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同情與同理的理解

accidetl
因為辦一些個人私事,失去網路上的連絡。關心的讀者們,且勿擔心。

消失的這段期間,沒有聽任何音樂,但想了許許多多。人生苦短,一定要把握所有重要的人與事。

關於音樂的部分,其中一個重點是,我希望能在堅持自己的同時,能對其他的偏好,產生更多的同情與同理的理解。羅馬並非一日造成,人的偏好,包括我自己在內,參雜了無數的影響與回憶, 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些說法,那些人。

聽多了 Kempff, Arrau, Richter, Furtwangler, Karajan, Lefebure 此派彼派的評論與故事,和強力放送的、 他人又捲起的同質論述的資訊,很難不受到 brain imprint 的重覆肯定影響。

我並不討厭這些大師,只是想試著脫離,活在沒有這些人的音樂世界裡。隔離熟悉的protocols之後,別的人的聲音與信息,呼吸起伏,就活生自由了起來。

多數是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與管弦樂佔據「無弦不樂」的世界時,我會去擁抱木管、管風琴、人聲等大小音色不等, pipe為主的聲音。

我是個一直在 attachment 與 detachment 中間游擊的人。 察覺到 being attached 時,會切掉連結的attachment;太detached 時,會要de-tach 那個detachment。

還有第三種可能,當我出走,會跳出那個框框,誰管他那個相生的兩極。

我希望,踏實地踩在自己路上的同時,能去置人心腹地理解別人的差異。 環肥燕瘦,都有背後的理論與情緒,生成與因緣。

我應該是哪邊都無法討好的人,也是很貪心的人。

會繼續思考更多更多,回應或許不會那麼勤。音樂與靈感的分享, 且盡力走下去。

4 則留言:

  1. 覺得自己年紀越大
    就越珍惜得來不易的知音

    雖然您不是個會刻意討好的人
    但對於理解個別差異的生物體
    我倒覺得您有一定的讀心功力

    保重,好友~~

    回覆刪除
  2. 對於Hubert 兄的「一路走來, 始終相挺」, 心中感謝萬分。

    尤其舊東德及木管, 管風琴這一塊的互相交流成長, 許多事物是難與他人分享的。

    十八世紀德式 Silbermann的管風琴遺蹟再現的 Querstand 系列盤, 以及Kegel 的其他Bruckner, 有機會一定要在你那邊聽一下。

    回覆刪除
  3. 知道您安好就放心了
    圖片上那對雪白的翅膀就是您的心情寫照吧

    回覆刪除
  4. 真的感謝您與Hubert 兄的關心, 冷漠的世界中尤其珍貴。

    是啊, 您知我心, 雪白的雙翼, 自由自在的飛行, 是我一直嚮往著的。

    只是, 活在世間必有箝制與需要面對的許許多多。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