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Heart of stone,heart of gold

Kareli















受到「全球化」影響 Sibelius 的詮釋,被德奧(Karajan)、英國 (Beecham, Barbirolli, Colin Davis, Rattle ) 的「經典名演」所收編壟斷,多數樂迷也以多這些版本馬首是瞻。BIS的Vänskä ,與DG的Jarvi ,EMI的Jansons,Naxos 的Sakari 等北歐樂團詮釋,在提出各式其他可能之同時,好像仍有一個interpretative niche 沒有被填滿。

第一次在Hubert 兄那裡聽到這個Karelia Suites 的片段時,好像掉入一個未踏進過的時空,耳朵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當時卻沒有進一步確認樂團與指揮。前幾個禮拜終於找出這個錄音的Karelia 全曲,才發現指揮Ollila 是個三十出頭、名不見經傳的「小咖」,樂團又是芬蘭第三大城Tampere 的「地方樂團」。

我的 Karelia Suites 啟蒙片來自Barbirolli,在聽過Ondine 廠這個錄音之前,也是最親近的版本。Barbirolli 的弦樂有特別的溫暖,也影響我對此曲的解讀,更別說弦樂更大作表情、撒狗血的Karajan,讓我有只聽到矯揉弦樂的錯覺。

Ollila 與Tampere Philharmonic Orchestra 這個版的特色在於,第一:錄音的全頻段的呈現,沒有太多spotlighting,自然與發燒在此並非是反義詞。第二:清新迅捷的自然活力,管弦樂團弦樂、木管、銅管的全面掌控與平衡,而非單側重於弦樂的表情與色彩,即便在最容易被「浪漫幽怨化」的第二樂章中,不濃妝豔抹的弦樂反而有豐富的層次感與情感nuance,但木管的亦步亦趨,所揉合出的synthesis of sound 更加是帶有尊嚴的美(dignified beauty)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樣的詮釋,充分體現出 Sibellus 表現(expression) 裡的鐵石心腸與熱血丹心的「矛盾」結合,冷冽果決表面中所包覆的,是一顆熱切的靈魂。

最高竿的Sibelius,不應是速度表情的戲劇遊戲,或膚淺驕傲的cold detachment,而是讓各聲部齊聲唱頌,尊貴的熱情。表面上是heart of stone 的精確不茍,是為了捍衛住不動中柔軟的一顆 heart of gold。

14 則留言:

  1. 這個版本真的很棒,
    卡拉揚的版本不能說差,
    只是我曾花了一個下午聽他的黑膠,
    從巴洛克,到莫札特,布魯克納,再到西貝流士,
    最後再聽那張Ondine CD,
    最會決定出清卡老那一堆EMI/DG黑膠~~

    回覆刪除
  2. 我可以瞭解 Hubert 的意思。卡拉揚的版本不能說差,只是...不對我的味(矯揉造作的美),也不對某些曲目的詮釋。

    知道一直你片檔過滿,不過那套Ondine 的Sibelius 交響曲(至少部份選曲),是不是該來解盤一下?

    也感謝那次你放那張Helsinki 旅遊指南唱片,讓我聽到耳目一新的好詮釋。

    回覆刪除
  3. 對厚!應該是「撒」狗血!

    回覆刪除
  4. 撒或灑,英文都是sprinkle,但狗血正確應該是用灑的,一時快打,感謝指正啦。

    回覆刪除
  5. 通常某一國的作曲家作品
    由那一國的唱片公司來演出錄製
    第一個念頭通常是覺得比較道地
    似乎較能接近作曲家想表達的原意
    尤其當曲子裡頭含有當地的素材特色時更是如此
    看Mingus兄所述
    Ondine這家芬蘭廠在這方面並沒有漏氣
    有機會該來試試它的Sibelius
    之前有想要聽那套Rautavaara 交響全集
    結果到現在仍無下文
    同樣的我相信Hungaroton出的匈牙利作曲家音樂
    一定也會有其他廠牌聽不到的獨特風味
    不過目前手上此廠片檔過少
    除了曲目的罕見度外 尚未感受到其他特別之處
    BTW 5/5 前會進一些Glossa 的片子
    不知Mingus兄認為這牌子的優點有哪些?

    回覆刪除
  6. 原則上,音樂演奏製作的國族主義或地域情節,總是有些道理。

    Ondine也有些「國際化」的折衷品,像是Eschenbach的東西。但是,我自己聽過的Sibelius 與Rautavaara 都有一定水準,不過只限當地音樂家與團體。

    只是,單用國族主義來看會有漏洞與問題,比如同是俄國的Tchaikovsky,在Mravinsky, Rozhdestvensky, Pletnev 與Gergiev 手中,就有四種味道。Berlin Classics或法國小廠演奏本國作品的唱片,也會有敗筆或平庸之作。可見此原則無須無限上綱,過度被 generalized。

    Glossa 的特色,並不在聽起來爽的「加料發燒」,我覺得是一種清新脫俗的氣質(但尾韻沒像一些法系唱片那麼飄),代表此般氣味的典型錄音,是Moreno 彈的吉他與 vihuela 作品。另外不錯的還有之前介紹過的Abel,一些西班牙作曲家作品、Handel 清唱劇與Boccherini。Glossa 的 Bruggen 的錄音我稍有保留。

    不知Yellow 兄進了哪些好貨,可否分享一番?

    回覆刪除
  7. 確實國族主義僅供參考
    或者該說 任何準則皆僅供參考
    聽音樂就是如此才更加有趣 充滿了變數
    感謝Mingus兄分享對於Glossa 的心得體驗
    之前就陸陸續續看您介紹一些Glossa 的片子
    我目前手上並沒有這牌子的唱片
    這次會趁特價進一些來聽聽
    預計要進的有Abel那張,Handel italian cantata 選一張,Debussy - Music for the Prix de Rome,Lully: Proserpine,Lully - Ballets & récits italiens, Bach, J C: Sei Sinfonia,Weill - Das Berliner Requiem

    就之前您文章的介紹來看,Glossa出的Monteverdi系列想必也是頗有聽頭,只不過現階段我對他madrigal有fu 的實在不多,暫不考慮進貨
    Lully 的話,他寫給太陽王的音樂,個人聽了覺得並不impressive,這次會進他的主要是想瞧瞧其抒情悲劇能否扳回一城 ^^

    回覆刪除
  8. Yellow 兄選了不少品味獨到的片子,我對 Lully 與J.C. Bach 這兩張其實也挺有興趣。

    片子到了,不管是錄音或曲目的特色,有些想法也請在這裡或自己的地盤多多分享。

    哈哈,我知道Monteverdi 是會讓你和 Hubert 兄昏昏欲睡的。16世紀之前的古樂對於許多樂友,總是一堵不會說話回話的牆。百無聊賴的我,只能繼續對牆自語自酌。

    回覆刪除
  9. 雖然MINGUS兄對布魯根有所保留 單我還是覺得買LULLY沒買RAMEAU有點可惜 作為對照組比之 也是音樂史上的兩位重要對比

    回覆刪除
  10. 前頭沒講清楚,精確一點說是,對 Bruggen的 「Glossa 錄音裡的非法系曲目」,我有所保留。

    除了獨奏之外,Bruggen在其他廠指揮的唱片,還有許多我相當喜歡的,比如Beethoven 交響曲與難尋的Mendelssohn 3,4號交響曲。
    (Schubert 只聽過一張,暫不置評)

    他的Rameau 與Lully 都是願意嘗試的。只是,最好要先試聽過,畢竟Glossa的片子並不便宜。

    回覆刪除
  11. 好像被點名了,
    要不然想繼續睡說~~
    你們在說的是Frans Bruggen嗎?
    直笛吹得不錯,請找德律風根版黑膠~~
    其它的我不知道啦~~~
    繼續去睡我的覺了~~

    回覆刪除
  12. Hubert 兄要睡啦,有請Monteverdi L'Orfeo。

    同場加演他與Gesualdo,加上de Wert 三人的牧歌。(ZZZ...)
    音樂美,詩歌(Tasso, Petrarch)配得妙,保證Hubert 兄一覺到天亮,睡「過」自然醒!

    回覆刪除
  13. 不用加演那三場啦~~
    前年拜您所賜,
    遺漏的"聖母宛禱"片檔,
    一開封就像聞到麻藥一般,
    效果比全麻還強,
    加上CPE一來胃口馬上慣壞,
    Monte那攤還是先讓兄臺品嘗算了,
    反正已經有人百毒不侵了~~

    回覆刪除
  14. 了解,之後遇到Monteverdi 或牧歌之類的,我就不推薦害您啦。

    您覺得Monteverdi 像麻藥,我感覺卻是清明醒目的養生健康食材。One person's drug is another's poison,又一鐵例。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