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看山

一抬頭,就會望見那座山。

見山是不是山,這種三段論的辯證法詭辯,事先排好階段終點的cliche,要證明的,常只是說話者的優越或睿智。

山,如何單純「是」山? 山怎麼會「不是」山,又何來「又是」山?

「是」,是個奇妙又奇怪的動詞。A 與 B 之間的關係(甚至A 與A 自身的關係),無法是完全等同的「是」。

山,不是可通稱的大寫 A,而是 a1+a2+a3....的無限集合。

我看到的那座山,是山,同時不只是山。在不同的角度、時節、時間、心境、天候、雲彩光線的佈置、周遭人們的舉動、記憶的背景與OS,同時是「山+A-B x C÷D」的複數存在。

我在玩弄文字證明自己的優越嗎?不是的。

我看山,但是不想決定它的意義,因為它的面貌總有細微的差異,對我說的,總是不同、多聲部的話。

今天一早見到的山,裹著一層厚厚的霾。或許是因為連續夢到十多年沒見的兩位 C 君,一時不知要用什麼心境去面對它。

它以威嚴卻寬容的臉,直盯著我的臉,直到我別過頭去。

像山一樣,「我」,也長著千千萬萬的臉,看著千千萬萬的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