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Mingus的音響亂壇(之四):dosage

Dosage 是什麼,劑量,用藥量是也。聽音樂音響,視情況而定,注意服用劑量。量有限制,素材的特質才得以顯現。

布丁、巧克力之類的甜點,沒有人一下吃下十幾份。有所節制,美味才不會貶值,也才對得起作東西的師父。

話說某日下午,聽著黑人鄉村歌手 Charlie Pride 的精選輯。經過多首之後,不單是食不知味,而是已有反胃的感覺。這位平日催起南方鄉愁的deep baritone 歌手,為何引起相反的情緒?

不禁懷念起,早期單面只有四五首歌的黑膠唱片, 了解到那或許才是恰到好處的dosage。超過某個限度,"overdose" 後,你的感官與靈魂,就會起毒性反應。再好的良藥或美味,都變成你身體的負擔。

下次,可做做「細嚼慢嚥」的實驗,把 Chopin 或 Rachmaninov 的前奏曲(Muddy Water的Chess 精選亦可)取出,用隨機播放功能,入神聽個三四首,暫且停住。比起聽到後頭,全都變成 tasteless的背景音樂,是不是更可以專心品嚐到曲子個別的濃郁滋味? 會比一次把Argerich, Arrau, Pollini 全曲版,輪流來個囫圇吞棗式的版本比較來得深刻。

我的意思,不是要把這個原則無限上綱。聽大部頭的馬勒或梅湘,或是在Grand Ole Opry 現場聽鄉村歌手大車拼,你大概不希望音樂有停下來的時候。

輕薄短小,不盡然是負面的壞事。Again, less is more sometimes。

7 則留言:

  1. 同意您的說法,音樂不只是要聽,它還必須經過思維邏輯的消化,若是腦力無法負荷時,就會產生兩種現象:想睡,反胃。音樂一旦內化後就會變成潛意識的一部份,當你處於不同的情境時就會有不同的音樂自動在腦海播放,有時候播放的頻率太高會讓你受不了,因此必須去聽其他的音樂把它暫時"洗掉",真的是很有趣!

    回覆刪除
  2. "洗掉"是件蠻重要的事, 試著關機或旅行一周, 之後你會有找回音樂這個long lost friend的喜悅!

    如果一年困在荒島上, 回到家後, 看到自家大小, 老音響, 及滿屋的碟片都在, 淚水會完全框不住。

    回覆刪除
  3. 真是太好了,一個月來我已經洗得快脫皮了...看來下次開機前可能要準被毛斤半打來擦眼淚
    比方說...一個月不在家,偏偏又常下雨,看到發霉的片子應該會熱淚盈框吧

    回覆刪除
  4. Ditto...

    握個手吧。

    回覆刪除
  5. 我看應該是聽到有古典音樂的手機鈴聲都會想飆淚吧!

    回覆刪除
  6. 放空果然是好事, 不過放到發霉是件讓人飆淚的事, 尤其幾百張等著擦的時候。

    回覆刪除
  7. 再度點頭如搗蒜。

    (抱歉,很像在灌水)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