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在90初期的Mozart Legendary Interpretations,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
這一系列雖都是前古樂時期"Big Band, big instrument, big sound"的做法,卻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聲音,頗值得收藏。系列包括有Ormandy的木管協奏曲,Szell 與 Walter的交響曲,Budapest QT的室內樂,Lili Kraus 的奏鳴曲,Szell/Casadesus的鋼琴協奏曲...etc.,無論製作轉錄上都有相當的水準。邁入90年後期之後,有個性的唱片企劃 (如Sony的這個Mozart 系列, BMG的Russian school pianists, Phillips的Early years, Kondrasin 阿姆斯特丹系列, Richter 等大全集),落得如鳳毛麟角一般鮮見。
當然說不上張張都是傳奇式的名演,但是至少比現在2006莫札特年唱片業亂湊一通的精選集,發過N 次的炒冷飯,或twoffer 式的小套唱片來得有創意誠意多了。Archive 裏不是還有很多未待發掘的好貨嗎?
Merge 再merge 的大公司,沒有為愛樂者帶來更多組合上的驚奇,只是不斷複製不痛不癢的 safe b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