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抬頭,就會望見那座山。
見山是不是山,這種三段論的辯證法詭辯,事先排好階段終點的cliche,要證明的,常只是說話者的優越或睿智。
山,如何單純「是」山? 山怎麼會「不是」山,又何來「又是」山?
「是」,是個奇妙又奇怪的動詞。A 與 B 之間的關係(甚至A 與A 自身的關係),無法是完全等同的「是」。
山,不是可通稱的大寫 A,而是 a1+a2+a3....的無限集合。
我看到的那座山,是山,同時不只是山。在不同的角度、時節、時間、心境、天候、雲彩光線的佈置、周遭人們的舉動、記憶的背景與OS,同時是「山+A-B x C÷D」的複數存在。
我在玩弄文字證明自己的優越嗎?不是的。
我看山,但是不想決定它的意義,因為它的面貌總有細微的差異,對我說的,總是不同、多聲部的話。
今天一早見到的山,裹著一層厚厚的霾。或許是因為連續夢到十多年沒見的兩位 C 君,一時不知要用什麼心境去面對它。
它以威嚴卻寬容的臉,直盯著我的臉,直到我別過頭去。
像山一樣,「我」,也長著千千萬萬的臉,看著千千萬萬的臉。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