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布魯克納二號交響曲...
之前文章裏的慢板,有沒有稍稍燃起你對 Bruckner 的興趣?
關於布魯克納二號交響曲,略查了一下英文中文的網路資料,不管是曲子或唱片版本,資料非常的少。即便是德國人之外,最迷Bruckner 的日本,資料也不算多。
布魯克納的樂譜版本問題,是所有交響曲大作裏最複雜的,二號也不例外。作曲家先於1872年九月完成初始版,1877年是最後一次修改版。麻煩的是,這兩個最主要版本之間的1873年(維也納世界博覽會閉幕式時的首演版), 1876年布式各自有小修的過渡版。
你已經頭昏眼花了嗎?還沒完呢。之後兩位Bruckner 專家 Haas 和 Nowak 又根據Bruckner 的1877年最後一版,各自有修訂版,分別於1938年與1965年出版。Haas 版添補上一些首版的元素,也是最常見的版本。
長話短說,你只需記得最先與最後的兩版:1872年首版(W. Carragan 修訂)和1877年的最終版即可。
我推薦那一版?我認為兩版至少各要收一張唱片。理由有二。第一:首版的設計是Scherzo 前於慢板,與貝九的樂章設計雷同。但是1877年版,慢板是第二樂章,兩者的美學效果不一。第二:雖然最後版較為精簡具張力(尤其大砍後的第四樂章),首版的首樂章的九個長休止,在最後版卻只保留一處,其餘全部刪掉。Scherzo 也有一處休止被刪掉。以此曲又名為「休止交響曲」,你應該試著瞭解原先 Bruckner 如何配置休止的修辭觀點。「版本」第二個意義的唱片部份,我的推薦名單如下:
1872 年首版 (Carragan 修訂):
1. Georg Tintner 指揮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of Ireland(Naxos),這個錄音是唱片首演,Tintner 對Bruckner 的激情與投入,絕 不亞於Celibidache,這一點從他親自寫的極度有料的唱片解說可看到。可惜樂團稍稍過於清湯溫平,也非德奧團。Tintner 對首版的亦步亦軀,與感情的適切流利,仍非常值得一聽。
2. Simone Young 指揮漢堡愛樂(Oehms 廠): 這位當紅德國女指揮,對「原始版」的瞭解與信念甚深,先於2004、2005年分別在柏林與維也納演出過,才留下這個錄音。夾帶著SACD的錄音優勢,這是非常全面,有話要說,深具現場熱力的版本。
1877年最後一版:
1. Dennis Russell Davies 指揮Linz Bruckner Symphony Orchestra (維也納版,Arte Nova廠):這位演奏Phillip Glass的專家,帶出「Boulez 化」的透視法,但是仍保留了Bruckner 故鄉樂團的質樸、奧國密緻與重量感。本來最先只初試此全集的六號,聽過之後陸續敗入收得到的 2, 3, 7, 9 號。這也是目前我唯一可接受的英美國指揮的布魯克納。
2. Skrowaczewski 指揮 Saarbrucken 廣播交響樂團(Nowak 版,Arte Nova 或Oehms 廠),這位長壽指揮,舊樣式裏找到新鮮,厚實但不拖泥帶水的發聲。這個位於德法盧交界的西南德樂團,紀律嚴整之外,音色多了些透明秀美的特質。在 Skrowaczewski 領軍下,表情瞬變萬千,交替展現了此曲柔情與堅毅的兩面性。
這首曲子的詮釋,取決於指揮的絕對信念與執行。如果你有所疑慮,或是對譜敷衍不夠精熟,演出來就是一檔B 級品。
一路走來,對於Bruckner 的指揮或樂團,有越來越深的德奧情節,這件事上Mahler 還沒那麼嚴重。Barenboim 柏林與 Mazzel 慕尼黑的全集版本,太過油里油氣,停在表面的浪漫,少了縝密的思緒鋪演,最近很難接受。相反地,即便不是維也納柏林愛樂(事實上,此兩團過度繁華超技的版本,時有違和感),只要是德奧團,聽來硬是有一種自然的 Bruckner 音色、氣度與密度。比如說 Bosch 的 Aachen 樂團 (Coviello 廠)。
另個體悟是,信念帶來堅實的背脊。老大師指揮像 Jochum 等全集,Bruckner 前兩首往往當作過渡作品處理,草草了事。Celibidache 的錄音,直接跳過二號,從三號錄起。晚近的版本,對Bruckner 的「早期」(其實已四十歲出頭)語言路徑越來越熟,較少有地雷片。這包括前述的Bosch, Profil 廠的Schaller 與BIS 廠的Dausgaard。
古樂的 small form,布魯克納的 large form,各給我不同的衝擊。眼前多條路自走,我,身置被音樂命運拉決的旅程。
下一步,是感情與哲思的 Parsifal。
( 註:初稿寫於5月24日。Bruckner 此曲諸多唱片版本是Naxos線上聽來,除了 Jochum 和 Wand 全集之外,單張收的僅有 Young, Davies, Skrowaczewski。還有兩版在想收入清單:Haitink 與無法預測面貌的 Giulini Testament 廠錄音。)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對第二號不熟,但十分同意你對 Simone Young 的形容,她的第三號、第八號錄音也都具有現場般的熱力和熱情。
回覆刪除雖然熱力/熱情未必是指揮的必要條件,但現下指揮能在唱片中展現此特質者也不算多,有時好像變成為了錄音而錄音,聽來叫人唏噓。
一點鄙見。
感謝回應。
回覆刪除Young 的布魯克納 3 與 8 在 wish list 上。她全本似乎都想採用作曲家的原始第一念。在此意義上,4 號的初版更彌足珍貴。
「他的現採果實裏,有最初心的構想與質素汁液。」這位指揮深受原始版感動,並想將此傳遞給聽者。
布魯克納學,古樂,CPE Bach 等百家齊盛,都讓我打心底感到「生在此刻」的幸福。
布魯克納第二號交響曲唱片不算少,但很多看來是小廠或海盜版錄音,市面上買的到的CD不多。
回覆刪除維也納愛樂為此曲做了世界首演,但卻只留下一個Horst Stein指揮的正規盤,而且還是Eloquence Australia發行的。Muti/VPO版應是海盜版錄音,值得一提的是Muti和CSO的2009/10樂季首場音樂會曲目就是布魯克納第二號交響曲,Muti不以指揮布魯克納出名,但卻選了這首,倒是十分有趣。
Stein/ VPO 的唱片還有更早多次的日本版。沒收到就是了。
回覆刪除日本古典唱片界,持續關注三個巨人:Mahler, Shostakovich, Bruckner。發行又多又雜,包括國內指揮與樂團。
在 Camerata 廠,多數人沒聽過的指揮 Eichhorn, 布二居然錄了三種不同版本。
呵,Muti 投這個變化球,似乎是要證明:我的徳奧曲目也是堅實練過的。
日本人在這方面的努力的確是令人敬佩,如果沒有他們,大概很多版本和曲目都會被埋沒而不見天日。
回覆刪除Guilini和Muti在Youtube都找的到,連Sawalisch都有錄影可看。
還有一個更有趣的版本,這位仁兄把Chailly和Gewandhaus Leipzig Orchestra 的Carragan 修訂版速度加快約10分鐘。他老兄的還有一堆被他變速過的Beethoven and Bruckner可聽。
說到Chailly和Gewandhaus Leipzig Orchestra,他們已經完成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交響曲全集錄音,馬勒全集的錄影也在進行中,他最近也宣布會續任到2020,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會是他下一個目標嗎? 還是先把還沒錄完全集的Mendelssohn錄完?
回覆刪除嗯,總覺得Chaiily 與 bruckner 生辰八字不合。
回覆刪除另一點,好像 Mahler 與 Bruckner 都能兩立有格局的指揮也不多。一好沒兩好。
Haitink 是其中的異數。
Mahler 與 Bruckner 都能兩立有格局的指揮,私意乃克倫貝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