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陰雨的星期天,冒昧去拜訪Hubert 兄。最近一次在別人家聽音樂這麼盡興,是在Francis 與Lapi 桑家裡的小聚。
很少見過著實有料又低調的愛樂人,Hubert 人如其文,誠實面對他所聽到的聲音與內容,不浮誇妄語,不隨波逐流。我聽過一些 LP的用家或許sample 過少,要不就調整的癖好過強,鑿釜的痕跡過深,要不就是十足的collector 架式,談版位音響的多,直接面對音樂的少。
我對LP 的功力絕對不成氣候,也暫時保留在別的系統,會不會聽到其他的可能。然而,Hubert 在他blog 所說的Richter/Karajan 柴一三個 LP 版本的差異,對於在場的人,耳朵如果還管用,一定都可以確實聽到極為顯著的不同。
當天的所有Eterna都讓我驚艷,不只在音響特質的純淨之美與平衡,更在東德一些未受主流眼光青睞的藝術家調製的獨特失傳老德奧之聲,得到心靈與耳朵的滿足。
聽了大半天下來,印象最深的全不是主流樂評或發燒友會注目的東西。黑膠有Kurt Sanderling的布四(讓我重新回去立刻挖出最近沒仔細聆聽的這套極品),Kegel的Sibelius悲傷圓舞曲與 Mozart 的Ave verum corpus, K 618。CD 方面是Borodin Trio 的 Brahms Piano Trio op. 8,Sawallish 的Mendelssohn第三。
最讓人起雞皮疙瘩的是,Living Stereo的三聲道SACD。原來的母帶就是三聲道的這批貨,在Hubert 調教的SACD系統上, 可以說是"a totally different animal",這已經不是用音場, 定位, 厚實中低頻等觀念可以解釋的現象。Piatigorsky 的 Dvorak concerto,Cliburn的拉二,或是羅馬劇院灌錄的茶花女,都讓人聽到比LP更立體浮突,有血有肉的「音樂」。
我相信,好的聲音只是貼近音樂的手段。好的「唱片演奏家」,一定是仔細用心聽音樂的謙卑心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讚美那些偉大的作曲家,演奏家,以及費盡心力的錄音師吧!
回覆刪除我訝異您沒做筆記卻對首次聆聽這些錄音如數家珍,
狗窩寶貝您已掏盡,看來我得再多充實些.
順便一提,別被我的SACD騙了,
那種超水準的表現僅限於三聲道母帶錄音,
如果是兩軌錄音模擬多聲道的唱片,是沒有那種"血肉"感的.
模擬多聲道的東西, 只是挖東牆補西牆的造作。
回覆刪除三聲道母帶重發版實在驚人哪, 已經有一定水準的Piatigorsky的黑膠數位版的大提琴, 一比之下, 像是蚊子的低吟。
神奇的是, 雖然單開中間聲道時, 信息量只是鬼影般一樣的存在; 但從三聲道當中, 切掉中聲道時, 音樂的活生起伏的重要細節完全不見了。
這位Hubert兄是不是常搶在我前面把好片挑走的那位呢?
回覆刪除中央聲道的產生在於工程人員發現, 一般二聲道的重播的定位感不好, 而假如兩個喇叭距離太遠, 那麼音場中間會有空洞, 加上電影的應用. 於是中聲道進來了, 這是比較尚可以用較低的費用得到較好的重播效果的做法, 至於頂級的音響加上好的空間處理, 中央聲道在純音樂欣賞上並不一定需要. 但是假如原來的音源就有中央聲道, 而用家又能花錢, 那麼加中央聲道理當更好. 我在AES會議中每次遇到多聲道展示時, 都是五支一樣的高級喇叭.
Kegel聽說很好, 一次競標時太吝嗇沒買到, 不過聽說這老兄也太固執了一點. 一嘆!
Living Stereo與Mercury 其中一批的SACD發行, 就是"原來的音源就有中央聲道"。系統加中央聲道這件事, 當然需要細心調教, Hubert 兄下了點功夫(他的網誌裏有紀錄)。
回覆刪除Kegel的Eterna 系列當天聽了兩張, 屬於"小品"的選集, 錄音與詮釋都洋溢著自然不矯飾的美。聽說庫存還有, 價格也不高, 值得入手。
Hubert 兄, 請來投案吧, 直覺告訴我, 你就是把好片挑走的快手。
早年我對於多聲道的誤解深植於音響長輩固執與偏見,我想都2008年了,黑膠都可以賣這麼貴了,數位媒介還有甚麼是不值得一試的? 誠心建議有心的樂友放下成見,這是一個雙聲道,不論是類比或數位,都難以重現完整母帶面貌的境界!
回覆刪除老實招了,我的Eterna全部是店家下架貨,包括Mingus兄來聽的每張都是,店家告知我標籤涵義,我手上的Eterna 95%以上都是店家擺至少2個月,或換過2.3家店都沒人認得出來的東西. 所以我絕對沒有去搶別人的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