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盲目測試‧殘酷考驗

昨兒個在Hubert 兄家中進行了一場盲目測試,內容是他的網誌上介紹過的 Surround SACD,神谷郁代用三部不同廠牌的鋼琴所彈的 Bach 義大利協奏曲第一樂章。三部大廠鋼琴,分別是 Steinway, Bosendorfer, Yamaha。

Hubert 兄任意排了順序,反覆播放優異三聲道錄音的三段琴音,連猜了數次才終於得到正解,真是考驗耳力的一場殘酷考驗。尚未做實驗前,原先覺得Steinway 在音樂廳中的衝擊力(powerful impact)與明亮的高音聲音,應該是相當熟悉才是。Bosendorfer 較為華麗歐陸氣質的表現也至少聽過兩次,我對Yamaha 的聲音最不熟,只得從Richter的晚年錄音中的印象中來找。

聽了許久後,完全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眉頭也漸揪緊了起來。在確立了Yamaha之後,經Hubert 兄點了一下bass 的差異,才讓我注意到Bosendorfer 較為下沉延伸、彈跳的低音特質。

固然鋼琴的型號、錄音、重播系統的適應,音量、身體狀況等的變數諸多。重點是,blind test 是一種了解音樂與自身的聽感的途徑,以及挑戰自己成見的方法。考驗的「客觀」與否,成敗如何,倒不是重心所在。能藉此機會去丟掉自己的ego,不受品牌標籤或大師名號 indexing 的影響,直接面對驗收音樂的表現與聲音特質,較於能夠謙卑去面對與學習。

每隔些時侯,可以在家中系統或網路廣播上,對於隨機混搭的一些樂手和演出做些小實驗,看自己聽不聽的出來,是Karajan還是Kegel,是Chet Baker 還是 Miles Davis。

人生有涯,音樂無涯,知感亦無涯,尤以駑鈍不敏如我。

6 則留言:

  1. 還是要一直對您道歉,礙於時間,對您比較不公平的是沒給足音量.
    (不過先早給足音量的那一團也沒猜對,所以別太難過)
    事實證明一點,琴跟音樂音響一樣,都具有民族血統的性格.
    只是這把尺在音響與樂器的標準視野是不同的.

    多希望改天也有人讓我來猜猜
    Sanderling vs Sawallish vs Suitner 的Brahms
    Masur vs Maag 的 Mendelssohn
    以及兩個Herbert K老大 的 Bruckner or Mahler
    在一連串辛苦建立起來的心得歸納後,
    不知經得起嚴苛的盲眼測試,
    還是會挾帶顛覆刻板印象不小的挫折感?

    回覆刪除
  2. 被盲目測試超累的....

    回覆刪除
  3. 前一團的落第考生之一就是我啦 因為幼時學了幾冬鋼琴 所以就被寄予厚望以為會對鋼琴的聲音很敏銳 結果三台猜錯兩台 不及格囉 不過經過此震撼教育的操練後 覺得收獲甚多 雖然當時耳朵很累 但覺得耳力增加些 對聽音樂的態度也更謙卑些

    回覆刪除
  4. To Hubert:

    對啊, 這部Bosendorfer 較為延伸深沉的低音, 與高音的articulation, 還真像某些「德式音響」的呈現。

    有機會, 可以真來幾場華山論劍, 看看是要玩Brahms, Bruckner symphonies, 還是Francescatti大戰Perlman, Rabin。

    一切歸納出的指揮與樂手特質, 可以來個大驗收, 總清算。最重要的是, 還要說出個理由與名堂來。不管結果如何, 大玩一場也滿過癮的。

    若真要玩, 還可以搞試音響,拔線材的遊戲....

    To Cloning:

    嘿嘿, 我很想比一比你聽的Bach cantatas幾張古樂, 或是Boulez PK Messiaen, 若聽得出來, 那可就厲害啦。

    To UQ:

    前一團的考生可能聽比較少次, 而且或也有錄音師的取决標準在裡頭。

    我想這樣的玩法, 或可避免我們先看著大師名號與長久累積的bias,「望文生義」的驟下判斷。

    回覆刪除
  5. 有機會來辦一個三種廠牌的喇叭盲測好了,哈哈~

    回覆刪除
  6. 這個好! 下次去你那裡來玩一玩, 還可拿 micromega 新舊款測試。

    順便把您楚培樂坊的新版線材一併來個blind test。不過, 我想還是會像上次我換過您家電源線一般地神奇。

    回覆刪除

A Tale of Two CDs

嘗試一下新作法,看看把不同要素的唱片,圈在一起聽,會發生什麼事。 最近要不是淡白戲細 的Weiss,就是被浪頭剷過的Bryars 鋼琴協奏曲,或是 Khachaturian 小提琴協奏曲包藏花心的蠻橫潑辣,很極端。 不是連續的好幾個晚上,Weiss 的魯特琴,治...