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C.P.E. Bach 唱片版圖 (之三)

物換星移,典範交替。對18世紀的歐洲樂壇而言,「獨一無二的Bach 」是 C.P.E.,而非 J.S.。今是,未必昨非。J. S. 的音樂的確不凡,然而,獨創一派的 C.P.E.,可說是以巴洛克與古典 Allegro-sonata 「一刀二分」的典範轉移主軸正史下的「敗寇」與最大犧牲品。

籠統來說,CPE Bach 的旋律華麗性,和較為「古典」節制的設計這一面,主要集中於他的一部分協奏曲與室內樂曲。較早期的唱片錄音,缺乏想像,還是以Haydn, Mozart等維也納古典樣式,強調他「作為classicism 先驅」,較為「保守的華美」Galant 風的這樣想法。

那並非他的全部面向。CPE 的交響曲 (Sinfonia) 與solo 鍵盤曲,是比較實驗多感,可以貫徹北德啟蒙運動「完全意志」與理念的樂曲類別, 我們從中可以更清楚查覺,他除了旋律與如歌的慢板之外的特色,譬如突然轉調、暫止、不協和音的使用、半音主義、極端的強弱對比)。

然而,這些日本樂評曾稱為「筆記體」特質,多數被習慣演奏巴洛克或古典樂派主流樣式的陳舊 orthodox 演奏所埋沒,要等到進入CD時代,甚至90年代之後,才有考據詳盡的「古」樂團,來貫徹還原樂譜中的風雲變色般的起伏轉折。

先貼出除了前述Harmonia Mundi 的發燒作之外,其中三張我覺得頗能代表集中於1980年代之後,CPE Bach 演奏全新典範的唱片。其中新入手 BIS 的這兩張一套唱片,我對 Spanyi 的演奏雖不完全滿意,但是對於他「還給CPE 自己的位置」的精神,漸有刮目相看的正面評價。

1. Harpsichord Concerti Wq. 3, 32, 44, 45 (Les Amis de Philippe/Remy, CPO廠, 1997)

「Harpsichord Concerti Wq. 3, 32, 44, 45」的圖片搜尋結果


2. Concerti: Sifonia Wq. 177; Concerto for harpsichord and pianoforte, etc.
( Freiburger Barockorchester/ Gottfried von der Goltz, Carus廠, 2004)

 「Concerti: Sifonia Wq. 177 carus」的圖片搜尋結果

3. Concerti and solo Keyboard Music Vol. 15 (Petri Tapio Mattson/ Spanyi, BIS廠, 2006)
 「Concerti Keyboard Vol. 15 spanyi」的圖片搜尋結果

5 則留言:

  1. Carus 這個廠目前已經引起我高度的注意.
    今天到某家代理商那有看到CPE這張,
    不過我對這家的Fucos目前會在Mx,(佛曰:不可說!)
    小錢坑一個,呵呵~~

    回覆刪除
  2. 哈, Carus 我也還在默默收片中, 消化的速度實在太慢了...

    以它的定價, 的確是小錢坑一個, 建議可上他們的官網先試聽音樂內容, 再作決定; 當然, 若見面時也可一起聽聽看。

    你收到的部分, 何時會推出評論啊?

    回覆刪除
  3. 報告大人,
    片檔爆滿,無可奉告.
    此坑害人,不可輕嚐,
    輕者少一個月零用錢,
    重者得再挖一面牆放唱片......

    回覆刪除
  4. 唉...挖牆的話可能會被趕出家門, 流浪街頭, 到時還望好心人士收留。

    碟滿為患, 已經遭太座嚴重恐嚇警告...

    回覆刪除
  5. CPO這家廠牌似乎相當有意識地挖掘一些古典時期被埋沒但在音樂史具有關鍵地位的作曲家,例如CPE巴哈、米歇爾海頓、鮑凱里尼等人。
    不過卻也成為唱片行老闆的負擔,要常常解釋:此巴哈非彼巴哈,此海頓非彼海頓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