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輕狂的高中日子,古典音樂或爵士還不在我的聽覺世界之中。然而自己怪怪傾向的耳朵,已經先行萌芽。
我聽的從美國 Pop Top 40,逐漸轉移到Progressive/Hard Rock上面來,從Jimi Hendrix "Electric Ladyland"開始,到Led Zepplin IV,到Pink Floyd "Wish you were here",又經由幾位外國友人的介紹,開始聽 Yes, Genesis (Phil Colins 主導之前), Peter Gabriel 等組合。當時深深著迷於那樣「概念化專輯」的,長篇大論的,迷幻的、電子合成器的 primitive stream-of-consciousness kind of moaning。
事實上,已經將我想要的 70年代的Genesis 收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唯獨兩張一套1974年的"The Lamb Lies Down on Broadway"。這套概念專輯所描寫的是,棲身紐約的幻想人物異種族青少年Rael,慘綠崩壞的夢靨。這套專輯的初體驗,是大學時期在一位德國友人Martin 家裡聽到的卡帶,同服用的是菸、啤酒、和硬質的德國英文口音 。
可能是緣分吧,雖然這套專輯始終沒絕版過,也在一手二手市場中見過多次,不知如何,總是將它放下了。去年英國將 Genesis1980 年之前尚未Pop 化的一些專輯SACD 5.1聲道化,價錢頗貴,好像也沒進來台灣。最近終於有此重新翻錄的 Remastered CD 進口,我終於素直地不再反抗。
今夜,終於它挾帶著折了又折的記憶飄回我的耳朵。多年前覺得實驗可怕的部分不見了, 同時感受到,這是Peter Gabriel 主導時期,該團最後、最完整、也可能最為誠實的statement。
些許的生澀依舊,但多年後,我已被更加光怪陸離的前衛爵士、當代音樂所洗禮過的腦中空間,已經可以安然靜靜地接納,此般像是心理分析中的 free association,白馬恍惚奔馳的詩與歌。
久違了,我昏睡已久的羔羊。
quite touching but mythical article, just like sound of guitar. very inspiring.
回覆刪除As you could see, there's a long story behind all this.
回覆刪除It's a long story I choose to leave behind.
你舒坦就好。
回覆刪除我高中時都還只是在聽「歌」,而不是聽「音樂」呢!
回覆刪除Orangebach:
回覆刪除I'm cool with it.
Lapi:
只要能讓人出神或入神, 不管聽的是「歌」,還是「音樂」,都好。
這個星期天是個大日子, 不知你是否也同樣要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