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2012 MidsommerBarok Copenhagen

去年曾經有幸參加的哥本哈根《仲夏巴洛克音樂節》,已經是第四屆的今年活動將於六月21到26號舉行。

剛收到活動承辦人 Michael Hemmingsen 先生的一封電子郵件,告知今年的節目單。可能是丹麥北國對於我們太遙遠,雖然這個國家贊助、社區全力熱情投入的國際性音樂節辦得有聲有色,去年只有我一個東方人去聽。

Hemmingsen 先生非常希望在哥本哈根看到更多世界各地的音樂迷的造訪,尤其是台灣或華文圈的古樂迷。

活動的重頭戲,仍是兩大古樂團體:Arte Dei Suonatori (作品常見BIS 與Alpha 廠),以及 Paul Hiller 的聲樂團體 Theater of Voices。但是,今年還加上更讓人流口水的陣容。音樂節的首頁如下:Midsommerbarok

去年的古笛手 Alexis Kossenko,除了擔任一些巴洛克協奏曲目的獨奏外,還會率領自己的團體Les Ambassadeurs 演出Telemann的「巴黎四重奏」。其他精華場次還包括:

Arte Dei Suonatori 的Bach, Vivaldi 協奏曲(BIS 剛發了此團的Vivaldi 新片!)
Bjarte Eike的巴洛克古小提琴音樂會,集中在1600年代的英國曲目(錄音作品可見 ECM, Chandos, Harmonia Mundi, CPO, BIS)
Eero Palviainen 的魯特琴獨奏會:從 Kapsberger 到 J.S. Bach(錄音作品可見 Chandos, BIS, Ondine)
Bolette Roed的J. G. Graun 與 Chr. Graupner古笛協奏曲之夜。
英國巴洛克歌劇經典 Henry Purcell 的 “The Fairy Queen”(仙后)。
最後一天壓軸的是 J. S. Bach的 A 大調彌撒 BWV 234。

哥本哈根,是一個有情美麗的城市,夏天天氣特別怡人,音樂會所在的Freiderikberg 區,更是個非常適合安靜放空,美食,與聽樂的市內桃源。市中心的 Tivoli 美聲音樂廳,即便是夏天,也會有其他的音樂會檔期可以一併規劃。去年我就看到一場難忘的音樂會:女高音Elina Garanca 與她指揮丈夫Chichon的合作的gala concert。

如果樂友們今年夏天有規劃前往歐洲的行程,千萬不要錯過這個精緻動人的夏日巴洛克饗宴。

(下圖為玉樹臨風的音樂節承辦人Michael Hemmingsen,以及去年一些音樂會剪影。)
(照片數張已遺失)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for she hath broke the lute to me


大部分的當代魯特琴名家,像搖滾吉他手一樣,多是男人的天下。Elizabeth Kenny 和 Lynda Sayce,兩位英國的女魯特琴手獨樹一格,各有千秋。

Elizabeth Kenny 除了與the 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和Les Arts Florissants 等團的合作之外,也在倫敦的皇家音樂學院,和 Southhampton 大學的表演系任教。

上個月去找阿聞兄之前幾天,剛好集中聽她的兩張Hyperion 專輯:舊作"English Lute Songs" 和2009年的"Flying Horse: Music From the ML Lutebook"。無巧不成書的是,見到阿聞兄時,他送了我一張2010年她與女古笛手Pamela Thorby 合作的「夜鶯與蝴蝶」(Linn Records),難得的緣份,讓我感覺如獲至寶。

肯尼小姐的風格十分「中性」,收放乾淨俐落,不搞甜蜜弄姿,像是女劍俠般的存在。作為「伴奏」時,與 treble 音域的古笛和假聲男高音的配合,相當細膩,同時自己劃出可以表現的空間。17世紀出現的獨奏"Music From the ML Lutebook", 像另一部 Jane Pickeringe 選輯,是女性為當時女性演奏者海選的魯特琴輯,有其歷史意義,也透露出斟選者的體味。對偏好獨奏的我,自然特別過癮。和古笛共演的法國巴洛克曲目,亦如實凸顯了優雅與垂頭的法國「古典」雙面性。特別是 Visee 作品 Passacaille,這個演奏硬是多了些恣肆明快的氣度。

Lynda Sayce 是Jakob Lindberg 與 Nigel North 的學生,曾寫過雙頭龍樂器 theorbo 歷史的專書 。也和 the Orchestra of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The King's Consort, the Academy of Ancient Music 等團合作過。

賽媞小姐異常感性,親近彷彿是暗夜中兩尺近的婉婉同室告白。她在the Gift of Music 廠的獨奏曲目,都流露出這樣的溫情主義。這樣的藝風,加上錄音上的整個小房間的「近身感」,害我只能挨著她臉前聽她字句婉婉低訴。

她的唱片 "Travels with My Lute",收集了文藝復興四個魯特琴音樂重鎮國義大利、德國、法國、英國的音樂,並用了三種琴來表現不同國度的氛圍、音色和表現差異。視覺上,封面畫中女琴手裸足注弦的不設防感覺,與音樂搭貼得緊密。

一懍然,一感性,有得雙姝夏夜共遊的我,是幸福不過的。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Just old-fashioned notes!"


出身瑞士,歸化美國的 Bloch 這首第一號 Concerto Grosso,是我的美國夢的一部分,也是新古典主義與巴洛克音樂想像混交的合成作。

在許多層面上,1925年首演的此曲顯得「中庸保守」。相較之下,Stravinsky 的古典主義,有著更優雅與精妙前進的和聲細節;Schnittke 的concerto grosso 更為自由,古典加電吉他與噪音配置的拼湊風;Bloch 自身,也還有更直接崇拜猶太風的作品。我喜歡這首曲子的每個樂章主導的大膽節奏,與直接無諱的「不夠現代無調」語彙。

在此曲1920年代的時空,所有層面的保守,縮到一個框架,這框架本身卻有強烈的「願意直射出情感」的誠意。仿巴洛克風的曲式,又hold 住各樂章中情感的流竄,不至於成為氾濫的宣洩。不管你喜不喜歡各方不討好的「折衷」,置於現代主義的無感情主義作品,這作品是一顆顆飽滿濃厚的墨點,有墨點重量的旋律被包裹在現代的和聲裏。

喜歡古樂的我,排拒激情,卻非寡情的人。在音樂裏沒有納入「感情」或直率的「熱情」,並無法接受的。我追求能量,不見得要是大江大海的 Wagner 或Mahler,可能只要細微的電池如魯特琴的能量。

如果容器剛好,電流能量剛好,觸到身體對的地方,振動出來的情感,其實是強烈澎湃,讓人無法自已的。

用大量的彈藥掃射攻擊,打中是會打中,但也虛擲了許多無謂的鋪陳與子彈,是能量及空間、時間的浪費。對作品是,對閱聽者也是。Mahler 或村上春樹裏頭較多贅詞的作品,常給我這樣的想法。

精準且經濟無浪費地命中少數幾個點,只在紅心點完整出血,或在穴道上震出全身的漣漪,是我嚮往的美學。

Bloch 在克里夫蘭音樂院樂團的學生們,本來對於古老形式是否能表達現代音樂有所疑慮。當作曲家發現學生帶著熱情投入這個曲子的時候,他說:「現在你們覺得怎樣?它有的只是老掉牙的音符罷了!」(“What do you think now? It has just old-fashioned notes!”)

附上的Youtube 音樂,是我覺得最直觀有力不假優雅的Hanson 版,後頭還有其他的樂章,有興趣的朋友,可感受它們直觀的魅力。

https://youtu.be/-TgbMgZc9K0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