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段來自1872年版的布魯克納第二 Adagio,約早了馬勒第九慢板 40 年。情緒強度不次於馬九,語彙上卻大腳踢開了Brahms,也比馬勒更接近當代音樂所常用的休止、音塊書寫。
這是所有 Bruckner 交響曲中,淡白卻最銘感五內的慢板。Feierlich, etwas bewegt。從林茲移居維也納三年後,兩個階段之間的,開始回應內心另個聲音召喚的。
Bruckner 不喜好也不適合標題,沒有一大堆的詩歌引用,數字魔咒,沒有緋聞醜聞天才傳說幕後秘辛。沒有礙事的故事,只有篤定與音樂,pure and simple。
以較為「史詩磅礡」、更華格納主義的第四或第七交響曲,來入門Bruckner,是一種途徑。但另一條「捷徑」,我覺得可從此慢板聽起。熟聽過後,便很難忘懷這樣凜然素直的一種告白。
聲聲喚遣悲懷的馬勒第九,或過度浪漫留戀的曲子,不適合我的葬禮音樂。
有天走了,你可以 在Bruckner 第二的慢板裏,回想我們的對話,看見我微不足道的影子。
有趣,昨夜夢迴,聽到郭德堡送我。今早公視播出安樂死議題,然後是布二。
回覆刪除thank you for this article, my dear friend.
回覆刪除just behold me in another adagio.
其實bruckner的五號慢版也著實感人,平實的音樂表情下有著巨大的能量,常得熟捻他獨特的音樂語彙後才知道他的美麗。
回覆刪除他的慢板,不像馬勒可熱鬧可門道。靜待長期浸營(非長相左右)的有心人。
回覆刪除5 到 9 號的慢板,都有深澻的幅度,需要歷史的磨吸。
以此意義而言,Furtwangler 獨缺第一樂章的第6 號,讓我們可直見慢板之汪洋,未嘗不是見美事。
版主回覆:(2013-07-16 08: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