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Russian night


寫文直前,掉了這張cd 的外殼,萬中惟一卡榫片竟沒有摔碎,小奇蹟。

今晚,以Prokofiev 的弦樂四重奏開始 ( Coull SQ,Hyperion 廠 ),也以此結束 ( Pavel Haas SQ, Supraphone 廠)。夾在中間的,是Boris Christoff 的穆索斯基歌曲集 (EMI)。

可惜,Emerson SQ 的初體驗版在老家,沒得一次聽完三個最有感有風格的版本。

Prokofiev 的曲子,除了交響曲外,讓我著迷的都是「一號」:鋼琴、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奏鳴曲,甚至短書的鋼琴奏鳴曲,全帶著作曲家最初嘗試一個文類的土蠻熱情,classicism 的瓶子收服不住滿溢的樂念,冒著尚未世故的筆直白煙,幻想歧念也較為濃厚行空。他的第一號弦樂四重奏,1930 年的美國巡迴演出後開始著手,是他所有「一號」作品中最晚的。作為結尾的長篇慢板,cello 的聲線或明或暗地主導著整樂章的運動,凝滯與前進間拉扯出莫名的張力。隔了十年的第二號,高薩克民謠吸取的特質與頑固音型,讓它極接近巴爾托克「高踏與野蠻」未盡融合的世界,也是Prokofiev 的二號作品中,除了剛協之外,我最喜歡的一闕。

Coull SQ 這個英國團體的風格較為平實溫暖,雖然並未流於無聊。Pavel Haas SQ 這個捷克團色彩濃郁許多,將作品彫拉出非常鮮明凸綺的輪廓,特別是兩首曲子的慢板。年輕新團的罩門,常在難以維持慢板的張力與血氣,Pavel Haas 個別的獨奏強,合起來層次的立體主義,更是讓聽者不自主地全神投入,一絲一滴細品他們群獨的聲色之美,以及來往流轉的機鋒。( 今晚聽著,不由得嚮往聽到他們的Janacek 和Schubert 專輯,尤其 C major Quintet。)

我始終是偏愛 Prokofiev 遠高過 Shostakovich 的。Shostakovich 的大宇宙,黑暗沉痛,我在敬佩他的作曲技巧(尤其是大卷書)之餘,總直覺地跟他保持二十步以上的距離。 ( 矛盾的是,他最陰暗作品之一的第十四號交響曲,卻是我最喜歡的Shostakovich 。引我入勝的,應該是其中樂念和詩境的合一、對撞,還有打擊樂難有的詩意吧。)

下次回老家,要聽一下Prokofiev 四重奏裏久違的、緊迫神經的 Emerson 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