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脫離了賦格的前奏曲

「debussy delphes」的圖片搜尋結果

前奏曲 Preludes,在巴洛克時期,是等入台前,即興的運動。在Bach 的曲式裡,像是進入嚴格紀律賦格之前的「狂歡節式」放縱,完美格式總体的一部。

之後 Chopin 解放了前奏曲,讓它脫離了賦格,成為自我意識的多向魂飛亂舞,但仍建立在某種調性的循環結構之上。

Debussy 的前奏曲第一卷,承繼又超越 Chopin 的精神,調性的標示退場,剩下的是文學香氣式的標題與表情速度記號。異國的感官元素,同時進來了,變形蟲一一爬出畫面,例如第九首的西班牙,第11首的莎士比亞精靈 Puck,第12首的美國街頭遊藝風(Minstrels)等等。

就用Debussy 第一首前奏曲《希臘神殿的舞娘》-- 緩慢且莊重地重新出發。

再會了,沉重的賦格。願從此過後,海闊天空,自在遨遊。

之前欠的留言回應,且讓我歸零一筆勾銷吧。

(上圖為賦予Debussy 此曲靈感之雕像。)

17 則留言:

  1. YA~~
    Mingus大人的新頭腦重新啟動了~~
    Prelude = new start
    要隨意歸零眾看倌回應是可以啦,
    若過要杜悠悠之口,
    看來您得補繳一下拖欠已久的片檔~~

    回覆刪除
  2. 前奏與賦格,就像我在杭州吃的西湖太極羹異曲同工,豌豆泥與海鮮羹構成白綠兩極,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

    賦格既是終點也是起點,何來從此以後之說?

    海闊天空,自在遨遊,唯心而已。

    回覆刪除
  3. 電腦好了, 人腦卻急需補充軟體。最近沒時間, 也沒精神好好聽音樂, 開音響時間非常短。

    總之, 有待努力!

    回覆刪除
  4. OB 回來台灣了?

    以Bach的original design, 以及organ 音樂設計的淵源來說, prelude 是一道難以脫離 fugue的前菜。

    音樂是線性時間的藝術, prelude 絕對是起點, fugue 也絕對是終點, 他們的telos 在曲子寫作之前, 就已被決定了。

    (太極羹, 不知好吃否?)

    回覆刪除
  5. 是啦是啦,您有學問啊~~
    凡事皆有其型式上的定義,而我們也的確該遵守一些型式規範,以便有本可追溯。

    太極羹很普通,但看起來很美麗~~
    一如多數美麗的食物並不可口。
    但杭幫菜還是比上海菜來得好吃點。

    回覆刪除
  6. 看來妳是個吃遍南北四海的大老饕。

    「多數美麗的食物並不可口」

    這句話頗值得省思玩味, 好像也可用在寫作或音樂上哩。

    良藥苦口, 惡言療心, 我常常發現有這樣的人事物。

    回覆刪除
  7. 哪有甚麼吃遍南北啦~~
    你乾脆說我很愛吃好了。沒辦法我真的熱愛食物。
    而且對吃進嘴的東西有點想法。

    回覆刪除
  8. 「脫離了賦格的前奏曲」....好像是進入迷宮前的告示似的。

    有次我在慕尼黑愛樂聽一場音樂會,主要是20世紀的曲子,其中有首Szymanovski所寫的Overture(序曲),導聆人問了指揮:
    「這是要給啥米用的序曲?」(What is this Overture for?)
    瑞典籍的女指揮楞了一下,說:
    「給什麼都行啊!」(For everything!)

    所以說,M大人下次或許可以來寫個「脫離了$@#!^的序曲」。

    回覆刪除
  9. 熱愛食物是件好事啊。對食物缺少熱情或敏感的話, 生活情趣可是缺了一大塊。

    不過, 我合理懷疑, 妳不只對吃進嘴的東西有想法。對世間的酸甜苦辣, 更是想法滿滿。喏, 看你的網誌就知道啦。

    回覆刪除
  10. To Lapi:

    我喜歡你這個故事, 以及"For everything!"的Overture 的說法。

    Overture 來自法文的動詞打開, 開展(ouvrir), 開展通常只是introduction (to something else), 我卻希望它像有些浪漫時期以後的特質, 可成為獨立存在的個體。

    回覆刪除
  11. 我思故我在囉~~~

    回覆刪除
  12. Well, for you, it's probably more than just thinking.

    It verges on a Faustian "striving".

    Would you be interested in picking up Faust, after Descartes? You might find it as enlightening.

    回覆刪除
  13. ........指定讀物不能簡單點喔........

    真要選的話我會讀Marlowe的,非歌德的。
    我會放在心上,不過我最近的旨趣更 classical一點吧。Merci.

    回覆刪除
  14. 這首前奏曲我相當喜歡,既縹緲又實際,既莊嚴又神秘,緩緩地婆娑起舞,就像是嚮導般,帶我們進入前奏曲集的夢幻世界
    以下此連結是李希特1984在東京公演錄影,印象中大師似乎沒有完整前奏曲第一冊的錄音,很期待哪一天能發行實況錄音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Tvn7hDyfac&feature=channel_page

    回覆刪除
  15. To OB:

    自己喜歡的方向去讀吧, 我說的供你參考。從Marlowe 到 Goethe 會是個好玩的轉折。

    To Dude:

    說不定東拼西湊, 哪一天真的會出土第一冊的全集呢。

    問一下, 你是否收了DG 最近那套Richter 全集? 我已有四張左右重複, 猶豫中。

    回覆刪除
  16. Mingus兄:
    Richter的錄音室錄音與現場來比實在差得多,Richter的錄音室許多時候聽起來處於一種"失焦"的狀態,根本不像Richter,而現場不管演奏速度多慢(如舒伯特),但總能維持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及張力!
    因此Richter的錄音我幾乎都是蒐集現場錄音,DG那套絕大多數都是錄音室,因此沒啥興趣說...
    Doremi算是目前挖掘最多罕見Richter檔案錄音的廠牌,最近又發行了幾張新錄音,Mingus兄可參考看看!
    上次買了一套與Barshai合演的Mozart鋼琴協奏曲集(2CD),雖然有點貴,但聽過錄音之後讓我覺得很值得。

    回覆刪除
  17. 了解, Doremi 的系列我收了Poulenc與Roger 曲目那張。

    說到Richter 的現場, 數量品項繁多, 「錄音品質」方面還真要碰些運氣。

    Barshai合演的Mozart鋼琴協奏曲集我有的是別的版, 錄音不談, 音樂的活靈活現相當突出。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