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無伴奏,在傳統的詮釋裏,美學上音樂上,是肉身與自然及形上的對話,如同一種禱詞。
Suske 這個歷時六年才完成的80年代全集,流利、端正,無添加無謂的凌厲或斷奏之accent ,因此自然淡泊。Suske的快板,句法剛正, 不一味追趕速度,慢板時有凝固時間的漫步感。希望可用Bach連結庭園造景、雕刻建築、現代舞蹈、電影戲劇、日本歌舞伎表演、冰上芭蕾的人,並不需要Suske的版。
我心目中的巴哈不該過度借用戲劇原則,擾動你的心神。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
我想會有人覺得這樣的典式過於低調、嚴整,某些段落缺乏流動。我的直覺,喜歡這樣「不多加詮釋的詮釋」的人,應該並不多。
可能是聽了他的Bach 協奏曲後,對於這樣的樸質風格已有準備。 這次聽無伴奏時,沒有樂團的支持,Suske更進入某種communion的狀態,我們像是無意聽到「不足為外人道」的私語。
真巧,我今晚也正想寫這套唱片,
回覆刪除我已經寫了一些無伴奏的版本,自然還會再增加東德的版本.
但~~
第六感告訴我您的動作會比小人快些,果然~~
我對於這套唱片的想法大致與您相同,
不過小的文筆不佳,會再嘗試用另一個觀感寫這套唱片.
至於庭園造景、雕刻建築、現代舞蹈、電影戲劇、日本歌舞伎表演、冰上芭蕾的人......
我覺得您對於俗不可耐的事物真心願意花時間嘗試,即便知道此路不通. 小的第一次看到這類東西就直接退票去了.....
對這套唱片, Hubert 兄大可暢所欲言, 正面的, 負面的, 搞不好我只是用自己的主觀「胡說八道」。期待你提供的觀點。
回覆刪除今天還做了個小實驗, 聽完Suske Partita第三號後, 直接找出Szyryng來比。我ㄧ向不認為Szyryng 有廣泛流傳的
"端正", compared to whom/what? 同是屬於「慢」的走法, 與Suske相較, Szyryng 的強弱動態的強調與表情甚多。
有機會再談Milstein的Capitol版, 和Oleg Kagan版 。
庭園造景、雕刻建築、現代舞蹈、電影戲劇、日本歌舞伎表演、冰上芭蕾, 獨立起來都美, 但好像不特別需要音樂, 更不需Bach。
我沒聽過Suske這個版本
回覆刪除不過您的描述 不多加詮釋的詮釋
倒是跟我聽到Oleg Kagan的感覺非常接近
(不是Erato那個全集版,而是Live Classics那場演奏)
很棒
Kagan的Live classics版收錄幾曲? 可以去找來聽聽, 跟Erato的全集版比一比。
回覆刪除你的Tristan& Isold現場心得相當的詳實, 很希望有機會也能聽到這樣大製作的Wagner, 數年前我在Chicago Lyric Opera 曾聽過Parsifal的現場, 聽到近午夜, 但心靈受到洗滌的衝擊, 仍記憶猶新。歌劇是最不易在台灣聽到精緻的製作(尤其cast, stage design的完成度)的, 要趁在美國時多拼幾場。
幾乎每次在ebay遇到Suske的LP時, 決標價都很高, Bach無伴奏就不必說了, 有他的室內樂也不便宜. ㄡ! 超過15USD我就覺得貴了, 所以一直跟他失之交臂, 最近夾在一堆片子裡發現了一張, 確是珠玉.
回覆刪除Hubert可以透露一下哪裡買比較便宜嗎? mono也行.
黑膠的事, 的確要問Hubert 兄, 或許Arwen 兄可直接在他的blog留言。
回覆刪除不知Arwen兄挖到的是什麼曲目?
Kagan的兩個版本我都有
回覆刪除Live Classics只收錄兩曲 BWV 1002, 1004
錄音年代是1979前後
當時他的身體健康 體能好
較能完整表達他對於這些曲子的認識
Erato那個是他因病英年早逝之前的現場
體能上似乎比較力不從心 但是非常感人
下次再有機會到紐約市這樣子聽音樂會 不知何年何月了
看看明年去拼個指環
不過 雖然音樂會本身不一定貴 肯站的話
但是住宿的成本 實在非常驚人
多收集CD還是比較實惠 呵
感謝Eusebius的比較, 我也記得Erato版的誠摯感人。
回覆刪除回老家時再找出來聽。
NYC的住宿的確可怕, 要善選季節, 曲子, 指環的話就挺值得了。看能不能因公出差時"順便"去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