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NSO,幻滅的「幻想」

doreberl
走出這場 NSO 音樂會時,心中實有不小的失落。

我對 NSO 的經驗是欠缺的,它從聯管一路走來的歷史軌跡, 因為一長陣子不在台灣,無法參與。所以,只能以一塊 clean plate 來直接面對昨晚的音樂。

法國鋼琴家 Bavouzet 的前半場的伴奏上表現,算稱職但中庸,第一次聽到的 Sancan 協奏曲,是一首後Ravel的作品,樂團與指揮 Fabien 努力去呈現其中的管絃樂色彩和 episodic的轉折。氣勢氣度夠了,卻短少了歐美團更細緻的 sheen, polish 與sophistication。在首尾兩樂章裏,樂團的強奏與極強過於主導,時而完全淹沒掉soloist 。或許,這有一部分與Bavouzet 骨架較小、細膩俐落但不aggresive的表現有關 ,但是事前排演時,就應該要注意協調這樣的問題。Ravel 的情況稍微好轉一些,除了三樂章長號的 slur 出現小放炮外,技術層面算是過關。只是同樣的,文化上的隔,比技術上的閃失來得令人失望。(Bavouzet 的獨奏部分,待日後介紹他的 Ravel 與Debussy 唱片時再聊)下半場這首幻想交響曲,大致可分為兩種approaches,一種強調「幻想場景」的部分,另一種取其「純交響曲式」的原創形式結構之美。前者以Barbirolli 與Munch 為代表,後者以Boulez, Kegel 為典範。NSO/Fabien 走的似乎是折衷的路線,既想展現其浪漫與超技的部分,對於其中的場景描繪卻又不深刻,一三樂章中的結構之美欠缺,四五樂章裏的詭異(grotesque)與黑色幽默,亦只是草草帶過。爆棚嗎,還算夠力,可惜仍無法是西方音樂強國的船堅砲利之敵手。處理上 heavy-handed , over-stretched,表情也缺變化。

個人可能中了Boulez 與Chicago Symphony 的現場之毒太深。Boulez 如X-ray 般的 vision,將第一樂章裏,Berlioz 如何從Beethoven 的交響曲學到sonata form 動機主題的層層推演,展現的淋漓盡致。之後每個主導動機的變化、形塑,與大塊結構中的出現點,在Boulez 的透視展示下,全都瞭若指掌。

Boulez 第三樂章的鄉野場景,可清楚聽出Berlioz 如何從Beethoven 慢板中,取得以變奏為主鋪陳的靈感。英國管與oboe, flute, clarinet 與樂團若即若離的親密對話,和田園風中抽絲剝繭的情緒contrast,從冥想, 短暫的撫慰、失落、到結尾更大的空虛,是此樂章的典範演出。在四五樂章,CSO深入地心、堅如槃石的低音提琴,銅管的動態層次安排(不是只有單調的強奏或咆嘨),,都更具壯碩之力與雍容華美餘裕的雙重享受。黑暗且sinister 的陰森,與乖離的心理層次,更是蒼白呆板的NSO 在這兩個樂章所最缺乏的。

以較高的國際樂團標準來看,本場NSO/Fabien最大的問題其實在於:第一,團的聲部的 mix 不夠整齊緊密,缺乏homogeneous的一體感,團中個別solo樂器出現時,好像是獨立於樂團之外,ensemble 的平衡也隨之鬆掉。聽過的大部分國外大團,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樂團的獨奏群,再如何漂亮地表現 assert 自己的identity,都毫無曖昧地是樂團整體的一部分。第二:樂團沒有清楚的 identity,從音樂會中,我能清晰描繪出Berliner, VSO, CSO, Concertgebouw,甚至一些美國德國小樂團的獨特「聲音印記 」( sound imprint)。不知是不是客席指揮或 under-rehearsed 的緣故,再如何努力,仍完全無法找出所謂的「NSO之聲」。

這一季還有一場與鋼琴家 Rosel 的音樂會,持續觀察 NSO 是否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音樂會後,絕大多數的觀眾的拼命喝采與興奮,無法掩滅掉我深深的幻滅感。

4 則留言:

  1. 白遼士的這部曲目名盤林立,版本競爭激烈,
    現場若稍有不足,便成為失望的落幕.
    (當然,不管成功與否,在台灣都有掌聲,
    因為掌聲拍越多Encor機率越大)
    不過要將 Orchestral Works 表現出色,
    再怎麼大牌的指揮,也得要與樂團有相當合作的經驗,
    否則只好靠每個聲部的高手各憑本事,各說各話.

    幾場NSO聽下來,我自己覺得毀譽參半,
    看來太Popular的曲目別在現場上寄望太高,
    現場要凌駕部分樂迷心中的名演刻版,機率不是很高,
    尤其不是常任指揮的搭配.

    回覆刪除
  2. 慣壞我胃口的, 除了名盤之外, 還有現場(包括音樂廳的acoustic)吧。

    雖然常設指揮可能會好一些, 但是樂團本身的功力也要扎實到位才行。

    一流的樂團, 遇到非一流或客座的指揮, 還是能展現一定的水準。
    技巧之外, 對各個作曲家風格與語言的熟稔, 也應該是從樂團與其獨奏群就開始的基本功。

    畢竟是自己國家樂團, 我還是對NSO有點期待的, 也不會過度預設立場, 下次對Herbig(以及呂紹嘉)棒下的NSO, 還是以一張白紙的心情面對。

    回覆刪除
  3. 幻想交響曲我最喜歡第二樂章舞會的場景 有別於約翰‧史特勞斯或蕭邦的圓舞曲 甜美中透著邪氣 不知NSO夠邪嗎?

    回覆刪除
  4. 唉, 可惜就是正經八百, 從頭到尾少了邪惡或魔性的氣質。

    這圓舞曲可說是Mahler 中一些詭異Scherzo的前身。

    如果「正邪不兩立」的話, 要不就取這首曲子的「正」(pure symphonic construction), 要不可以挖出曲子的「邪」(romantic/grotesque fantasy), NSO 好像這兩點都沒有處理得很好。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