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Tower Records Victor 日本作曲家/演奏家系列
日本Tower Records 的獨立發行,不容小覷,其中不乏許多世界首發行的CD。
如 Vintage Collection 系列,專發Universal 集團罕見絕版錄音,包括最近紀念法國指揮Paul Paray 逝世三十週年與Detroit Symphony 晚期錄音的五套雙CD,其中有Beethoven 交響曲,Wagner 管弦樂集,19與20世紀法國作曲家名曲各兩套,全是Mercury 國際版未發行的唱片。
Tower Records Victor Heritage Collection ,是個人長期關注的特別發行系列。專門重發日本演奏家及作曲家的日本Victor 珍貴音源,通常是單CD 1000日圓、雙CD 1500日圓的廉價盤,目前已推出20多套錄音。演奏家系列當中,特別值得注目的是朝比奈隆指揮系列,以及曾擔任柏林廣播交響樂團首席的小提琴家豊田耕兒的Bach 無伴奏全集日本首錄音。
日本作曲家方面,不只包括較為人知的武満徹、高橋悠治、一柳慧等人,更發行了三善晃,和前年過世的松村禎三的兩套,以及以戰前戰後區分的《日本の管弦楽》雙CD系列。
(近來常會擔心,日本 Tower Records 若不幸無法在不景氣風暴中撐下去,這些獨門錄音也隨之絕版....)
想跨越以歐陸及特定大師為中心的音樂史觀版圖,入門欣賞日本現代音樂全盛期的魅力,除了Naxos 日本作曲家系列之外,日廠 Victor 音源提供了更在地,更與作曲家有直接淵源的演奏觀點。茲付《戰前戰後日本の管弦楽》兩套雙CD曲目如下:
戰前篇<DISC-1>
1) 尾高尚忠:日本組曲(朝に/遊ぶ子供/子守歌/祭り)(1936/1938)
2) 平尾喜四男:交響詩曲「砧」(1938)
3) 深井史郎:パロディ的な四楽章(第1楽章《ファリャ》/第2楽章《ストラヴィンスキー》/第3楽章《ラヴェル》/第4楽章《ルーセル》)(1933/1936)
4) 伊福部昭:土俗的三連画(第1楽章《同郷の女達》/第2楽章《ティンベ》/第3楽章《バッカイ》)(1937)
5) 早坂文雄:左方の舞と右方の舞(1942)
<DISC-2>
1) 山田耕筰:音詩「曼荼羅の華」(1913)
2) 清瀬保二:日本祭礼舞曲(1940/1942)
3) 諸井三郎:交響曲第2番(1937~38)
4) 大木正夫:夜の思想(1937)
【演奏】山岡重信&読売日本交響楽団 (1971~72年錄音)
戰後篇<DISC-1>
1) 矢代秋雄:交響曲(1958)
2) 入野義朗:シンフォニア(1959)《初CD化》
3) 黛敏郎:弦楽のためのエッセイ(1963)《初CD化》
<DISC-2>
1) 間宮芳生:二重合奏協奏曲(1966)《初CD化》
2) 石井眞木:遭遇Ⅱ~雅楽とオーケストラのための~《初CD化》
3) 広瀬量平:管弦楽のための「クリマ」(1976)
4) 小山清茂:管弦楽のための「鄙歌」第2番(和賛/たまほがい/ウポポ/豊年踊り)(1978)《初CD化》
【演奏】渡邉曉雄&日本フィルハーモニー交響楽団、東京楽所(雅楽)(DISC-2:2) (1981年錄音)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
-
8月20日,Wes Phillips在Stereophile 的網站,寫了一篇關於"華納「放棄」古典部門"的好文,再度為「哀悼古典樂之垂死」這個話題,打開了Pandora's box。 該文主要論點如下: 國外華納古典(包括Erato, T...
-
在Dresden聖母院聽音樂會,不禁想起齊物論中的一段話:「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惟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Dresden 聖母院的聲音不能說不美,卻存在著兩大問題...
-
星期天的夜晚,常是特別感性的時刻。一個禮拜中所藏納的汙垢雜念,在此時緩緩沉澱。動筆寫老早決定要寫的咖啡館紀事,可能是對的時機。 今年仲夏午後,在一個日本小鎮,爲了躲一場突如其來的雨,我必須在右手邊品質較穩定的Starbucks,和左手邊一家其貌不揚的local 小咖啡店之間...
奇怪 昨天的回應又不見了 再回一次
回覆刪除這張封面真特別 還沒看過成人擺此POSE照相
日本當代的古典音樂似乎發展得很好 台灣在這方面訊息極缺
「台灣在這方面訊息極缺」, 此話甚是。
回覆刪除台灣對日本古典樂界, 多只知道唱片中的大師崇拜, 或300名盤, 哪個團, 大師或鋼琴家又去了日本等訊息, 事實上那不過是一個區塊而已。
自70年代起大批前往德法荷比的古樂取經運動(目前有太多歐洲古樂團裏有日本演奏家的存在), 現代/前衛音樂的多方興盛等, 如果沒有全面向的蓬勃的發展, 包括學音樂人口, 本土音樂家、樂團與音樂會市場的興盛, 根本不會撐起那麼大的唱片之market base。
日本作曲家的古典樂, 也不只是「異國風味的雅樂傳統」與「西化現代樂」等兩種, 有許多學派, 口味與個人的聲音可供選擇。
不過大家還是只願意抱回「西方古典樂的日版唱片」吧, 有時也包括Mingus 自己。
慢慢進一步消化後, 有機會再來動筆。
(P.S. 說到怪pose 封面, UQ 兄可要仔細注意一下最近的「爆笑烏龍pose」古典封面風哪, 有機會來貼一貼...)
台灣古典音樂網 最專業的古典音樂資訊www.t-classical.com
回覆刪除內容包括專業的台灣音樂家採訪以及線上音樂會呈現,最專業的音樂教師及職業伴奏教師資訊,每月音樂會贈票活動推廣,專業音樂家網路宣傳合作,互動式會員討論專區以及好書好店CD介紹,誠摯邀請您與我們聯繫,一起加入支持台灣音樂家的行列!台灣古典音樂網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