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百彩且幽暗的兒童世界:Villa-Lobos

「A Prole do Bebe Rubinsky」的圖片搜尋結果

多年來一直介意著,但從未寫過的偏房菜 Turina 與 Villa-Lobos,實感汗顏,今天先來說說後者的一個面向。

從兩個軸來說起。第一,「入門」的曲子,常是擇中折衷、不關痛癢、非其強項的曲子,尤其在所謂德奧英法等歐洲巨人圈之外「國民樂派」的作曲家們,沒有人去聽他們現代主義及以後作品。就像歐陸之外第三世界旅遊的明信片,多半是其文明未開前的、浪漫化的原始自然。

Villa-Lobos 的《巴哈風巴西組曲》(Bachianas brasileiras) ,事實上,只是此等原則下所挑出的「代表性=民俗風情畫」作品,常是較為簡易、調性旋律明顯、懷舊(backward-looking) 的曲風。

第二,成人對於童年憧想的寫生鋼琴曲,大致還停留在Schumann 的《兒時情景》與 Debussy 的《兒童角落》中,「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的布爾喬亞家庭幻想典範層次上,並未進一步邁入小孩潛意識的深處,發現最早的憂歡暗面,以及小孩無用之用的世界、社會階層現實與藝術想像的糾葛。

當我們直接闖進 Villa-Lobos 的「天真」中,時而分叉出不協和音的鋼琴曲(而不是他較於次等、限於西方典範的鋼琴協奏曲或弦樂四重奏)世界之時,上述的兩種成見,突然綻放出新的轉折變化。

如果,我的入門,不是《巴哈風巴西組曲》,而是這些沾有現代主義新聲,或親密或觸技暴力的鋼琴曲,我會多愛上、早點愛上Villa-Lobos一點。如果,我的「兒童」鋼琴曲世界裏,早一點有Villa-Lobos 的入住,那世界會早些搬進嬰幼兒,可視的銀幕會迅速地拉開幅寬,更加 Technicolor。

Naxos 的這一套大全集中的同鄉鋼琴家 Sonia Rubinsky,實在是太棒了(或許不是每一卷都值得一般樂迷收入,優先推薦的是前三卷)。兼顧大膽與細膩,技巧扎實,不處處雕琢重點的詮釋,非常吸引人。

共三個組曲的 A Prole do Bebe(嬰兒的家族),因為Rubinstein 的西班牙的選曲有時會納入,耳尖的樂迷應該不陌生。三套所謂的「家族」,其實是小孩與身邊非人的的玩伴所構成的世界,1918年的第一套注視的是孩子的各式娃娃,1921年是小孩的動物世界,1916年起描繪的是小孩的童玩遊戲(可惜第三系列的原稿已失)。Villa-Lobos 擅以鋼琴作出一種形象或狀態,每首曲子配置不同的物質材料,比如說瓷器娃娃的高音敲擊(no.1),或是布料娃娃飛翔的狀態(no. 8)。小孩子的夥伴動物裏,有紙作的小蟲,鉛作的公牛,玻璃作的狼。

Youtube 上,只能找到來自Villa-Lobos另外長篇組曲Ciclo Brasileiro 的這首"Fete in the Heartlands" (收在Naxos Vol. 3 裡頭),可以聽到突破民謠或天真框架的類 Petroushka 之靈光閃現,朝向飛揚揮灑的拉丁多韻律運動。

再補上百彩中的另外一色,更出名的同鄉 Nelson Freire 彈的 "A Lenda do Caboclo"(Caboclo 的傳奇,Rubinsky 版收在第二卷),特別有種讓人立即心暖,卸下心防的悠妙(disarming charm) ,與附點節奏的小暈眩感。

我想,為何喜歡古樂,或是多民族音樂中的奇異果實的原因之一,是在憂心忡忡,反覆辯證、壓抑鬱悶、莊嚴雄偉「古典」之對岸,他們所散發的生命體態,正向能量 ( saying yes to life ) 與多彩多聲吧。

(註: 兩張圖皆為巴西現代畫作。上圖為 Ismael Nery 的《泄露》("Divulgação"),下圖為女畫家 Tarsila do Amaral 的《家族》。)

4 則留言:

  1. 我昨天拿到「座頭鯨」了,稍微翻了一下發現,這根本是「只」寫給德國人看的東西!要不然就是翻譯得太過生硬,不太好讀。光是開頭的「大自然」一詞所指涉,我深深懷疑,沒有古典文學基礎的人看得懂嗎?或者說,沒看過歌德、席勒等德國文學的人有辦法立即切入嗎?如果翻譯者能再多加一些註釋,不知會不會比較好?(像以前的新潮文庫那樣)

    內容應算很精彩,不過裡頭的音樂術語真的很多,有些門檻呢。

    回覆刪除
  2. 你說要有些角度的樂評麼,後來就想到這本書。

    是有些門檻,但即便不解理論部份,他的寫法還是給予人不少「如何寫,如何串連」的嶄新靈感,也像Goldberg Variations 般有相扣繁複的連結。

    他在講CPE 時,講到笑與(大規模)幽默的問題,深有同感。一直覺得他是「嚴肅的幽默家」,可抖出深切、可通俗、有力的玩笑戲法。

    可惜的是翻譯,感覺許多地方出了不少狀況,影響到可讀性。

    如果有音樂背景、也懂德文的你來翻譯或校對,那就好了。

    回覆刪除
  3. 翻譯或校對太言重了,我現在要看懂德文雜誌都有些吃力...

    話說回來,我自知致力於大眾化語言的腳步不能停,但有時候還真的很想像「座頭鯨」裡頭那樣串成一氣地書寫!

    回覆刪除
  4. 人生苦短,放手做下去就對了!

    將門檻提高,將典範轉移,也是功德一件。

    大眾化,要有人作。其他的,更需要有意識的人來大刀一揮!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