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1日 星期六

古典唱片的寒冬:Decca 之死?

NSO 的音樂會感想,一兩天內會出爐,在此不得不插播一個攸關唱片收藏的短訊。

二月九號英國樂評家Norman Lebrecht,發布了一個相當有爆點的八卦:Decca 廠牌收攤關門。 Decca 立即跳出來澄清,強調他們一切運作正常,不過是進行某些內部改組,將跨界與部分藝人和發行,轉到 Universal Classical and Jazz。

Norman Lebrecht 這位樂評可說是「惡名昭彰」,毀譽參半,他的毒舌或屢次消息查證不正確,為他招來許多敵人。個人稍有follow 他定期的文章,發現他深黯 journalism 的一些賣點與公式,擅於行銷略為聳動的賣點。

不過,略為誇浮的語言除外,他對於大廠與大企業商業機制的批判(尤其是Universal集團),以及對某些大牌明星藝人的冷嘲熱諷,有些參考價值。我們雖不用照單全收,或許有可用來借鏡反思的地方。

以這次的爭議來說,雖然他可以更精確查證之後,再來發言。但他直指的現象趨勢,確是個事實。大廠不斷縮編,將廠牌的運作與藝術的傳承,錄音的品管,大部份交由商業機制決斷,Decca 的團隊,如今感覺只縮編為一個「創意部門」。

不景氣是大環境的問題,但是某些行銷的邏輯手法之粗糙,全讓商業考量領導藝術。只會讓人在縮衣節食的年代中,更無法有買次級唱片的動機。當E-mule 與無數的下載網站的「天羅地網 」不斷扼殺商機與利益時, 或許應該有更實在, 不貪取利益, 更具藝術新意的方式, 讓樂迷心甘情願掏出錢來。

我想各位樂迷們對Decca 古典應該有些革命情感, 不希望手上的Ansermet, Pavarotti, Curzon 有朝一日全都「不再Decca」, 只能掛在Universal Classics 的大大全集或500G大下載裡頭吧。

廠牌合併, 名字改了, 並不稀奇(如Columbia, HMV), 有歷史可循, 但是若一些優秀的檔案錄音(back catalogue), 就此不見天日, 或許才是樂迷們最關心的吧。

凋零的老兵, 需要強烈的求生意志與策略, 方能免得一死。

13 則留言:

  1. Journalist Norman Lebrecht Dead at 61
    http://www.classicstoday.com/features/021009-Lebrecht.asp
    David Hurwitz的回應

    回覆刪除
  2. 嘿嘿, 這個我之前也看到了, 算是David Hurwitz對Lebrecht 聳動寫法的一種黑色幽默式報復。

    猛一看, 我還被Hurwitz的標題騙了, 唉, 這是對Lebrecht 「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咒人死, 毒了點就是了, 可見敵人對他有多麼恨之入骨。

    回覆刪除
  3. 英國 Decca 的命還有多久, 我不知?
    不過, 美國 Telarc 就剛剛圓寂.

    Telarc International will cut 26 jobs and stop producing its own recordings
    http://blog.cleveland.com/business/2009/02/telarc_international_will_cut.html

    回覆刪除
  4. 雖說Telarc不算是古典的「大廠」, 發行也以美國藝人為主, 看到這消息還是感到有些惋惜。

    能一路走來, 始終堅持發燒的精神, 光是這點就讓人佩服。

    大管絃樂的發燒碟先不談, 個人很喜歡他們的Cleveland Quartet的錄音。

    回覆刪除
  5. Dear Mingus:

    不知昨天我的留言是有看到呢?因為是在半”昏迷”中打的.怕是沒留好.shane在追問,問我是否邀請你啦?因為他還沒不太會用facebook 某些功能,請我代邀您的!

    回覆刪除
  6. TELARC IS DEAD 真不敢相信 看來只有我一人拼命買CD還是杯水車薪 救不了音樂市場

    回覆刪除
  7. SHANE 買了一堆CD回來,你們可以好好討論了

    回覆刪除
  8. Dear Christina:

    感謝妳的穿針引線與邀約! 最近公事纏身, 可能暫時無法去玩Facebook。
    尤其老骨頭要搞懂一些功能的用法, 要稍花點時間哩。

    Shane兄也真是的,怎麼搞害羞起來了, 回來台灣也不通知一下。
    可以直接來這留言阿, 如果他以私密回應留下email, 我們暫時可以直接以email 聯絡。

    UQ 兄:

    像我們還會到唱片行挑cd的, 絕對是少數的恐龍級消費者。

    連我們片子該收的也收的差不多, 還要挑東挑西的, 一些新發行, reissues也不見得捧場, 唱片公司會倒, 也就不奇怪了。

    話說回來, 到處併購的大資本企業, 也不賺小錢, 只要營運不達一定利潤, 就立刻裁員重組。Coporation後面的大老闆, 不管是藝術品, 還是食品, 還是輪胎水泥, 要賣的東西都一視同仁,只不過是商品。

    回覆刪除
  9. Dear Mingus:

    尚未回來,但快了!正在打包行李,他回來應該會立刻向您報到的.

    回覆刪除
  10. 不過恐龍也不少 像我可以在不同唱片行連續三次遇到同一位也是愛樂者的同事(此同事已另有高就 故在辦公室不會碰面) 版主所言甚是 基本古典曲目大致都有 貴的罕見曲目又不敢下手 有時逛完也是空手而回

    回覆刪除
  11. Mingus

    這位克莉斯汀納大姊,真是很愛假我之名到處串門子。
    我最近沒有搞害羞啊!只是到處旅行看表演,來不及整理思緒罷了。今天本來要去費城,因為大雪去不成了。
    現在最棘手的問題是,不知道如何"運貨"回台灣,有點想放火燒掉的衝動。目前的做法是把外殼拆掉,直接放在CD Wallet。我的部分收藏放在Facebook相簿裡頭,算是整理帳目吧。
    Facebook我以前也不會玩,是我助理教我的,其實也是被克莉斯汀納逼的啦!!
    周六返台,想跟幾位好友見見面。

    回覆刪除
  12. Mingus

    補充一事。christina和我同屬一個MSN社群。我們最近集合了一些同好,連結在Facebook裡,christina是我們的聯絡人之一,非常熱心,我請她來你這探路。如果你有興趣join us,那就靜候好音囉!!

    回覆刪除
  13. To Shane & Christina:

    從你們兩位的自然互動, 就可看出你們的交情與熟絡!
    世態炎涼, 有這樣的知交, 可是難得的緣分。

    這陣子忙後, 再來試試Facebook。

    Shane兄想放火燒掉的衝動, 我頗能了解, 但CD要盡量全數帶回啊。許多片子的背後, 都銘刻著自己在異鄉的種種軌跡。

    Have a pleasant and safe trip back to Taiwan!

    To UQ:

    蒐片的地方越來越少, 的確容易很容易撞上熟人。

    套一句你之前說的, 靠我們這群人「拼命買CD還是杯水車薪 救不了音樂市場 」的。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