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6日 星期一

三位一體:CPE Bach, Schumann, Schulhoff

「schulhoff flammen」的圖片搜尋結果

延續早年對Schumann的「浪漫」火花的沉迷,在前古典時期,我找到了CPE Bach,在現代音樂當中,我則遇上了命運乖桀、病死於集中營的 Schulhoff。

此一「另類德派」系譜下的三位作曲家,所具有的共通特色如下:

(一) 爵士般的即興與幻想官能風

(二) 深入鍵盤樂本能的創新與語言革命

(三) 繁複詭異節奏的實驗

(四)「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的交響曲式

(五) 強烈的文學思維與表現主義傾向

(六) 異國元素的鎔鑄變形

與 Schulhoff 的偶遇,是約十多年前 Decca Entartete 系列時期的歌劇「火焰」(Flammen)。其魔幻寫實風,狂氣地將 Don Giovanni 的地獄之力完全釋放,我希望有時間來深究這三位音樂家共有,但特別屬於Schulhoff 的 "hot music, serene melancholy"。

14 則留言:

  1. Mingis兄:
    期待您的大作!
    Schulhoff這位作曲家初聽也是驚為天人阿
    那種狂野不羈的氣質真的是相當罕見!
    我聽的是PHILIPS出版的Lockenhaus音樂節錄音,裡面就有收錄包括一、二號弦樂四重奏在內的整張室內樂作品,還有ECM也有出一套Shostakovich及Schulhoff的合輯,也是Lockenhaus音樂節錄音,光聽Kremer等一堆大咖(包括Philippe Hirshhorn)合演其弦樂六重奏就相當過癮!!

    回覆刪除
  2. Dude 兄不愧是本網誌的忠實讀者, 而且一下子就挖到PHILIPS的Lockenhaus音樂節這套舊錄音。應該是我第二張Schulhoff的唱片。

    可惜我沒有ECM那一套, 而Phillips系列這一張又在老家。

    Schulhoff的狂亂風格在其室內樂, 鍵盤獨奏, 與管絃樂作品的氣質都稍有不同, 整理後會一併詳談。

    回覆刪除
  3. 其實ECM那套也是在一間二手唱片行的爵士樂專區發現的,當時架上擺了一排ECM的東西,結果瞄了一下無意間發現這套,看了一下曲目,只有老蕭比較熟悉,Schulhoff是何許人也完全沒概念,售價500台票也讓我有些下不了手,還特地請老闆讓我拆封看裡面的解說冊,看了半天只知道他是個被低估的捷克籍作曲家,際遇也頗為潦倒,但曲風為何還是沒概念,反覆看來看去掙扎很久,一直找不到說服自己購買的理由,最後想說反正兩位作曲家擺在一起應該曲風不會差太多,況且老蕭的東西都吞得下去,Schulhoff應該不會太難下嚥,賭一把敗下去了!!
    事後回家一聽真覺得自己做了正確的決定,又認識了古典樂界的一位怪才,其中大小提琴二重奏每每聽到血脈噴張,如今這套CD也不好找了...

    ECM另有出一套Lockenhaus音樂節錄音(Vol. 1, 2),除了老蕭的作品以外,主打Franck、Janacek、Stravinsky的作品,也是幸運在法雅客買到的

    有時候覺得買CD好像在玩拼圖遊戲~

    回覆刪除
  4. 沒錯, 而且拼圖並沒有拼完的時候....

    買唱片有時候真的靠的是直覺與衝動, 對有些音樂的味覺也需要時間醞釀, 常常幾年後才發現一張片的真正價值。

    (像最近一直翻出過去憑直覺亂買的Renaissance & Baroque music, 感受完全不同...)

    你說的duo for violin and cello, 我也覺得是Schulhoff的經典之作, 就其情緒的張力而言。

    回覆刪除
  5. 這首duo for violin and cello有四個樂章,但聽起來其實是分成四個段落,而且可視為一部變奏曲,一開始兩把提琴一同唱出頗有中國風味的的旋律是主題,皆下來開始時而激昂時而沈思的精彩對話,不斷堆砌出一波波的高潮,激越處有如兩匹奔騰在大草原的駿馬,安靜時又有如夢囈時的喃喃細語,起伏非常大,四次主題出現均有變化,也帶來四次不同意境的激情,如同MINGUS兄所言,情緒張力相當大,當然Philip Hirschhorn及David Geringas完美的演出令人摒息,無怪乎結尾時聽眾爆出一陣陣Bravo!

    其實個人覺得Schulhoff的作品原創性很高,但似乎缺乏嚴謹的曲式及主題推展的能力,偏重於即興幻想風,或許因此無法獲得相當高知名度,甚至變成冷門作曲家,有點可惜...

    不過純就官能性來說Schulhoff是一絕,尤其是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一樂章所帶來那種爆炸性的能量實屬罕見,而其在瞬間亂石崩雲、捲起千堆雪的能力也是他的金字招牌

    回覆刪除
  6. Dude 兄的詳實報導, 一針見血, 勾勒出他風格的一個區塊。

    Schulhoff的某些音樂, 雖較不偏重發展式、結構鋪陳的部分, 但其大軍壓境, 狂氣逼人的幻想世界令人著迷。

    還有一張Schulhoff symphonies 的唱片在海上漂流, 貨到消化之後再來綜合論之。

    回覆刪除
  7. ㄟ我跟你說,今天我去研究一下galant music跟Empfindsamer Stil的差別的時候,讀到一個東西,提到舒曼批評CPE「做為一個創作型音樂家,CPE遠不如他的父親。」或許你已經知道,給你參考一下。但布拉姆斯喜歡CPE。真是鐘鼎山林,有趣。

    原文摘錄如下:
    His name fell into neglect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with Robert Schumann notoriously opining that "as a creative musician he remained very far behind his father"[2]; in contrast, Johannes Brahms held him in high regard and edited some of his music.

    FYI: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rl_Philipp_Emanuel_Bach#cite_ref-1

    Hubeart Jr., T. L. (14 July 2006). A Tribute to C. P. E. Bach

    回覆刪除
  8. 很佩服您好學不倦的精神, 而且是直接跳到很進階的問題。

    雖說標籤(label)本身都有所限制, 但Empfindsamer Stil 應該是最接近CPE的風格。Galant式華麗風只是一小部份, 他的音樂也沒有像Mozart Adagio and Fugue 那般的狂飆精神 (storm and stress)那麼猛, 可是這正是我喜歡的原因: CPE許多作品, 表面上沒有太猛烈的風浪, 海平面下卻是細膩推湧的暗潮不止。

    Anyways, 關於Schumann論CPE的部份, 事實上, 他自己也有多種說法, 您說的只是說法的一種。他也有正面的評價, 他說: CPE 「將主軸為和聲對位的曲式中, 加入旋律與歌唱的特質。」

    回覆刪除
  9. 這個呢,我沒那麼好學啦,也並不知道甚麼是進階與不進階,我只想理解一個小小的疑問:既然CPE和包凱利尼都是所謂的前古典時期,可是前者的風格被標成sensitive style,後者被稱為galant music,可是同樣又都被很籠統的解釋成expressive naturally之類,那兩者有甚麼差別?

    And, 對於舒曼的多種說法,我婉轉地說,恩,他很有想像力,他天馬行空。不過您不覺得他稱讚CPE的這句話,有說跟沒說是一樣的嗎?那就是前古典時期的音樂特質啊!用來描述其他前古典時期的作曲家是不是也可以呢?

    BUT,我可沒有要侮辱你偶像的意圖啊...純粹只是發現你心愛的S在批評心愛的C這樣,有趣而已。

    回覆刪除
  10. 你想去區別CPE和包凱利尼, 正證明了你豐富的求知慾。

    感謝你對我「偶像們」的興趣啊。我不覺得你想去了解是種侮辱。

    不過, 我可不搞偶像崇拜這套, 只不過CPE作了許多讓我打心眼喜歡(adore)的音樂, 而不只是讓我尊敬佩服(respect)的音樂。

    是呀, 偶爾讓他們拌嘴打打架也很有趣, 不過如你所說, Schumann 在不同情境下, 不同標準中, 會說出不同的話。

    不過, 上面引用的Schumann這句話, 是有其特別的意圖的。在他原來的context 裡, 他的意思是, CPE 在(德國)巴洛克音樂較為嚴謹呆板(eg. JS Bach)這個對位和聲傳統中, 帶入旋律的, 抒情的, 歌唱, 及較為個人化的表現力。

    Pre-classical的說法, (就像使用classical 這個catagory 也一樣), 事實上, 把此時期約化成「更偉大的古典時期來臨前」的過渡時期, 將其間豐富的多種樂風窄化, 無法涵蓋百花齊放的各家多元風格。

    回覆刪除
  11. 他們兩個差太多啦...用聽的就知道差別在哪裡。只是我有邊聽音樂邊讀唱片內頁的習慣,讀到有些不懂的,再網路隨意查一下,不花甚麼時間,可是或多或少可以多理解些甚麼。這是個人習慣,順手做做又不費力。

    正統王朝來臨之前,總是百家爭鳴,歷史為證。我那天才知道,前古典時期還分甚麼城市音樂(以德國城市為主)和邊陲城市音樂(包含義大利、西班牙等地的城市),地緣不同,原來音樂也分這麼細。包凱利尼是其中最外圍的,他在西班牙。這樣說來,那CPE應該是位於核心城市了。

    關於舒曼,哈哈哈,他就是個神經質又顛三倒四的傢伙啊...

    回覆刪除
  12. 音樂也是, 不過許多領域要深究的話, 都可以(也應該?)分的很細。

    包凱利尼是到底是否外圍,CPE又是否位於中心, 這問題稍微有些複雜度。待我有機會, 另文處理了。

    這位神經質又顛三倒四的傢伙, 可也有另外的盤可以推的哩...

    回覆刪除
  13. 哇塞,又來一張raincheck。

    關於包凱利尼,我昨天讀了一篇關於他的文章,其中也有提到關於他地處邊陲的事情。

    BTW,他到晚年幾乎成了一個貧困的宅男!而他最成熟的作品也是出現於他的宅男時期,要是現在的宅男也有這種古典精神,那現下的創意或可更多些。

    回覆刪除
  14. 尤其是藝術方面, 不宅的話, 很難安靜自主去作一件事。

    對藝術家或聆聽者, 我宅故我在, 「宅」的時光與空間是需要的。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