。
Amazon 網站上,對Gergiev 的LSO新錄音評價兩極,一方覺得LSO 提供較精緻觀點完整圓熟的選擇,一方卻覺得「新的Gergiev」並無法超越舊團舊作。同網站上,對他指揮LSO 的Prokofiev Romeo and Juliet 也有相近的觀察,前兩天聽了新作SACD後,初步的直覺不由得要同意後者的看法。至於是團的問題,還是Gergiev 的唱片與現場 schedule 太滿的影響,我必須聽過幾張他最近的Marinsky 錄音,最好還能聽到與LSO 的現場方能判斷。
十年前左右,第二次聽Gergiev 領軍Kirov, 聽了Prokofiev 第二號協奏曲興奮之餘,「又去」後台請他簽名,想不到他居然還記得我、甚至記得我坐在哪個位置,與他聊到了新的錄音計畫名單(包括Debussy 與Mahler),他特別提到Prokofiev 全集,沒想到錄製時,已經是Phillips 最後期與新團LSO的組合。這套Prokofiev 讓我小小失望,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有重量、溫厚但常常缺乏個性的 LSO,少了Kirov 最好演出中的「兩極」:細微層次的抒情,配上不斷鑽入地心的蠻橫與爆發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YA~~
回覆刪除短短一篇文已見Mingus兄在俄國曲目的涉略與詮釋上的功力
在此提出小弟小小的看法:
1.Rozhdestvensky的東西建議不要買再版,會遜一節~~
2.不管是Rozhdestvensky 或是Gergiev
甚至有點被您唱衰的 Sanderling
我認為跟他們的子弟兵的錄音是最道地的
3,LSO是何等大團?
依照我的經驗,大牌指揮跟這等沒個性的團要幹嘛?
當然是賣啊!要不然普列文/LSO版怎麼有那麼多人要?
(剛好你不屑)
那LSO在幹嘛?
職業團嗎,拍子跟得完美,音色高貴,達到所謂"精緻圓融",
光憑這兩點,一堆俄國團就被LSO打得死死的.
偏偏還有一堆樂評買單,這些人不聽俄國團的吧?
4."Kirov刁鑽與放縱的abandon 卻遠勝過LSO。"
這個我完全認同.
5.一篇佳文,足見兄化悲憤為力量,共勉之~~
感謝Hubert的回應分享。就以下幾點回覆:
回覆刪除1.Regis, Alto, 或Brilliant 等再版片品質的確不佳。
這張80年代末MCA版的CD,先在老家聽了第一樂章後嚇一大跳,直接帶回台北後才聽出他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實力,新喇叭黑騎士自然功不可沒。
2.我沒有唱衰Kurt Sanderling 啊,只是不是子弟兵的演出真的差很大。Rozhdestvensky 與非子弟兵的LSO演出是難得的「意外」,也驗證老大師帶團的功力,雖差俄國團一小皮,至少可以引出LSO原本欠缺的感情層次與外放獸性。
3.您眼尖當下看出我跳過 Previn/LSO 這張「名盤」。我覺得他與LSO的Prokofiev 兩闕 ballets 倒是不錯,但 Rachmaninov 的第二交響曲這張實在太浮誇電影音樂、朦朧玫瑰氛圍了。
大團「無個性的貴氣完美」對樂評常常是正面字眼,也因此對俄國團有偏見。
你介紹過的 Rozhdestvensky Tchaikovsky 後三首的Moscow Radio 版好想收到啊。
也完全同意您的看法!!
回覆刪除Rozhdestvensky我有幸收到舊的MCA版,這是我近年來最喜歡的版本,緊湊、厚實而凝鍊,反而大學時期陪伴青春歲月的Previn版漸漸失寵沒感覺了......
「緊湊、厚實而凝鍊。」確是Rozhdestvensky這版本的特長,目前也是我的首選版。
回覆刪除我很羨慕Steinway-D 兄一點,常在你那裡看到一些珍貴首發版,現在還沒有時空機,當時錯過,要靠運氣才能再遇到。
對了,感謝你介紹的Blechacz 彈的 Chopin 協奏曲,正在聆聽中。
Why do we always hear Russian music spoken of in terms of its Russianness rather than simply in terms of music?-Igor Stravinsky
回覆刪除前陣子看Richard Taruskin寫的On Russian Music裡他引述的這句話 對自己聆聽俄國音樂時 如何不把自己想像的俄國味與之結合在一起有點心體悟.
感謝來自 Cloning 的「挑戰」。
回覆刪除我自己的看法是這樣:固然"Russianness"並不精確,每個人所感受的俄國特質也不全然相同,每個作曲家也表現了不同質的Russianness。我個人還是覺得保留這個label 有其功用,也有與其他國族、樂團、演繹風格區分的策略上意義。
退一步來解構 Stravinsky的說法,其實這句話後面也隱藏他的意識型態。Stravinsky 是站在偏西化「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的角度來「反俄國音樂」,這是他反對(自己)國族音樂的原因,這是他看輕「自家」音樂、某種個人主義的pride,也是自我定位他自己的音樂之於西方廣大市場的一種宣示性發言。
西方的當代音樂論述特別買帳這樣的論述,唯有「非國族主義」才能justify 西方大國詮釋、評論、販賣異國音樂的正當性。
我個人並不盲從絕對純粹的本位主義(例如,只有俄國人加俄國樂團才是王道),要不也不會推薦Rozhdestvensky 與英國團的組合,也不會那麼喜歡荷蘭指揮 Bruggen 的Beethoven symphonies了。
如果有一天可以上台指揮,我會選擇拉赫曼尼諾夫二號,然後才是馬勒五號。
回覆刪除原來如此,這個曲子對於 Shane 兄,有個(好幾個?)長長的故事在背後吧。
回覆刪除這樣的想法,雖有難度,未必是遙不可及。有朝一日,有此機會,請務必通知一聲。
看到這篇,我突然很想把這張拿出來複習
回覆刪除http://g-ecx.images-amazon.com/images/G/01/ciu/fc/1e/abcc228348a00094d3734110.L.jpg
史老跟TARUSKIN的文章倒不是聚焦在國族主義這點之上 這點有空的話我在細細跟MINGUS兄報告. 另我最喜歡的版本是楊頌斯指揮聖彼得堡
回覆刪除嗯,願聞其詳!
回覆刪除好久沒聽Jansons的拉二,之前在朋友那聽過,ST. Petersburg的銅管聲底很厚實,好像可以找來聽聽。
cloning 兄難得露臉
回覆刪除只要浮出水面講的東西都頗有料
能否推薦一下一些值得網購的modern music 和鋼琴獨奏套裝?
Cloning 兄對當代音樂的多方接觸,令人想聽更多的好故事。
回覆刪除有無網購清單也罷,我期待他能更不吝秀出自己袋裏的許多好包袱(不論是唱片或論點),多在自己地盤跟大家分享。
http://tinyurl.com/26hz9ox
回覆刪除我發現GOOGLE圖書管理有On Russian Music這本書的摘錄 剛好有我提到的第29頁 上述短網址可以點進去參考
我個人是覺得Rachmaninov除了他的一些宗教作品如:晚禱有俄國宗教特有的味道外 其他大抵還是跟歐洲當時樂風看齊比較多 另外就融入所謂的俄羅斯民族素材 R也非這類型創作的作曲家 所以執著在這作品本身的俄羅斯味的百分比含量 可能會比較累一點.
(以上是個人意見 請勿見怪)
YELLOW兄 MODERN MUSIC比較包羅萬象 能否給個方向 如果說想要一套入門的合集 20世紀偉大作品巡禮(EMI)可以參考 前輩BLUE97兄有篇文介紹http://www.muzikco.com/music_commend/content.php?id=193
瞭解,會上去讀一讀。
回覆刪除我同意在形式上,Rachmaninov像Tchaikovsky一樣受到西方交響曲式深厚的影響。不過,其中excessive emotionality與 hysteria,又無法完全被交響曲式所包納框住。這「關不住的excess」,對我而言,就是Russianness的其一元素。
Rachmaninov 的「俄式」宗教性(結合異教與神秘主義的東正教),不只限於宗教標題式的音樂(如晚禱或第一組曲中的復活節),而是可散見於其他的世俗作品(如拉三剛協中的開頭旋律,也是來自Rachmaninov 有意識地「模仿」俄國中世紀聖歌,同類的「引用」,尤其是天主教末日經Dies Irae主題,在其獨奏鋼琴曲與其他作品中還有許多。)
對於勇於嘗試的Yellow 兄,Cloning 兄大可以開出更進階大膽的片單給他,不限於大磚頭。我自己推的是Art Nova音源的「俄國未來主義」盒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