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雜碎一盤


這一兩個月,過年間更甚,不分日夜操到快要爆肝趴倒的我,前兩天終於可以小喘一口氣。

在寫新的文章之前,為了一位老友建議我要換掉部落格 banner 的易北河圖片,找照片修圖又縮尺寸的,那天搞了一整個下午,才發現樂多不給改?!只要寬度超過 700 以上,就自動縮圖。可是我 banner 寬度卻是770 啊!( Mr. 樂多,你嗎幫幫忙,把尺寸的控制權交給作者吧。隨時能換上新新美美的圖,你的流量也會高一些唄。)

說真的,自從上次的 CPE Bach 小提琴奏鳴曲後,整整一個月沒有坐在音響正前方,好好仔細聽一張唱片了。

先紀錄一些南征北伐收入新片的草思吧,我已說了這是雜碎一盤的。

1. "A Route to Chaconne" (Denon 廠 Aliare),寺神戶亮2003年的舊片新發,從Baltzar 到 Westhoff, Biber, Telemann, Pisendel 到大巴哈,全數為無伴奏小提琴曲,這張與貴貴的Mira Glodeanu 獨奏集 (Ambronay 廠),是我覺得德國巴洛克此類曲目歷史「回首來時路」唱片中最為優異的。

無伴奏小提琴歷史中,就數量與流變史來說,巴哈只是一條小寫的小溪( bach )!寺神戶昂首、大器、端正的高歌,屬於直球的光明磊落直攻法,也不會有翹起蓮花指般過多揉捏的裝飾音。

2. Pollini 的Mozart 奏鳴曲錄音:超稀珍貴的舊日版 live 盤,還一次兩張!在BOOK-OFF 500日圓角落看到時,實在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其實很懷疑唱片是否是風衣版的品質,不過寧願被騙,不能放過這樣機會。

這兩張內容全數是1979到81年的倫敦現場,主戲是五首奏鳴曲:土耳其進行曲,有!Lipatti 和內田光子各有意趣意境的 a minor K.310,也有!還加上重量級的小曲三闕, Rondo in a minor K. 511, Fantasia in c minor K. 475, Adagio in b minor。聽過後發現,錄音雖非錄音室等級,mono,卻沒有想像糟,相反地有種不經修飾的質樸。

演奏上,要比去年底介紹的Chopin Etudes Testament 盤,更讓人驚豔。這樣的 Mozart,一點都不小家子氣,一點都非陶器娃娃,也不將小調作品做得太委屈,或太Beethovenian。細膩流利,有一定的韌度與犀利,卻不會過於理型缺血。最主要的是,很少聽過如此 relaxed 的Pollini,這個時刻的他,是 potent (充滿飽足的能量) 的自信大師,不會過度小心翼翼地深怕自己的缺失,會污衊了他的美名。

他功底早有,去掉意識過剩的控制,反而更為張顯 diamond in the rough 透光的美。

希望有朝一日,DG 或任何廠牌,能找到當時的檔案音源重發,讓大家都能聽到站在光明頂頂峰的 Pollini。

3. Beroff 的《版畫》:雖然Beroff 年輕時期在EMI 留下的Debussy 唱片不至於難找,這張最早法國版足其珍貴,一樣是在BOOK-OFF 找到的片子。沒聽到這版《版畫》之前,不知道可以用行草書來墨寫Debussy。

之前介紹過 Ferber 的或是季雪金,都是堂堂讓旋律凸顯浮上的作法。Beroff 的節奏極為飄渺,聲部的主從位置也不穩,主題流動的emphasis可以錯置遊走,像是即興在鍵盤上想出來的曲子,「行雲流水」此詞雖已是cliche,放在此處卻異常妥當。

4. Edna Stern 的 Bach 計畫(Zig-Zag):此姝和同廠的小提琴手 Beyer 一樣,都是幾乎不曾讓我失望過的成熟藝術家。之前,聽過她與Beyer的「夏康計畫」,深深受到打動,'Bach on piano' 的唱片很少能給我如此大的共鳴。

這次本來是要買前作的,卻因錯得福地入手這張更個人化的專輯。此碟的概念在於橫貫大巴哈 chorale, prelude, 與 fugue 三種文類,依照情緒與畫面,做出個人重組的順序連結。

她將鋼琴的 sonority,做出「交響式色彩」的熟透分配。錄音bass 的突出,讓鋼琴生出管風琴般的豐厚韌性。(大膽實驗的) 浪漫與(節制理型的) 古典之間,我覺得已經無法直接用標籤去說明。

Edna Stern 完全沒有 Gould 的頑愚,卻是非常類顧爾德的極端個人視野,彈奏出主觀鏡頭式的 Bach。比起Hewitt, Tharaud 的「新巴哈」即物、平淡、順暢,我欣賞Edna 的膽識、強化的凝視(heighten vision)、與執行的到位完熟,在「精神上」其實與古樂的實驗主觀態度,是有共通之處的。

Bach 通常被賦予數學的、建築式的形象,此處,我感受到的是黏土般、墨水般、油彩調度般的彈性 (elasticity)。

頑固不走的冬天午後,此般 Bach 與冷掉的咖啡並行,冷與暖之間的變化與即膚感受,敲鍵噠噠間難以形容。

5 則留言:

  1. 不知版主 有無聽過Zhu Xiao-Mei的巴哈作品呢?

    回覆刪除
  2. 發了義大利人出水的那篇文後才知道,原來無名部落格的「回應數」竟然是有quota的!(結果就害人家的回應停在那尷尬的點上,哈哈哈~)

    回覆刪除
  3. To HBK:

    沒聽過耶。

    有哪些特色,可以隻言片語,也可在Lapi 處來篇長文?

    To Lapi:

    你的回應未免太辣了,嚇出我一身冷汗。。。

    最近可好?有哪些音響或線材的新作或新觀察,要高調分享報導一下。

    回覆刪除
  4. 巴哈的作品我老是聽不完,
    但朱曉玫彈的巴哈卻緊緊抓著我的耳朵

    每個彈出來的音符好像有股內蘊的張力在呼吸著,
    音符的旋律線像書法ㄧ樣運行自如,
    隨心所欲的想像,章法有序的演奏

    如果說 SOKOLOV 讓巴哈像宇宙ㄧ樣宏大,
    使聽者置身他營造出的銀河之間

    那朱曉玫就是讓人進入她以生命歷程所建構的神性世界

    回覆刪除
  5. 原來如此,有機會再來試試。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