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Gothenburg Symphony Orchestra 的榮光
小病,卻是嚴重影響生活作息的那種。近兩三天才慢慢開始長回耳朵聽音樂,多是Monteverdi 與Gesualdo 的不同時期的牧歌,也做了些進階的整理,也稍微在義大利 lyrical poetry 與微妙的「詩織畫」(Word-painting)中得到許多平靜。
今天先不談這個。北歐,此一區塊好像是「全球古典音樂」產業中,一個不痛不癢的尷尬存在。除了演奏的是 Sibelius, Grieg, Nielsen 等在地作曲家的音樂,要不一般樂迷不會重視這一區域的樂團。
已經改名為國立瑞典交響樂團 (National Orchestra of Sweden)、有著105年歷史的Gothenburg Symphony Orchestra,其聞名的音樂廳建於1935年,有著相當優質的acoustic 聲底。常任指揮當中 Neem Jarvi ,任期最久,長達22年,也是影響此團聲譽最巨的指揮,稍微maverick 的特質,讓這個略嫌中庸拘謹的樂團產生了熱情與個性。此一組合在90年代末、2000年初的DG 後期錄音,事實上多半演錄皆優地 showcase 了此團沈靜中隨可爆發的原力。DG 合作期同時留下不少俄國曲目,與Grieg 管弦樂錄音,有待聽過的樂友分享看法。
除了一些瑞典廠BIS 錄音之外,這個樂團的榮光可見於下列兩位指揮的幾部錄音:
Neem Jarvi (任期1982-2004):
1. Sibelius Complete Symphonies
(SACD, DG,Jarvi 任期最後的最佳力作)
2. Sibelius Orchestral works (3CDs, Trio, DG)
3. Nielsen Complete Symphonies (3 CDs, Trio 系列, DG)
Mario Venzago (任期 2004-2007):
" Europe's Finest ": 歐陸管弦樂集錦(SACD,見上圖,台灣有代理)
DG 當紅的年輕指揮 Gustavo Dudamel,自2007年接手這個瑞典第二大城的國際樂團已經三年,是否帶來新的活力? 拉丁的狂熱與北國的悠閒冷隔,是否能有巧妙的chemistry?Well, maybe, a big maybe。
無論如何,至少在上列唱片中可以聽到這個樂團全盛期的精湛表現: 歷史感的大度、雍容矜持,與冷調中埋伏的暗雷。 (有些像稍嫌「過時」,長期贊助此團、同樣立足於Gothenburg 的VOLVO?)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GSO有許多好錄音,
回覆刪除N.Jarvi與GSO兩次的Sibelius,
第一次在BIS顯得陰暗而深沉,
第二次在DG則險峻而宏偉(SACD加分不少??)
這兩者我推薦後者.
另外,Europe's Finest那張雖不是Jarvi指揮,
卻是2006年狗窩年度SACD專輯,
GSO的演錄水準當然是有目共睹.
這套SACD的動態有些嚇人,您用險峻這個字下得真巧。聽時,我一直在「害怕」它一發不可收拾的瞬間力道與動態峰值。
回覆刪除所以,個人覺得如果要收這一套交響曲的人,最好避掉低價重發套裝,直接找出SACD。
其實,雖小可惜這三張Sibelius 管弦樂集雖非SACD,也值得收。尤其二手若找得到舊高價版,音質或會更好上一些。
哈,我原本以為我是精鑽您網誌的忠實讀者,沒想到漏掉這張狗窩年度專輯、GSO自發的SACD。
不過也好,證明吾輩聽音樂,不時有驚喜的、「不謀而合」的所見略同。
你今年好像病號掛太多了。是能者多勞乎?
回覆刪除非能者多勞,實勞者「不能不能」矣。
回覆刪除感謝關心,尤其是來自應該忘卻塵世、遨遊 Niagara Falls的你。
最近的確公事與壓力特大,而且是小病了才發現自己累積多少burden的狀況。
雖你非Gould 迷,遠到 Toronto 有去Gould的博物館嗎?
Believe it or not, 直到現在你提起GOULD,我才想起這個人。
回覆刪除短跑式的公差時間,等同於馬拉松式的工作方式,完全忘記顧爾德。而且我同事非好此道,也就沒特意想了。
大概老天也讓你多休息,凡事不用太操心,希望這次是你本年度最後一次病號。
我也希望是別再掛病號了,不過另一波「鋒面」又近,又有得累了。
回覆刪除沒想到 Gould 挺好,跟舊情人一樣,「沒想到」(out of mind) 讓再近的距離,都是咫尺天涯。
我最近倒是對顧先生有些另外想法,先沈澱一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鋒面要顧,不過既然鋒面來襲,就請做好防寒防颱準備吧。anyway, 鋒面總是回過去;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回覆刪除至於顧爾德,有新想法總是好事。
雖非他大粉絲,但依然覺得他自己的口氣其實頗有說服力,莫札特雖deviation也頗有說服力。不過倒是好奇你對他那張Sibelius鍵盤獨奏的想法抑或沒有想法?
根據過去聽這張小奏鳴曲與Kyllikki小組曲的「暫時」想法是,他為了理想中 Sibelius 的聲音,從鋼琴不同位置所泡製的多mic的混音,相當欠缺實體感(disembodied),「血肉糢糊」,遠近的聲部前後對襯,又十分具設計感,有味道。
回覆刪除詮釋上的話,很有「北國」精神,不濫用情緒、清醒而專注,這我是欣賞的;但拆解過度,不夠剛勁透明,原力充沛,非我最心儀的Sibel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